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亮
摘要:教育教學在不斷地發展,當前最熱門的理念就是開展素質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是人們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思想、知識、心理等能夠長期對他們學習與生活產生積極影響的品質。素質一個很廣義的范疇,既有人先天的基礎,也與成長過程中的環境、知識積累、實踐能力等有很大關系。新的教學理念強調教學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為目的,這也對我們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開展;素質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對學生智力的開發,也要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小學生良好的素質包括學習動機、學習目標、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自信心、學習競爭意識,承受學習挫折的能力等。可見,學生良好素質的形成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對于學生人格的完善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心智健全、能更好的服務于社會的人才,無論是學識、涵養、品性、形象都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在教學中積極履行教師職責,踐行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為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盡一份力。
一、轉變小學語文教學思想,創建和諧師生關系
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開展首先要從轉變教學思想入手。
(一)提高素質教育意識
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首先要求語文教師轉變教學思想。具體來講,教師應當從應試教育的思想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思想,進一步體會到應試教育的不足和危害,擺脫舊的、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不再單純性地以學生的高分數作為評價依據。這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后果是:將教育的成功歸結于考試的成功,在成就一少部分尖子生的同時,放棄或者是否定了大部分的學生;注重智育(高分數和死知識),忽視了其他一些方面(個性特長和全面發展),甚至是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是教育本質特點的一個重要體現。換言之,素質教育的實施目的,并非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升學和深造,而是能夠使所有的學生將來都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教師通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教師應當以教育工作的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為己任,徹底轉變教學思想,不再單純性地注重學生的高分數,提高素質教育意識,并且貫徹實施。
(二)創建和諧的教學氣氛
教師不僅僅是學生的指路人,還是學生的好朋友。教師這種職業是非常高尚的,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跟教師怎樣處理師生關系有著非常大的關聯性,倘若教師能夠真正地愛學生,跟學生和諧、平等地相處,那么就能夠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因此犯錯誤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師不應當冷冷地批評學生,而應當激勵學生,這樣,學生也能夠更好地改造自己的錯誤、彌補自身的缺陷,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此外,教師還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指導學生怎樣學習和掌握知識以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技能,并非死記硬背,不然就脫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
二、開放性的小學語文教學是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
小學語文教學中,開放性的開展教學是提高學生素質最可靠的途徑。語文屬于一種社會現象,它跟生活實際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它產生和發展于社會生活,且被應用于社會實際生活。語文也屬于一種文化現象,語文要素構成了文化環境,以人的發展和進步作為視角,語文教學是第一位的,它不僅僅能夠應用于交際,還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質的前提和基礎。為此,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實施開放性的語文教學。教師務必不斷地更新教學思想,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將生活實際和語文知識有效地統一起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效地統一實踐應用、時代發展的信息,教材上的基礎知識,以使完善的教學知識系統形成,并且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具體而言,一方面,教師需要規范化作業批改的書面語言、跟學生溝通的生活語言、教師的教學語言,并且注重文采,不可以隨心所欲,教師更需要進行規范化的書寫。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創設良好的語文教學環境,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中溝通、閱讀和學習,進而切實實施開放性的語文教學。只有做好以上兩個方面,才能夠切實進行開放性的語文教學。
三、小學語文課外活動教學是素質提高有效渠道
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只滿足課內活動,課外資源的豐富性是課堂教學所不能替代的。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以課堂教學作為主導,并且注重課外活動的教學,這是小學語文新課改的要求。在課外活動中,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得以提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長處,發展了學生的個性,陶冶了學生的性情,學生獲得了思想教育,增長了學生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有規劃、有針對性和適當地組織語文課外活動教學,從而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具有多姿多彩和多樣化的形式,像是游戲、參觀、作文展覽、書法、建立黑板報、講故事,朗誦比賽等等。教師應當使得課外活動具備獨立自主性、創新性、實踐性、及時性、趣味性的特點。教師在組織課文活動教學中,應當注重示范和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應當為學生講解學習的技巧和方法,激勵學生大膽一些,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比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5分鐘的朗讀練習:學生輪流地朗讀,要求發音標準,要么是朗讀片段,要么是朗讀全文,把握好節奏與語調,并且進行有感情地朗讀。這樣,在朗讀練習中,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得以形成,并且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課文的表達技巧和思想主旨,也增強了學生的審美觀念。事實表明,教師組織課文活動教學有利于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
總之,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開展離不開教師的合理的安排,正確的引導。小學語文教師務必領悟素質教育的內涵,徹底地轉變教學理念,并且真正地貫徹實施素質教育,不斷地創新教學手段,從而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以使學生得以健康的發展和進步,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