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毓濤



銀行業務綜合技能大賽從2012年開始舉辦。2012年至2016年,是由金融行業指導委員會組織。2017年正式設定為教育部國賽并在浙江金融職業學院舉行。2012年至2017年的六次全國性大賽中,我院獲得5次團體一等獎和1次團體二等獎,通過參加銀行業務綜合技能大賽,我們獲得多方面的啟發,對課程改革、雙師型的教學團隊建設、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改革、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創新、技能訓練的改革創新等方面均有新的認識。本案例“銀行業務綜合技能大賽與課程融合的實踐研究”將從購置相關教學軟件和設置相應的校內實訓室、加大技能測試力度、強化實踐操作的基本功、增設與銀行從業資格有關的課程、理論與實訓交替等方面展開研究與實踐,并獲得了顯著成效,學生以賽促學,以學促用,實現零距離就業;同時大賽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升。
銀行業務綜合技能大賽的目的是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促進金融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大賽分“銀行手工技能”和“銀行柜面業務”,其中“銀行手工技能”主要考核選手對基本金融技能的掌握能力,包括傳票算、字符錄入、手工點鈔,貨幣識假等四個單項。“銀行柜面業務”則主要考核選手對柜面業務處理流程及規范的掌握,包括零售/公司業務、信用卡業務、網銀業務、代理保險業務、個人理財業務、銀行知識等。比賽為團體賽,每支參賽隊由4名比賽選手組成,“銀行手工技能”和“銀行柜面業務”均由每支參賽隊、4名選手分別獨立完成。其中,銀行手工技能賽項由每位參賽選手自行選擇傳票算、字符錄入、手工點鈔、貨幣識假四個單項的一項,且4名選手間不得重復。
從2012年到2017年我校財經學院的學生均參加了全國銀行業務綜合技能大賽,獲得優異成績如下表1:
每屆技能大賽后我們都認真進行總結,要求教師以大賽的得失為出發點,切實解決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參照行業工作規范、技能標準,進一步對接學生學習內容與工作過程,實現零距離就業。
如何實現銀行業務綜合技能大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促進金融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呢?我們將“銀行業務綜合技能大賽”與課程融合促進教學模式改革。主要措施有:
1.購置相關教學軟件和設置相應的校內實訓室
按照國賽的要求,銀行柜面業務的分值占比賽總分60%,所以我們在學生的第二學期就開展《商業銀行柜面綜合業務》的課程,課程過程中我們會使用相關公司的銀行模擬軟件,讓學生摸清每一版面的操作與存在風險是課程的首要條件。
新配置相應教學實訓室的設計(見表2):
2.加人技能測試力度,強化實踐操作的基本功
技能的訓練是銀行工作的必備手段,沒有準確與快速的業務能手,銀行的業務不能既快又好的完成,在客戶心中得不到認同。所以,很多銀行多年的行規是要求通過技能測試新進員工才能獲得勞務合同。所以,我們學校領導按照行業標準,結合實際給學生制定了5個學期的技能學習與測試,保證在工作前達到行業的要求,更聘請了行業兼職教師進行講授。每學期進行每周反復的訓練與測試。讓學生把技能當成是每天的工作任務。有些優秀的學生,碰到鍵盤或練功券就形成條件反射進行訓練清點。
3.增設與銀行從業資格有關的課程
銀行金融知識的比試是最能拉開分值,在競賽占比是20%。所以從第一學期就開始進行銀行資格從業證的相關內容的教學,學生技能在比賽中體現出自己的水平,更能在考取銀行資格從業證中獲得行業的認同。設置相應的課程。
4.理論與實訓交替進行
在國賽中,有一個項目是情景測試,是要求學生對于客戶的需求進行操作與分析,是真實的工作考驗。根據這一要求,我們在學生的第三、四學期安排他們到中國銀行進行實習,崗位是大堂引導員。校內校外雙軌制的安排實習是真正的“在崗位上學習”。
三、創新之處
1.按照實際的工作情況與與實踐經驗,使用合適的操作軟件。利用智盛與點閱軟件的特點配備每一門課程。把他們的優點提取出來進行教學。
2.頂崗實習分為兩段:第一階段在金融學生的第三、四學期。學生被分配到中國銀行的各大網店做大堂引導員,學習銀行的各類業務。由于前期的教學已經把銀行的各類業務及技能進行培訓,所以學生只需要通過工作把學到的內容進行實踐。過程肯定有很多的問題,學生如果不能解決,可以通過銀行員工的教導或者帶回學校,在以后的學期進行回爐改造。到了第六學期,學生出去工作就可以得心應手。
