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亞平
【摘 要】近幾年,在國家的高度重視下,我國的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大量專業技術人員的輸出為國民經濟的發展輸入了新鮮血液。職業教育不僅僅是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對地區產業、企業文化的傳播,對愛崗敬業的職業素養、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教育。如何加強企業文化教育,培養學生職業素養,這將貫穿職業教育的全過程。
【關鍵詞】企業文化;職業教育;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9-023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09.112
Strengthen Enterprise Culture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YU Ya-ping
(Wuxi Electromechanical High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 Wuxi, Jiangsu 214028,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untrys high atten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developed vigorously. The output of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has input fresh blo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about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more importantly, it is the dissemin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ies and corporate culture, and education about the professionalism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loving people. How to strengthen corporate culture and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will ru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Corporate culture;Vocational education;Professionalism
在企業給職業學校畢業生的評價中,企業的滿意度在逐年下降,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對企業文化的認知;第二是對企業規章制度的遵守。從校園剛走出來的學生在成為企業員工的過程中有著諸多的不適應,他們不是缺少知識和技能,而是缺少對產業、企業文化的認同以及對企業的標準與要求的適應,例如安全、質量意識、時間觀念、人際關系、以及生產成本等等,表現為職業意識模糊,離職率高,不能客觀地認識自己,缺乏誠信與守紀。企業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來進行崗前培訓。為了學校和企業能達到雙贏,職業學校的學生應當加強企業文化的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1 確定學生職業素養的內涵
當前職業院校倡導的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等,其內涵就是文化育人。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職業學校的校園文化也要融入職業素養的內容。第一,要根據地區產業經濟結構,確定職業素養的內容,特別是各種產業的特定素養。對于具體的崗位,對學生要在行為習慣和工作作風等方面進行培養,這也是指導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建設及課程改革制定的重要依據。第二,要將職業素養教育貫徹到校企合作中。企業和學校按同一種標準進行職業素養教育。在教學環節中精心組織,設計組織、設計,把職業素養的內容融入理論教學和實驗實訓中,特別是職業素養規范的教育和知識技能要有機融合。第三,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先成人后成才,將育人放在首位,根據不同的專業,有意識的把職業素養的內容貫穿到教學內容中,采取恰當的方式,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班級日常管理中學校的7S管理也是職業素養教育的貫徹與體現,如行為規范、儀容儀表、勞動衛生等作為一個個重要切入點。第四,建立合理的職業素養評價體系。在職業素養的評價過程中形式可以多樣,可以先從職業學校的常規考核課程入手,在課程標準中體現知識、技能、創新能力、團隊協作方面的職業態度要求;在理實一體化實訓項目和技能比賽等實踐環節突出對職業規范的要求,改革傳統教學模式、設定和企業職業要求相符的考核內容和形式。嘗試在學校教學過程中完成職業素養的量化考核。
2 企業文化教育與職業素養培養緊密結合
職業教育與地區經濟密切相關,服務于地區企業,所以企業的現實需求直接決定了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高職畢業生能否快速、高效地服務于企業,不僅僅是在知識技能上要符合企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層面上和企業對接,使學生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就能了解企業管理的精神,縮小并消滅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使高職畢業生能順利地完成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角色轉變。
在職業教育過程中要進一步強化以人為本的理念,把育人放在首位。把企業文化,職業素養要求細化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的中,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在企業的指導下把職業規范等融入到學校的日常管理中。當今社會是合作競爭的社會,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協調溝通能力是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方面。事實證明,職業學校只有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知識技能和素養的全面發展,才能提高就業競爭力,使職業學校的學生滿足企業的要求,更好的立足崗位、融入社會。
3 推進工學結合,傳播企業文化
第一,加大加深校企合作層次。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是符合職業教育發展規律的,它有利于促進職業教育的良性發展。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學校要緊跟企業的步伐,不能和企業脫軌,在校期間就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訓和養成,讓學生踏上工作崗位后能和企業文化教育接軌。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的參與應該提前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特別是在學生校內實習實訓和校外頂崗實習的過程中,企業和學校應共同研究制定企業文化和職業素養的教育內容,共同組織實施教學,并共同評價教育效果。第二,采用靈活的合作方式。根據地區經濟的發展,建立品牌專業,吸納更多的企業參與專業建設,從而將產業、企業的文化帶入校園。另外,可采用訂單式培養,可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通過直接參與企業的生活,培養實踐能力,體驗企業文化,為將來適應崗位需求打好基礎;學校在企業建設實訓基地,或者學校自身建立基地,和企業合作搞項目,達到專業與行業的對接,實現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為企業文化在校園傳播搭建有力的平臺。第三,將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有機滲透。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也要將企業文化進行展示。學校的日常管理,特別是實習實訓場所的管理,每天要進行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和節約七項內容的檢查,讓企業的7S文化和校園文化互相滲透。學生在校期間能在校園文化的長期熏陶下,不斷增強職業意識和責任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企業文化投入
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職業素養,還需要一支優質的專業教師隊伍。因此,在師資隊伍建設中,同樣要加強企業文化學習。學校可以選派專業骨干教師大膽“走出去”,深入企業一線,與企業合作,進行項目的開發,參與企業生產管理過程,體驗企業文化。在對專業教師的培養過程中,學校也可以將企業的行家能手“請進來”,指導校內老師實習實訓和工學結合工作的開展,加大企業文化的投入,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育質量。
5 結束語
總之,職業學校要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技術工人,在職業素養培養過程中,應當把企業文化與職業教育的有機融合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學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企業文化教育要能指導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根據企業要求落實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將學生可持續發展需要和社會適應性、及社會發展需要等各方面有機結合。職業學校只有大力推進教學改革,把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對接,逐漸形成理論和技能、能力和素養并重教學理念,這樣才能保證培養的學生有發展的后勁,才能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基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方法與途徑[J].張武.高等農業教育,2014(06).
[2]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途徑探討[J].高坊洪.景德鎮高專學報,2013(03).
[3]淺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素質教育[J].張勁平.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