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卉
摘 要:《野草在歌唱》的作者是多麗絲·萊辛,這是一部以殖民地為背景來描寫女性悲劇的經典作品。小說中真實地描述了在種族偏見、經濟窘迫和男權社會下的婦女悲慘命運,本文嘗試從女性主義敘事學視角下,探討《野草在唱歌》這部劇作中女性的生存問題。
關鍵詞:《野草在歌唱》;女性主義敘事;視角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7--01
引言:
多麗絲·萊辛出生于波斯的卡曼妙,曾多次獲得世界級文學獎項,并成功于2007年以其豐富的創作成果、深邃的思想以及百變的風格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萊辛創作的作品多以非洲生活為背景,通過非洲獨特的環境氛圍、景色來反映殖民主義,這也成為萊辛文學創作的特色。在1950年,《野草在唱歌》問世,當時引起了全球的轟動,萊辛不僅在文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其一生也在追求精神上的平衡,很多批判家對萊辛的作品風格變化多端表示驚嘆,贊美萊辛在文學內容和形式創作方面的創新能力。從種族政治矛盾、環境科學再到家庭動態關系,顯示出了萊辛的多重敘述話語以及開闊的視野,萊辛的《野草在歌唱》反映了他的女性主義意識,呈現了自由女性對痛苦、追求以及朦朧的覺醒,是女性對自由生存狀態的嘗試。在《野草在唱歌》這部作品中,萊辛也嘗試用不同的敘事方式來表達女性意識。
一、以女性為主體的敘事視角
女性主義敘事最早由蘭瑟提出,其是對女性理論和敘事理論的概述。早在中世紀以前,英國女性文學中幾乎聽不到女性的聲音,直到萊辛通過《野草在唱歌》,采用不同的敘事方式,才展現了女性真實的生命體驗以及女性生存狀況,進而揭示出女性與他人之間的種種關系。《野草在唱歌》講述的是白人殖民者對被壓迫黑人所制造的悲劇,通過黑奴殺害了女主人瑪麗的故事,來揭示黑人在尊嚴捍衛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和堅定,以及人性泯滅后的丑陋,進而證明了“白人優越論”和“白種人文明”必然滅亡。
從第二章一開始,采用第三人稱敘事視角,對瑪麗的生活進行了闡述,并且一直到謀殺發生前,從瑪麗的視角來揭示了其自我意識覺醒,承受社會重壓以及追尋社會地位的心路歷程。文中瑪麗的視角就是讀者的視角和感覺,并且在瑪麗的活動范圍內采用了內聚焦敘述視角,表達了瑪麗的價值觀與個人思想。與此同時,故事中的人物成為對其自身價值觀的判斷者,對瑪麗的聚焦使得瑪麗成為了主人公,充分展示了女性自身的獨特感受,表現了一個女性追求自由的心聲。
二、敘述結構
女性主義批評認為,不同的人生體驗和生活方式會影響到作品的主題和選材,還會影響著作品的結構形式,在《野草在歌唱》中,萊辛對瑪麗生活狀況和悲慘結局的描述是采用了非線性情節結構,從瑪麗之死開始,通過斯特萊的語言,警察的調查以及當地白人的反應等等來推動情節發展。
另外,萊辛還采用夢境創作手段,制造了一系列非理性化與效果。在萊辛眼中,作家是噩夢和夢的傳統解說者,而在我們心目中的南哥,是無意識的藝術家。只要給與夢一定的象征,夢就會對一個人的一生下定義,并預示將來的事情。因此,在《野草在唱歌》中多次闡述了瑪麗的夢,這個夢也具有很強的象征性。通過夢來充分說明瑪麗的未來生活狀況以及瑪麗內心世界的惶恐和不安,比如,瑪麗總是從噩夢中驚醒,并且在白天還要重復這些噩夢,有的時候盡管在夜間做惡夢,可是白天依然不間斷地繼續做夢。由此可見,噩夢是瑪麗現實生活的寫照,經濟現實、種族觀念以及父權社會導致瑪麗現實生活中的焦慮和不安,都通過夢境有所體現。在里克生病時,黑人奴仆摩西前來幫忙,當瑪麗想到黑人所在的房間與她僅僅隔著一堵薄薄的墻,這種近距離使得瑪麗又一次做噩夢,并且在她的夢境中,狄克死了,瑪麗的心中又驚喜又快慰,這充分表達了瑪麗對自由的向往以及對父權社會的不滿,意味著瑪麗沖破了父權社會的牢籠。與此同時,瑪麗亡父形象和摩西形象的重合,又象征了瑪麗對愛情的向往,但是,由于瑪麗在童年時期受到其父親壓迫而產生的陰影又難以抹去,該夢境巧妙地解釋了瑪麗內心的困惑,這些夢境可以有效地表達人物的心理活動。
當瑪麗的精神接近崩潰邊緣時,她的內心世界通過夢境、清醒和幻境相交替表現出來,使得瑪麗在半清醒時承認了自己的確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聲稱自己從小時候起就一直身體不好,經常生病,尤其是令她最難過的一種病——心病,于是,瑪麗也常常把自己的生命的悲劇有意識地通過夢境表現出來。在《野草在歌唱》中,萊辛采用了變換敘述視角的方式,充分的延展小說的廣度和深度,為這部作品增添了幾分神秘、厚重的色彩,也是這部作品的特色所在。
結語:
總之,本文主要從以女性為主體的敘事視角以及敘述結構兩個方面,對女性主義敘事學視角下的《野草在唱歌》進行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有助于相關領域人士提供一定的思路。當然,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有限,本文的論述難免存在一定的不足,還希望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給予本人批評與指正,并從更多層面展開深入的分析與研究。
參考文獻:
[1]朱宇博. 從女性主義敘事學角度解讀《班納特小姐的自立》[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7,10(12):31-33.
[2]張飛瓏. 沖突與毀滅——試用黑格爾的沖突理論解讀《野草在歌唱》中瑪麗的悲劇命運[J]. 長江叢刊, 2018,12(5):92-102.
[3]劉靜靜. 瑪麗的一簾幽夢——多麗絲·萊辛《野草在歌唱》中的夢境描寫[J]. 青春歲月, 2017,12(23):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