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俸賓
摘 要 傳統的學生閱讀教學方式時間花費較多,并且學生基本的閱讀效果也得不到有效保障。如何閱讀教學策略以推進現代教育資源的整合,從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地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精細化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深度閱讀能力,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這已經成為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師非常關注的教育話題。筆者認為,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小學語文閱讀素材是比較科學的方法。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1-0159-01
要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就必須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小學語文閱讀素材,就必須從閱讀素材內容出發,以“橫向”+“縱向”的方式深挖拓展教育資源,本文簡單介紹其中幾種閱讀素材理解和使用方法,希望能對小學語文教師有所幫助。
一、多元的閱讀素材內容解讀
(一)加入個體體驗
閱讀素材內容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作為教師,應當對閱讀素材內容有著多元化解讀,即從不同角度分析閱讀素材內容的特點、與教學目標的契合點以及教學重難點等等。所以在教學伊始,教師就要有意識的把自身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融入對閱讀素材的理解和使用過程中,這樣才能更加靈活的運用閱讀素材,從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實例分析
例如在解讀《寓言兩則 亡羊補牢》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了解亡羊補牢到底是什么意思,教師可以結合閱讀素材中亡羊補牢的故事,把自己的生活經歷融入其中,例如我在第一次語文考試時忘了寫逗號扣了一分,所以我在以后的每次語文考試時都會注意標點的使用,這就是亡羊補牢。
二、活用閱讀素材,多樣處理
(一)一文多用
一篇文章,它的作用是什么?作用能發揮到什么程度?這全靠使用者自身的教學實力。作為教師,在使用閱讀素材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活用閱讀素材,盡量能通過一篇文章鍛煉學生的多種文本閱讀能力,這樣才能提升閱讀素材的利用率。
(二)實例分析
例如在講解《小馬過河》一文時,為了鍛煉學生的多種文本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聽《小馬過河》的錄音,學習朗讀發音方法和技巧,鍛煉語文聽力和口語能力,然后自己閱讀課文,鍛煉閱讀能力,最后根據課文內容寫出小馬過河的科學方法,鍛煉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增加相關的教輔資料
(一)引導學生自己找材料
教輔資料是彌補原有閱讀素材內容不足的關鍵,所以每一位語文教師在解讀和利用閱讀素材的過程中都要對其內容抱著質疑和寬容的態度,設置多個問題,并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查找相關的教輔材料。這樣做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還能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
(二)實例分析
例如在講解《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文中介紹的小興安嶺的美景畢竟有限,為了豐富學生對小興安嶺的認識,更為了借此機會讓其了解我中華大地的美麗富饒,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上網、去圖書館等方式查找關于小興安嶺的資料,然后根據查找到的資料繼續深入閱讀《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或許學生就能從豐富的教輔資料中更好的體會小興安嶺的美麗多姿,感受我中華大地的廣袤富饒。
四、善于總結,提升閱讀素材價值
(一)總結文章主旨
語文閱讀素材中絕大部分都是文章,所以總結文章的主旨就成為了教師解讀和使用閱讀素材的重中之重。筆者認為,教師在總結文章主旨的時候應當注意同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聯,從而提升閱讀素材的育人價值。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思想引導往往會起到決定性作用。
(二)實例分析
例如在講解《手術臺就是陣地》一文時,文章主旨是弘揚白求恩醫生在戰場中表現出的無私無畏、治病救人的人道主義精神。而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中,“敬業”一詞是總結白求恩人道主義精神的關鍵詞,教師可以將其作為揭示文章主旨的關鍵詞,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五、適當拓展,豐富閱讀素材內容
(一)由原文拓展課外讀物
小學語文閱讀素材中課文篇幅較短,學生往往讀幾遍就會心生煩倦,為了持續增強其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由原文適當拓展有趣的課外讀物,從而使其能不斷的接觸新文章和新知識,學習興趣自然有增無減。
(二)實例分析
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閱讀素材為核心,整合課內外教學資源,因為文章主題具有極強的概括性,所以對整合教學資源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當下,教師可以以文章主題為引,指導學生整合教學資源,這種方式既簡單又高效。
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小學語文閱讀素材的策略共分為“多元的閱讀素材內容解讀”“活用閱讀素材,多樣處理”“增加相關的教輔資料”“善于總結,提升閱讀素材價值”以及“適當拓展,豐富閱讀素材內容”五種方式,基于對這五種方式的實例詳解,筆者認為就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小學語文閱讀素材的教學價值,從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當然,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淺見,更多更好的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還需要各位教師不斷深入研究和分析。
參考文獻:
[1]凌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