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敏
【關鍵詞】 農村學校;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游戲;協作;網絡
【中圖分類號】 G623.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9—0122—01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新興基礎學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操作動手能力,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最基礎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相對城市而言,農村信息技術的傳播和推廣要滯后一些,農村孩子接觸計算和網絡普遍要比城市孩子遲,接受信息量相對較小。因此,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需要廣大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結合農村孩子實際,在教學實踐中去積極探索,不斷改善教學方法,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信息技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里,我將談談在多年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基礎上總結的幾種教學方法,與廣大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共勉。
一、巧設游戲,貫穿課堂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IT這個領域,好多IT精英、電腦高手都是從游戲開始,通過玩電腦逐漸發展成才的。竊以為學習信息技術不應該一成不變地定義為教與學之間的互動,學習電腦基本操作可以看作是一個“玩”電腦的過程,特別是農村小學學生,很多沒有接觸過電腦,一些簡單的游戲可以充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之迅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常識和基本操作。例如:在讓孩子們認識電腦、熟悉鍵盤鼠標的教學課程中,我結合小學生對小游戲感興趣的特點,在教學電腦上安裝了《金山打字法》軟件,讓學生們通過玩打地鼠、打飛機等小游戲,掌握鼠標的用法,熟悉鍵盤上每個鍵的位置。在游戲興趣的促使下,學生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很快就熟練掌握了指法技巧。這樣,將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寓教于樂,使學生們在輕松的氛圍中感知了信息技術的魅力。
二、組織協作,培養能力
不能否認的是,孩子們的接受理解能力是有差異的。在信息教學中,這點體現得特別突出,一些平時愛“搗鼓”的學生,掌握和發現的操作技巧明顯比其他孩子多,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這種信息技術學習中孩子們掌握知識的差異,“以優助差”,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學效率。因此,在計算機操作技術教學中,我往往采用分組練習的模式,根據學生素質情況進行分組,每一組中安排一些“高手”做老師的小助手,幫助同學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問的學生學會了想要學到的知識,而教的學生也更深刻地掌握了所教的東西,孩子們之間相互促進,牢固掌握所學。
三、課外解惑,激發學生動手新動力
對于農村來講,最近幾年有了家家戶戶普及計算機和互聯網的趨勢,但很多學生家長以前卻根本沒有接觸過電腦,電腦對他們而言僅僅是一臺高級游戲機罷了,只會用作斗地主。這樣學生在學校學到一些基本的計算機操作之后,就可以給他的父母去當老師,能夠在父母面前“顯擺”一下,這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主動性。因此,幫助學生們解決課外的一些問題,不僅有助于學生牢固掌握學過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而且有助于激發學生探索計算機知識的主動性。
四、利用網絡,服務學習
有不少學生“觸網”了,他們或者上網聊天,或者看Flash動畫,被網絡上五光十色但又虛幻縹緲的東西所吸引,而且互聯網一日千里的發展,特別是如今4G乃至5G技術的成熟,掌上終端的應用更是讓網絡無處不在。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正確認識這個問題,一味地嚴防死守,禁止孩子上網是不可能的,網絡不是洪水猛獸,只要正確地引導,就能有效地防止孩子們在網絡中“迷航”,就可以讓孩子們在網絡中如魚得水。我帶他們觀看美版動畫片《花木蘭》,在教會他們使用電腦播放器的同時,帶孩子感受不一樣的人文情懷。在教他們通過網頁下載或插入圖片時,帶他們瀏覽祖國的大好風光,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而這些基本網絡操作技能的掌握,可以讓他們在家里成為一個懂行的小老師。有一個學生家里面配合縣上電子商務進農村工程做起了村級電商便民服務點,他學會了這些基本網絡操作后,就可以幫助家長打理網頁,把本地的一些特產圖片插上去,幫助家中搞網上微商銷售。這使孩子們認識到學習信息技術不僅僅是為了玩,還可以幫助大人做很多有用的事情,這對于早熟的農村孩子來說,無疑更加堅定了學好信息技術的決心。
此外,小學生在其他課程的學習中,總會遇到一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而很多家長也無法幫助解決這些難題,為此我搜集了一些與小學生課業有關的網站,告訴他們網址,讓他們利用網絡解決一些學習上的疑難問題,發揮信息技術輔助其它學科學習的作用,讓學生和家長都感受到網絡帶來的便利,提高學生各科學習的效率。
信息技術教學不可貪多求全,力爭一課一得,而且眼光不能局限于課本,要私分利用學校教學資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不斷探索更新教法,使信息技術教學基于各學科,服務各學科,這樣才能使信息教學充分發揮其獨有的魅力。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