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霞 明亮 田澍
【摘 要】醫用化學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本文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背景下,從醫用化學教學過程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以及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等方面探討如何立足自身學科特色,切實提高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臨床醫學專業認證;醫用化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
)09-008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09.040
Research on Medical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nical Medicine Certification
XI Xia Ming-liang TIAN Shu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Jiangsu 226007,China)
【Abstract】Medical chemist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courses for clinical medicine students.In the context of clinical medicine certification,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build a team of high-quality teachers,integrate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and methods,and reform experimental chemistry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medical chemistry. Medical professional training quality.
【Key words】Clinical medicine certification;Medical chemistry;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醫學畢業生的質量可以說是衡量一個醫學院校教育質量的最終標準。為了確保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2008年我國教育部與衛生部聯合發布了《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此標準以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合格醫務人員為目標,鼓勵各醫學院校不斷改進完善,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促進教育質量發展[1]。該認證標準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在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目標、知識目標及技能目標等方面均明確提出了具體要求,同時要求各醫學院校必須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以“學生為中心”與“自主學習”為主要內容,注重培養醫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與批判性思維,并關注他們逐步養成溝通與協作的意識。南通大學于2016年4月份已順利組織了相關專業認證工作。《醫用化學》作為臨床醫學專業大一新生進入大學后所學習的首批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不僅是醫學生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專業能力提升的基礎,而且對醫學生的綜合素質乃至整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都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理應為專業認證標準各目標要求的達成擔當更多的責任。為了切實提高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本文從醫用化學教學過程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以及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等方面來思索如何立足自身學科特色,結合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具體目標要求,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1 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
要培養高質量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首先必須建設一支結構合理、與時俱進的高素質教師隊伍[2]。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深厚的專業知識以及寬廣的學術視野,并且要及時了解掌握學科專業的前沿與進展。當前醫用化學的任課教師基本上都是化學專業出身,很少具備醫學教育背景,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通常缺乏深入了解,這勢必會影響課程講授時聯系醫學的程度,從而與后續專業課脫節,無法很好地把醫用化學教學融入至整個醫學教學體系中去。故而醫用化學的任課教師必須不斷加強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知識積累與教學水平,一方面必須重視自身醫學知識水平的提升,要有意識地系統學習一些醫學知識,了解醫學的發展前沿,開闊自己的視野,這樣才有利于在教學中將化學與醫學更好地結合起來;另一方面還需不斷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質,以此來推動自身教學水平的提升,真正做到科研反哺教學。在教學中可以及時引進一些最新研究動態和成果,這樣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近年來南通大學不斷切實加強教師素質培養與師資力量建設,比如明確將學位與教學獲獎等正式作為職稱評審的必要條件。目前我校擔任醫用化學課程的教師基本都為高級職稱,青年教師大多已獲得博士學位,從事生物醫學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并且多人次在學校講課競賽中獲獎,真正做到了教學科研雙提升。
2 教學內容的整合
隨著我校教學體系的改革與人才培養計劃的重新修訂,諸如醫用化學這樣的基礎學科課程學時被不斷壓縮,而醫用化學內容繁多,大致包括基礎化學與有機化學及相關實驗,原本學生學習該課程時就普遍覺得學習比較困難,難以掌握,故而當前本課程教學內容多與教學課時少的矛盾處境亟待改變,對教學內容的整合就顯得尤為重要。任課教師一定要緊緊圍繞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認真研讀教材,厘清各章節教學內容的層次、重點及相互聯系,合理地刪減一些與醫學專業關系不大的純化學理論內容以及與其他課程或中學內容重復的部分,從而使教學內容變得精練[3]。在課堂講授時,教師應注意將一些相關領域的前沿知識與動態及時充實到課堂中,這樣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此外,可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的發達,嘗試建立教學網站,建設網絡教學平臺,將一些教學資源或者教學內容以微課的形式上傳,方便學生通過網絡點擊進行學習,這也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方式的形成。總而言之,對醫用化學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優化,應緊密結合醫學專業的特點,強調化學與醫學的學科交叉,突出醫用化學的專業特色,有針對性地為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而服務。
