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妮
摘要: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全球農業產業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現代農業提倡以改善生態環境和為人們提供閑適的生活為其主要功能。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城市中,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去體驗農村輕松自由的生活,市場對觀光農業專業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新課程改革對觀光農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也提出了新要求,對觀光農業教師的素質和專業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
關鍵詞:觀光農業;教學問題;改革措施
觀光農業是伴隨著市場對農業應用性技術人才的需求產生的,其是一種注重素質教學的綜合性學科。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觀光農業已經逐漸形成一種產業,而且據學者預測,其在未來發展勢態良好【1】。但是在大部分學校中,觀光農業教學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其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所以,本文將對觀光農業的現狀進行分析,對其教學體系和課程結構等內容提出一些改進的方法。
一、觀光農業教學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建立統一的準則,課程設置隨意
目前,觀光農業專業已經成為了各大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之一,但是大部分學校都沒有對其課程內容和課程要求建立統一的準則,課程時間的設置也比較隨意。除此之外,某些學校的觀光農業專業都是由一些其他的專業拆分重組而成的,這使得學生遠遠沒有意識到觀光農業學習的重要性【2】。
(二)教學內容過度重視理論
眾所周知,觀光農業是一門實踐強于理論的專業性學科,其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求比較高。但是,在大部分學校的觀光農業課程中并沒有有效挖掘其中的實踐因素,課程設置也是以傳授理論知識為重點,這就導致學生得不到實際的鍛煉,沒有發揮觀光農業的應用性和實踐性。
(三)師資力量薄弱,專業老師技能水平低下
由于觀光農業是一門新型的課,其專業技師很少,所以大部分學校中都缺少這種技術型教師。學校的大部分觀光農業專業教師都是畢業于普通高校,他們的專業技能水平不高,專業理論知識儲備也不夠,更不用說他們的實踐經驗和實際應用能力了。
二、大力實施教學改革,挖掘觀光農業專業的教育功能
(一)建立完整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
很多學校在觀光農業的課程設置上都沒有注重其完整性和系統性,這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目的性大大降低。因此,學校和教師應當要注重其核心課程的地位,要為其設置花卉學、園藝學、制圖等核心課程,要不斷增加課程時間。同時,教師還要對各種課程進行有效整合,為學生提供系統性的學習方法,對學生實施有組織性的教學,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益就會不斷提高。
(二)要挖掘觀光農業專業中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首先,教師可以以項目和任務為導向引導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訓的機會,這樣學生就能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實行高效的實踐,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觀光園中進行實地演練,讓學生對一些花卉果實進行切身的接觸和了解,這樣學生的專業技能就能獲得提升。其次,教師還要根據觀光農業的特點實施模塊化的教學,讓學生通過不同模塊的針對學習提高他們的專業性和職業性。同時,教師還要實施更多靈活的教學手段,要為學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后,教師要注重資源共享和工學結合,要注重將教學和生產進行有機整合,從而防止出現資源浪費的現象【3】。
(三)建立高質量、高水準的師資隊伍
由于大部分學校的觀光農業專業的教師的教學水平都比較低下,沒有充足的實踐經驗,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已經成為目前學校的重要任務之一。首先,學校可以針對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實施一帶一的戰略,可以讓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去指導一些實習老師,幫助他們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其次,學校還可以為教師組織專業性的培訓,適時為教師提供一些觀光園的參觀和實踐,這就可以不斷豐富教師的經驗,提高他們的實踐水平。
(四)實施學校評價與企業考核相結合的評價體系
由于在觀光農業的學習中學生會經常性地進行實踐活動,因此教師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一點實施評價。評價的內容可以從兩個方面獲得:一是學生學業完成的程度和學習態度,這由教師和學校給予打分和評價,二是學生每次實踐的企業管理者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這樣學生不僅會對每次的實踐活動更加重視,其還能通過這種綜合性評價發現自己的優缺點,這有利于學生不斷地完善和發展自我。
三、總結
綜上所述,觀光農業專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了當今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目前其教學方式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這嚴重影響了農業應用性技術人才的培養。因此,教師要不斷挖掘教學新方法和教學新內容,要借鑒一些成功的教學經驗,爭取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教學。同時,教師還要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和綜合評價體系,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精神為根本教學目標,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曲婷婷.《觀光農業規劃初探》,學術期刊《吉林農業C版》,2012年9期
[2]袁軍茹.《農業機械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學術期刊《現代農村科技》,2015年3期
[3]王大禹.《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服務縣域經濟發展》,學術期刊《農家科技(下旬刊)》,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