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黨和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激勵文件與政策,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局面。本文分析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現狀,找出了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新路徑:轉變觀念,提高哲學社會科學在學校發展中的地位;因人制宜,培養高水平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發揮自身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優勢和特色;拓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平臺,提升科學研究創新能力;大力宣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加快成果的轉化應用;進一步完善和加強智庫建設,加快智庫品牌的形成。
關鍵詞: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現狀;問題;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4-0096-02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這一重要論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背景下吹響了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號角。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其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于自然科學發展水平,也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1]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的要求,為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機遇。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教育部直屬、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陜西建設西部強省和和諧陜西的重要支撐力量,在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學校一直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在各領域取得了相應成績。但是,由于重視程度、基礎薄弱、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制約,目前的發展狀況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深入分析這些問題,謀求未來發展的路徑成為農林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面臨的當務之急。
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現狀
1.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領域擴寬、教師梯隊層次提高
學校擁有經濟管理學院、人文社會發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風景園林藝術學院、國際學院、外語系六個以哲學社會科學為基本內涵的學院(系),以及體育部、圖書館等相關單位。專業學科和研究方向涵蓋經濟學、管理學等主要學科門類。目前,學校從事哲學社會科學教學和研究的教師525人,占全校專任教師總數的25.28%。其中,教授58,副教授118人,有博士學位的141人,引進人才14人。
2.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穩定增加
2012—2017年,學校共獲批國家及教育部各類社科項目77項、省、市、廳、局級社科
3.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平臺數量增多
近年來,學校加大了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平臺和公共支撐體系建設的投資力度,增強了哲學社會科學的科研創新能力。到2017年底,共擁有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平臺(研究中心、研究室、研究所)19個,其中省部級研究機構11個,校級研究機構8個。
4.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顯著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產出規模擴大,獲省部級以上獎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和出版學術專著(教材)的水平不斷提高,累計出版學術專著、教材10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3000余篇,其中在國家一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700余篇,被CSSCI收錄100多篇。
5.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管理體制完善
為促進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學校不斷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及配套政策建設,增設了社會科學處,修訂和出臺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基金管理辦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等8個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管理辦法與政策。
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存在的問題
學校由于受地理位置、管理體制等諸多制約因素的影響,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面臨著眾多的發展困境,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視程度不夠
作為農業類院校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科教人員遠遠高于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科教人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無論是從人才隊伍的數量還是質量,從科研項目的數量、還是科研成果的數量以及科研經費的資助力度上,都無法與自然科學研究相提并論。學校在人力、財力等資源方面對社科研究投入也相對較少,重視程度不夠。
2.地理劣勢制約高水平哲學社會科學人才的引進
學校地處陜西西部楊凌,交通不方便、商業不繁華、生活不便捷,與其他位于大城市的高校無法相比,這使得很多高水平哲學社會科學人才止步我校。導致學校長期缺少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軍人才和學術帶頭人。
3.重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偏少
學校自1999年合并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來,僅獲批兩個重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是2013年獲批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另一個是2015年獲批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4.缺少國家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平臺
雖然學校擁有19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平臺,但是截至目前,沒有一個國家級的社科研究基地,并且,在已有的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中重疊的較多,學科間分布不合理。
5.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獲獎檔次不高
1999年以來學校社科研究獲獎較少,檔次不高,大多數獎項都是省級獎項,并且僅獲過二等和三等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沒有獲得過國家部委層面的社科研究成果獎項。
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新路徑
1.轉變觀念,提高哲學社會科學在學校發展中的地位
要充分調動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教師和科研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努力營造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同等重要的觀念氛圍;積極創造有利于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重視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和研究的良好氛圍,切實提高哲學社會科學在學校發展中的戰略地位。[2]
2.因人制宜,培養高水平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培養高水平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是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如何培養高水平哲學社會科學科教人員和引進高水平哲學社會科人才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兩個重要問題。因此,要加強培養造就高水平的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建立穩定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梯隊、完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評機制價,實現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要增加對現有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才的機修機會。鼓勵現有青年教師到國內外一流高校攻讀博士、做博士后研究,積極推薦青年教師到海內外一流院校進修學習,樹立國際視野和全球眼光,加強校內外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第二,應加大對國內外優秀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才的引進力度。根據學校學科發展的目標與要求,重點要引進35~45歲之間,在學術上有造詣、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高層次人才和學科帶頭人;第三,要不斷完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才的評價機制。避免一刀切的方式評價人才,對中級職稱的教師應側重教學水平、發展潛力和參加學術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對副高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應側重科研水平、影響力和研究生培養質量。要構建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同行評價與社會評價相協調、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銜接、增強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公信力。[3]
3.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發揮自身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優勢和特色
在進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時,一定要緊扣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重點結合國家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研究工作;同時,還要發揮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發展優勢和特色,緊密與農業相結合,尋找國家需求、學校特色和自身優勢三者之前的交叉點,提前策劃、培育重大項目,并建立專人定期跟進的管理機制,有效提高項目申報質量。
4.拓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平臺,提升科學研究創新能力
要在政策和經費等方面大力支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平臺建設。緊密圍繞“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積極整合優勢資源,布局謀劃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平臺。爭取在未來3~5年內建立以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省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校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為核心和支撐的科研平臺體系,挖掘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平臺的科學研究創新能力,推動人才培養、咨詢服務、信息資料建設和科研體制改革。
5.大力宣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加快成果的轉化應用
要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宣傳和獎勵,擴大優秀成果的社會影響力,推動優秀成果更多更及時地運用于實際,運用于政府的各項決策中、運用于解決國家改革發展穩定的突出問題中,使哲學社會科學界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庫”和“智囊團”,[4]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6.進一步完善和加強智庫建設,加快智庫品牌的形成
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領哲學社會科學各項工作,聚焦黨和國家關注的重大問題,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5]要結合國家戰略需求,充分發揮戰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養、輿論引導,緊密圍繞區域性那難點、熱點,建設特色鮮明、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的高效智庫。形成既有前瞻性、戰略性,又有針對性、操作性的西農智庫品牌。[6]
‘‘‘‘‘‘‘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
[2]馬潔.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看“211”農林高校社科發展現狀[J[.中國高校科技,2015(08):20-22.
[3]崔鵬.提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轉化能力的思考[J].學術探索,2014(05):98-101.
[4]朱曉.更新觀念,提高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服務社會能力[J].科技管理研究,2009(08) : 587-588.
[5]王偉光.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J].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18(01) : 4-7.
[6]張東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J].文化軟實力,2016(02) : 5-9.
[責任編輯:東方緒]
作者簡介:馬潔,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秘書,法學碩士,主要從事社科項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