3 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
一直以來,醫用化學課程由于種種原因,授課時大多仍采用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缺乏學習主動性與獨立思考的機會,這顯然與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悖。所以這幾年我們積極嘗試將一些新型的教學模式比如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法、跟進式教育等引入至醫用化學教學中,應該說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比如PBL教學模式強調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通過自主協作來解決實際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精神與實踐應用能力,最終實現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4]。雖囿于學時的限制,新的模式無法在教學中全面應用,但我們還是堅持在實際教學中選取對映異構、溶液的滲透壓力等與醫學聯系比較緊密的章節內容來運用PBL教學模式。PBL教學模式以具體的案例作為切入點,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同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質,為以后成為高質量醫學人才奠定基礎,此外在實施過程中還注重對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日后與患者溝通的技巧。
教師在授課時要充分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圍繞具體問題進行闡述,不僅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讓學生在掌握所學內容的同時能開拓視野,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與學習熱情。在教學內容上要充分體現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在教學進程中牢牢抓住化學和醫學的緊密關系,在講授教學內容時適時引用一些鮮活的實際應用與生活實例,比如在講授配位平衡時介紹煤氣中毒的原理,講授對映異構時介紹歷史上有名的“反應停”事件等等,這都能讓學生真正覺得學有所用,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
醫用化學課程教學內容多,部分章節還涉及相對繁瑣的公式推導等,如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不但課堂有效時間變少,課堂容量變低,而且課堂氣氛很難做到生動活潑,教學效果肯定難以理想,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則可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缺陷,可以節省課時,從而提高課堂容量,此外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直觀形象,可以增進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論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當然,運用多媒體教學等現代教學手段應當與板書等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兩者優勢互補、相互融合,萬不可走向極端,完全舍棄板書而全盤采用多媒體教學,否則將容易喪失教師的主導作用,失去該有的教學效果。
4 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學科,這種學科特色為臨床專業醫學人才技能目標的培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醫用化學實驗教學是醫用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在整個臨床醫學專業教學體系中對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5]。長期以來,各醫學院校的醫用化學實驗課程大都處于從屬地位,依附于理論課僅開設課內實驗。為了突出醫用化學實驗教學對醫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地位,我們南通大學自2000年起就將醫用化學實驗課單獨開課,將其課程地位拔高至與理論課相平齊。此外一般的化學實驗教材通常驗證性實驗過多,而設計性與綜合應用性實驗偏少,而且大都偏向于化學專業,與醫學聯系不甚緊密,難以適應臨床專業醫學人才的培養要求。故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與幾個兄弟院校一起從自身特點出發合編了實驗教材,充分考慮醫學專業特點與時代發展,不斷地完善及更換實驗內容,增設一些探究性實驗,并改革課程考核方式,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習效果。考慮到醫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工作責任重大,我們對學生實驗結果的真實性尤為看重,一方面在實驗進程中加強巡視,并及時糾錯;另一方面我們要求學生采用統一的實驗報告簿,其中設計了記錄原始數據的專頁,每次實驗的原始數據均需經教師簽字認可,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此外我們還將實驗教學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結合起來,指導學生申報大學生科技創新計劃項目,還每年組織化學實驗技能大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培養他們的科研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許杰華,王淵,侯樊興,等.教育部醫學本科教學評估與專業認證的解讀和比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10):18-19.
[2]廖力夫,肖錫林,聶長明,等.立足本校學科特色,創新《醫學化學》課堂興趣教學[J].檢驗醫學教育,2012,19(1):26-28.
[3]倪瑞星,劉杏戀,李獻銳,等.改進醫用基礎化學教學,培養創新型醫學人才[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6,8(1):26~28.
[4]李崇奇,張晨嶺.PBL教學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4,30(5):22-25.
[5]袁亞莉,周昕,劉慧君,等.立足學科特色,改革和創新化學實驗教學[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8):161-16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