摘 要: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改變了傳統產業的模式,“互聯網+”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的美術教學實踐應以信息技術為推手,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院校美術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全過程中,打造“互聯網+”美術教學實踐平臺,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院校;美術教學實踐
21世紀,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給人類社會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的出現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社會生活,“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成為現實。無處不在、智能化的移動互聯網顛覆了人們對工業時代消費體驗的認識。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固態的互聯網”變成“液態的互聯網”,原本停留于桌面,受困于計算機屏幕的互聯網成長為改變人類生活方式與生活質量的服務,深刻地改變了世界,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智能終端已經從原有的通信工具進化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從一種工作方式蛻變為一種生活方式。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上明確提出了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現代制造業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結合。這是我國首次從官方的角度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教育”應運而生。當前,高職院校借助“互聯網+”進行教育實踐的改革力度越來越大,思考“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美術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成了當前高職院校美術專業的相關工作人員應深入思考的關鍵性問題之一。
1 當前高職院校美術教學實踐的現狀
職業教育是國家終身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為“中國制造2025”戰略任務培養卓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陣地。然而,當前高職院校美術專業的課程教學實踐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學校的課程設置中不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的陳舊、滯后的教學方式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創作力,乏味的課堂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美術業學術實踐能力培養與教學工作缺乏連貫性與系統性。
其二,高職院校的美術教學與生活缺乏密切的聯系。長期以來,我國高職院校的美術課堂教學一直待在象牙塔中,沒有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也不注重從教學需求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社會風景的寫實,不注意指導學生在生活中捕捉藝術氣息,也沒有從提升學生職業競爭力和提高學生就業率的角度去開展美術教學實踐。
其三,缺乏“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思維。在“互聯網+教育”開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不少高職院校并沒有從“互聯網+”的角度思考如何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也沒有思考如何利用“互聯網+”平臺做好校企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2 “互聯網+”背景下做好高職院校美術教學實踐的思考
“互聯網+教育”是時代的趨勢,“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的美術教學實踐的核心是以信息技術為推手,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院校美術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全過程中,打造“互聯網+”美術教學實踐平臺,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2.1 利用“互聯網+”做好美術教學實踐改革
為了適應“互聯網+”時代云數據、智能化的要求,高職院校要調整教學實踐改革的內容,利用“移動應用(APP)+人+線下實體”的“互聯網+”思想,做好美術教學的實踐改革。例如,美術專業中的環藝設計方向,通過整合校區資源,利用“互聯網+”打造校企合作新方式。打造“互聯網+”平臺與企業共建工作室和項目庫,重構環藝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植入實訓項目,將企業的真實項目引進課堂,做好專業教育與實踐教學的融合。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可以參與家居設計、賣場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咖啡館裝修等。校內專家與導師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全程參與人才培養,實現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的專業指導;企業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實時了解項目進展;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根據導師、企業的意見修改設計方案,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了解業主的反饋意見。通過這一平臺,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落實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
2.2 改革“互聯網+”美術課程體系教學
“互聯網+”美術課程體系轉變了傳統以傳授技能為主的課程教學模式,通過“互聯網+”平臺融入創新創業理念,讓學生在參與創新創業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提升能力。通過打造一支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專業教師隊伍,提升高職美術教學的信息化水平,把握高職院校美術教學的發展趨勢,逐步實現“互聯網+”背景下的美術課程體系教學改革。培養高職教師的開放數據意識,利用“互聯網+”做好美術教學的創新創業實踐。例如,高職院校美術專業的“互聯網+”教學實踐可以這樣開展:通過“互聯網+”平臺承接服裝企業的訂單,通過平臺遴選適合賣場的服裝平臺,通過平臺做好服裝品牌店的設計展示。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做好宣傳工作,再根據學校賣場的實際情況開展服裝擺場、展示的通知。最后,根據銷售業績與學生的設計表現對學生進行綜合考評。通過這一項目,讓傳統以課堂為主的美術課堂教學變成了鮮活的實踐,既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提高了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3 結語
目前,移動互聯網在信息、娛樂、社會通信、工作和生活服務等領域正蓬勃發展。“互聯網+”成為時代的熱詞。“互聯網+”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優化了產業,促進互聯網與醫療、教育、金融服務的整合。“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美術教學實踐,是以互聯網為信息平臺,通過“互聯網+”的平臺優勢,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將創新創業意識融入美術課程教學實踐中,做好信息技術平臺、課程體系、教學團隊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 郝天聰,石偉平.全面深化改革語境下的職業教育研究——近年中國職業教育研究熱點問題分析[J].教育研究,2018(4):80-88.
[2] 梅文兵.“互聯網+”背景下高職環藝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4):138-139+142.
作者簡介:張燕豪(1989—),女,河南南陽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學生管理,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