3.由于三年的教學是持續性的,所以我們把相關的課程也進行持續性的教學,方便學生出去就業的時候,各相關技能還是能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譬如:金融操作技能的課程,我們分為5學期的學習,每學期都有更高的要求,在最后一學期必須到達銀行用人單位的考核水平,學生才能順利畢業。
過程是辛苦的,但訓練出學生對事情要持之以恒,而且不斷提高自己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畢業時,靠自己的能力獲得想要的工作。
4.在相應的課程中,必須與時俱進,不能墨守成規。例如: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特別時考證的課程,我們必須以最近一次考試的試題要求作為上課的標準。分析題目的難以程度與今年的考試偏向,更重要的是通過時事問題舉證相關內容。學生技能順利通過考證,更能深刻體會課程內容,方便以后就業時對工作的理解。
四、取得成效
1.以賽促學,以學促用,實現零距離就業
第一,學生參賽積極性高。當獲知有國賽,每次報名參加篩選的學生都有200名以上。這與平時行業的宣講與學校的支持密不可分。我們學校與光大銀行有訂單班的合作,既為學生提供教學的場所,也為學生提供就業的平臺,所以學生更愿意以一技之長獲得工作合同。并把技能在國賽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第二,將技能大賽與實訓內容緊密結合。學生在金融項目中心的實習中,明白自己的工作崗位與就業需求,很主動去學習相關的課程。譬如對保險有興趣的同學,會拿著各種保險的資料跟保險公司的銷售經理學習,然后在課余時間再詳細的為老師或同學分析;對銀行有興趣的同學,則會參加各大銀行的宣講會和來銷售銀行金融產品的客戶經理討教。在金融項目中心值班的時候,同學們會把學到的所有知識都展示出來,業績還挺豐實的。
第三,在指導過程中在開展職業技能競賽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地促進學校實踐性教學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推動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在比賽的過程中,行業專家的指導和評價,對于我們的學生比賽有很大的幫助與指導意義。按照行業的工作規程去教學,學生通過案例認知遵守規則的重要性;按照銀行的要求去培訓學生的技能,當學生上崗時就能協助銀行工作人員,達到”學中做,做中學“的要求
第四,我們引進企業中的技術與柜面業務。學生從中學到規劃理財、銷售產品和風險管理等的實務知識,還把相關知識運用在比賽中,體現學生的工作能力。在比賽過程中,企業也從中挑選需要的能手作為后備人才,為后面的應聘工作做好鋪墊。更能從中發現教學的缺口,讓企業指導我們更完善,學生更完美。
2014年,我學院人數為552人,就業人數為547人,比例為97.39%;2015年,我學院人數為551人,就業人數為547人,比例為98.46%;2016年,我學院人數為543人,就業人數為543人,比例為100%:
2.人賽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水平的提升
第一,在技能比賽中,我們老師要解讀賽規。因為學生的職業比賽終究與行業工作的考核會有所出入,更重要的是,在規定的賽規中,我們要在規定的時間中獲得更多的分值,絕不能在中途被扣除冤枉的分值。
第二,在指導過程中,我們指導老師也在不斷的學習。根據行業的標準不斷提高,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與世界觀。不但在教學上得到提高,更能在行業發展中獲得更多的知識。不斷的編寫教材,提升教學水平,更提高教師的科教能力。
第三,促進“雙師型“的教師培訓。當教師要求職業比賽獲得優異成績,老師必須要有企業一線工作經驗和能力。所以,不但要在教學領域不斷深化,更重要的時獲得行業的資格認同,為”雙師型“復合型人才提供平臺。我校金融教師職稱結構上,達到高級:中初級職稱的比例42: 58的結構組合;學歷結構上,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逐年增加,三年后達到30%;學源結構上,既引進具有國(境)外學歷背景的教師,也短期聘請國(境)外行企專家及教師;年齡結構上,各年齡段保持合理比例,35歲以下、35-45歲、45歲以上年齡段教師數基本相當;并保證雙師素質教師的比例不低于65%。
總之,銀行業務綜合技能大賽不但讓我們金融專業的學生了解和熟悉了銀行、代理保險、理財各等業務的操作,更讓我們的學生了解到金融業務的相互關系。職業技能大賽轉變了職業教育的理念,引領了職業院校教育的深化改革,更推進了高技能人才培養,從而更好的實現人了才培養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