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百川
摘 要 英語閱讀在學生的英語學習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閱讀不僅有助于鞏固和擴大詞匯量,更能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和豐富他們的語言知識。小學生英語詞匯量有限加上文化知識儲備的不足,學生每每上英語閱讀課都被動地學習,提不起興趣。如何上好一節好的小學英語閱讀課,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和能力,是我們英語教師不斷探索的課題。
關鍵詞 英語閱讀課;導入;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文化背景知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1-0058-02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閱讀中培養的思維能力和汲取的信息文化知識就是古人所說的“神”,如果學生能對閱讀產生興趣并掌握閱讀的技巧,那么學習便像擁有“如有神助”的能力,突飛猛進。
閱讀課作為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載體,是英語教學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英語教學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除了完成《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的聽說讀寫四項語言基本技能外,及時培養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不但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更能培養他們的語感和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但是相對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小學生的英語詞匯量積累少,他們的文化知識儲備更是不足。所以當他們面對一篇英語文章的時候,詞匯的貧乏和語法結構的缺失讓他們承擔更多的理解壓力,最終他們可能被動地接受學習,長期提不起學習英語的興趣甚至會產生厭學心理。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和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經過我多年的小學英語教學的探索,我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嘗試了一些方法和積累了一些經驗,現在我分三部分來談談我的認識。
一、閱讀材料的分類
如果把一個不會游泳的人一下子扔進水里,也許他會掙扎求生式地學會游泳,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一定是對游泳有陰影的。如果我們能讓他先接觸水,再傳授游泳技能,那么他會很順暢地去學習游泳并愛上游泳。同理,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亦是如此。小學英語是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閱讀材料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分不同知識層次的。不同的閱讀材料在閱讀教學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如果我們能將這些閱讀材料進行分類和歸納,便能更好地展開英語閱讀教學。
一、二年級學生最多接觸的英語閱讀文體應該是:song和chant。這些文體內容簡單,節奏感強,音律吸引,能很快地把學生帶入學習的氛圍。是小學生最初接觸的英語閱讀。老師在開展這些閱讀教學的時候,應該側重引導學生來感受其中的學習樂趣,感受song的律動和chant的韻律。在唱唱跳跳的學習中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這第一步就要走好,走對!
三、四年級學生開始接觸letter和story。中年級學生的英語知識有所積累了,能接觸復雜一些的文體。學習letter能讓學生學會在文體中尋找已知信息,培養他們最直接的閱讀技巧。story是吸引學生學習的最好的閱讀材料,學生通過學習story,開始要思考閱讀四要素:人物、時間、地點和情節。
五、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知識儲備,所以到了這個階段,他們會慢慢接觸到statement、caption和notice。這些文體相對來說難度大些,知識結構豐富些,學生能很好地在這些文體中積累詞匯和信息文化知識,以及培養他們的閱讀思維和英語能力。當我們學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選擇不同的閱讀材料,這樣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成就感,也能事半功倍地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
二、閱讀技能的培養
同樣一篇文章,掌握了閱讀技能的學生會很快地找到主題思想,注意到細節信息,掌握文章寓意,順利完成閱讀理解。反之,沒有掌握閱讀技能的學生很可能看懂了文章中的每一個單詞,卻是“知其言,不知其所以言”,云里霧里。所以,在英語閱讀課堂上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至關重要。通常我會從以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
(一)引入主題
在學習一篇英語文章時,先引入并呈現課文主題,能讓學生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將要學習的情境中,讓學生緊隨老師的上課思路,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值得注意的是,老師應該充分地理解文章,收集相關的信息,根據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引入形式。通常我采用的方式有:介紹背景、觀看視頻、提問等。例如,香港朗文教材Primary Longman Elect Book 3B, Chapter 3 Now and then,閱讀文章是一篇關于兩只熊貓的story。我先讓學生猜關于動物的謎語來引入課題,這樣能迅速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然后我再利用圖片和視頻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讓學生對文章中這兩只有歷史意義的熊貓產生感情,充分地讓學生參與到閱讀課堂中,這節課的上課效果很好。
(二)初步概括
初步概括是培養學生對文章的宏觀把握的重要環節。我一般會先引導學生根據文章題目或者插圖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整合己掌握的知識信息,組織語言來表達。這個環節不僅能調動學生的想象力,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自主參與的學習習慣。例如,香港朗文教材Primary Longman Elect Book 3A, Chapter 4 At the shopping centre。閱讀文章是一篇問答式的poem。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快地投入學習,我會利用圖片和關鍵詞,讓學生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幫助他們理清文章的脈絡,掌握信息。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把枯燥的閱讀學習變得有趣和有意義。
(三)任務設定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圍繞特定的主題,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和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實踐中認識和應用英語,讓他們在“干”中學,在“用”中學。例如,香港朗文教材Primary Longman Elect Book 2B, Chapter 3 Weekly activities。這篇文章是一篇類似日記的e-mail,文章的內容沒有故事情節,但是里面的知識信息量大并且沒有相應的承上啟下。如果按照常規的閱讀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會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為每一部分教學環節都設計了教學任務,讓他們帶著任務來學習。最后學生是帶著探險的激動心情完成這篇閱讀的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四)主題延伸
閱讀課后,要讓學生操練和鞏固新學的語言知識還要發展他們的說和寫的能力。這樣的課后練習,要針對不同的主題來設計不同形式的練習活動。我曾經根據不同的文體設計role-play角色扮演, retell story復述故事, create ending改寫故事結局等。例如香港朗文教材Primary Longman Elect Book 3B, Chapter 6 Fun activities。該文章是一篇關于用時光機回到過去旅游,在學習完閱讀課文后,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這篇文章,我讓學生為文章改寫了結局,引導5W1H(What,Where,Who,When,Why,How)問題來幫助學生完成這篇主題延伸的學習,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提高他們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一個國家的語言就必須學習這個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授語言的知識和技能,更要加強英語國家的有關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由于課時的限制,我們沒有辦法找專門的時間為學生傳授文化背景知識,我們可以利用每一次的閱讀課,見縫插針地輸入和滲透學習文化背景知識。例如英語國家重視的節日介紹,信仰以及生活文化習慣。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使用英文思維來學習,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還在起步之中,還有很大一部分空間有待我們去探索和發掘。作為探索者,我們應該主動和積極地去把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提到一個更高的層次,爭取給學生創設一個優質的英語閱讀課堂,讓他們能更好,更高質量地學習英語。
參考文獻:
[1]朱祥慧,劉敬芳.滲透語篇閱讀,提高閱讀能力[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9(11).
[2]劉建清.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9(10).
[3]宋霞菊.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問時機的把握[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