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提出,學校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使用創新教學方法給予了充分的重視,所以教師應該積極使用語篇分析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立足于語篇分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就如何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有關策略,希望對教師提高教學質量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英語;語篇分析;應用策略
一、語篇分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英語是讓學生在總分上拉開差距的學科,閱讀理解能力更是影響學生提高自身英語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師采用的傳統教學方法影響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學生在理解英語內容時經常出現中式英語的錯誤。這時語篇分析的方法就體現出了較大的優勢。教師在開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時候能夠指導學生從多角度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挖掘文章中的有用信息。
2.有利于創新教學方法
學生在閱讀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切斷段落與句子之間的遞進關系的問題,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對文章整體的把握,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向學生滲透從語篇層面對句子意思進行理解的方法。語篇分析的教學方法就彌補了這樣的不足,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分析文章內容。
二、語篇分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1.將語篇分析與多媒體設備進行有效結合
語篇分析和多媒體設備都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二者進行有效結合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高中英語教學的時候應該積極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并將效果發揮到最大。
例如教師在教學The environment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電影《難以忽視的真相》;然后,教師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向學生導入新單詞,例如:horrible, keep pace with, disagreement, conservation, white-flag dolphin等單詞。這時教師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我們在閱讀記敘文的時候,應該從where, who, what, when, how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這樣教師就為學生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支持。同時,教師應該積極指導學生對課文中的內容進行精讀和泛讀,學生在不同的閱讀方式下對課文內容進行不同程度的總結。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進行總結,梳理自己的心得體會,有的學生說:“The nature has given us so much, but look at what we have done in return for its generosity.”還有的學生說:“Numerous rivers and lakes have been drained only to set up modern buildings. Priceless wildlife has turned into delicious dishes on the table.”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播放電影的方式充分使用多媒體設備。這樣能夠讓語篇分析的教學方法發揮最大效果,從而實現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
2.運用語篇分析法進行英語課堂教學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高中英語教學的時候應該將語篇分析的教學方法作為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重要方式。
教師有效運用語篇分析的教學方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對語篇結構進行分析。這樣學生能夠在分析文章內容的過程中體會文章自身的邏輯性和句子之間存在的思維方式。例如教師在教學“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課文中的內容進行結構分析。二是教師指導學生找出文章中的連接詞,并明確這些連接詞在文章中的作用。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對文章連接詞的認識,從而挖掘課文中的重點信息。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指導學生對語篇結構進行分析和指導學生找出文章中連接詞的方式,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將語篇分析與多媒體設備進行有效結合和將語篇分析作為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一種重要方法的方式,對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進行創新。這樣不僅能夠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姚穎.慕課時代對民族高校外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挑戰與思考[J].山海經(故事),2016(z1):277-278.
[2]張楠楠.基于慕課時代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36):103-104.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