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手繪作為美術活動中主要的形式之一,是通過筆在紙上進行構圖、設計的美術活動,其必須結合兒童繪畫能力、發展規律、繪畫活動參與者的年齡特征來進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兒童藝術表現力與審美能力的提高。本文分析了手繪教育在美術教育中的積極作用以及對手繪美術教育的開展進行了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兒童;涂鴉教育;美術教育;手繪
1 當前設計的綜合情況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近幾年來,中國的當代藝術設計發展越來越火熱,理論和概念以及方法都有了巨大的變化并以越來越多的形式展現在大眾的面前。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如何讓藝術設計形式更加符合現代的審美和發展潮流、社會文化值得關注。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設計師需要掌握多種基礎技能,而設計表現是設計過程中重要的環節,是最直觀高效的載體。所以,重視手繪能力的表達是必要的。
3D電腦效果圖讓設計師、業主感到極其方便。這種現象既符合市場需求,也符合技術的發展方向,但也正是這種便利麻痹了許多年輕的設計師,使他們依賴電腦而喪失了最基本的手繪能力。
近年來,設計領域出現了“手繪浪潮”,手繪表現正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融入數字圖像技術。顯然,單純的效果圖已經讓人們開始覺得麻木,電腦作圖在所需的時間和設備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無疑是手繪表現煥發生機的機會。
1.2 手繪表現的概念
當今社會,手繪大多以藝術設計的工具的形式出現,所以無論是空間設計、平面設計,還是工業設計,手繪表現都充當著重要的載體并通過客觀存在經過頭腦的理性思考再感性加工,最終通過手工表達出來。這一個過程相對于電腦作圖更加自由、便捷、豐富,其也正是手繪的藝術魅力。
現在如NIKE等的大公司也越來越重視手繪的能力,《如何像達芬奇一樣思考》《餐巾紙的背面》等書籍也越來越流行。手繪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美術素養的提高,同時對現代社會設計美學的傳承有著不可取代的現實意義。
1.3 手繪對于兒童的意義
奧巴馬曾經在他競選的網站說過:“在全球競爭的背景下,除了給孩子科學和數學方面的技能外,我們也應該通過有意義的藝術教育鼓勵孩子創造性的思考和能力,藝術應該成為有效教學和學習核心部分。”手繪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思維的能力,促使新一代年輕人具備審美能力,培養美術素養,擁有創造思維的能力已經成為當今美術教育的核心內容。
2 兒童手繪教育當前存在的問題
2.1 關于“看的教育”的缺失
當前背景下,美術教師常常以自己的主觀視角和經驗決定兒童的繪畫內容、表現對象和表現方法。
澳門學者陳美玉曾指出我們對圖像的解讀在于我們怎么觀看和是否有能力去看,看到的是什么和不可見到以及我們在什么時候和采用什么方法,什么角度觀看,這些都主宰著我們可看到的是什么。兒童時期的繪畫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兒童在進行涂鴉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畫畫興趣,兒童通過手繪促進語言、思維能力、動作速度的發展,進行主觀情感的表達。而在當前文化背景下,兒童常常處于“被觀看”“被審美”的尷尬境地。美術老師往往進行“填鴨式”的手繪教育,學生無法自己掌控畫面和內容,所能提高的也僅僅是美術技能。關注手繪技藝的過度指導,從而兒童在涂鴉向手繪轉變的初期就被抹殺了活潑大膽的想法。
2.2 關于“文化意識”的缺失
在當前多元化的背景下,兒童的美術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教育更是一種文化教育,但許多教師在開展美術教育的時候仍然停留在傳統方面的教學,關注畫面的色彩、形式、效果等訓練,較少認識圖形對于兒童認知聯系的文化層面以及社會各種文化意識對兒童的長遠影響。兒童的美術教育更加需要文化的浸染和引導,思維主要是具象的形象,開展視覺和文化并舉的美術教育有助于學生了解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同時更好地理解大千視覺文化下的各種圖像,激發學生個性的感受和創造。所以,在手繪教育的內容上還有待大膽嘗試和研究。
2.3 關于“專業指導”能力的缺失
藝術設計是多元化的綜合體,是跨界,聯動的充滿活力和張力的領域。美術教育也是如此。當前背景下應當更多地思考如何構建研究團隊,打造個性化的教師團隊,激發主動改革意識,培養美術素養,提高專業素養和手繪能力,對學生進行專業的指導。
2.4 關于美術教育上下脫節
兒童手繪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美術教育也貫穿人的一生,良好藝術修養的養成有助于培養高尚的人格。目前,還存在只重視高層次美術教育忽視低層次教育的現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從基礎培養好美術人才至關重要。中小學教師要端正美術思想,正視、重視美術學科。不但可以辦美院和美術系,也可以開設美術中小學。
3 兒童手繪教育的改革想法
3.1 對美術教師的要求
培育師資,促進學生美術教育和手繪能力的專業成長。美術老師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除了具備必要的專業素質和資質之外,教師需要不斷改進,好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教師可以由近及遠地引導兒童探究。以自身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會學習。
3.2 美術教育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
在美術教育中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凸顯手繪美術作品的深度,更增加了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思想。
參考文獻:
[1] 袁曉莉.視覺文化背景下的普通美術教育價值轉向[D].西北師范大學,2007.
[2] 王大根.視覺文化時代與高中美術課程[J].中國美術教育,2005(4):23.
[3] 劉仲嚴.藝術教育學新論——后現代藝術教育[M].香港藝術發展局,2004:153.
[4] 陳美玉.閱讀圖像、符號、文本與認同? 為什么藝術教育要關切[M].廣州:華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30.
[5] 孟佳.“視覺教育”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2:7.
作者簡介:王怡壬(1994—),女,遼寧大連人,魯迅美術學院2017級展示空間與手繪表現研究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