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進程逐漸加速,文化現代化也隨之擴展,各國都面臨著外來經濟和文化的雙重沖擊;對于中國而言,傳統文化歷史深厚,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大門向世界打開,文化元素也日益多元化,相互之間的沖突逐漸增多。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進而增強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尤為緊迫。
關鍵詞:傳統文化;現代化;發展;進程
作者簡介:楊雙羽(1990.5-),女,回,河南省鄭州市人,研究生,黃河科技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新媒體、教育。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8--01
1、傳統文化現代化的內涵
1.1傳統文化的內涵
傳統文化在中國可謂眾所周知,但由于學者對“傳統”和“文化”的定義不盡相同,尤其是研究過程中在選取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研究角度、研究意義等方面不同,對傳統文化的內涵闡釋也不盡相同。但就“傳統文化”而言,主要是以民族為研究群體,涵蓋其整個延續時間范疇內的價值觀念和知識體系;而“中國傳統文化”是在中國這個特定的空間范疇之內的、從歷史上一直流傳下來的并對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民俗風情、思維模式等有穩定影響的精神成果的總和。
1.2現代化的內涵
對于現代化的研究,從歐美開始一直席卷全世界;在中國而言,則是在五四運動時期就已經有相關的理論,但隨著階段的演變,對其內涵界定也有所差異。但當下比較流行的一種觀點認為,現代化是一個發展性的過程,是以工業和科技的進步為動力進而帶動社會各個領域發生變革推動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簡單來講,現代化與工業化大生產相伴而生,是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革的過程。具體到現代化的內涵而言,現代化是整個社會的變革,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全方位的轉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現代化的進程中,經濟現代化是基礎,政治現代化為社會整體的變革提供必要的保障,而科技的進步則是社會現代化的根本動力,文化現代化則是現代化的核心,各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1.3傳統文化現代化的內涵
從概念定義的角度看,傳統文化現代化也屬于現代化范疇,而現代化本身就具有隨著時代的改變與發展的意義,可以被視作是一個過程而非一個固定的時間節點;而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則是在現代化固有的范疇之內具有一定方向性的特定的文化發展的過程。傳統文化現代化符合經濟社會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也對經濟社會的現代化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并與政治現代化、社會現代化、經濟現代化等相互交融。
2、傳統文化現代化進程中的主要問題
2.1西方文化的挑戰
18世紀的鴉片戰爭和洋務運動打開了中國的國門,西方列強涌入中國的同時,西方的文化和思想也隨之進入中國;而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再次打開國門,在經濟全球化的同時,各種文化思潮的入侵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受到極大的沖擊。無論是要求極力抵制外來文化的還是完全唱衰中國傳統文化的,也都被提倡洋為中用、相互融合的折中主義者不屑。但這些視聽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經不起實踐的推敲,推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成為一個主流的聲音。
2.2社會轉型與文化自覺之間對立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積極探索各個領域探索性轉變,積極與世界融合,在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也顯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后,開放是一把雙刃劍,人們物質文化需求方面得到滿足的同時,外來文化對大眾觀念和中國傳統文化生態的沖擊也日益嚴重,甚至開始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懷疑,文化方向的迷茫日益加劇。
2.3 傳承與發展之間的矛盾凸顯
中國傳統文化來源于5000年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是中華民族經久不衰的精神財富。但是,隨著近代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在社會發展方面有一些不太適應的地方,批判地繼承、采擷優秀的成果加以發揚光大成為一大部分人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走出國門接受了西方社會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觀念,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走入中國帶來了全球性的價值觀念和知識體系,唱衰中國傳統文化的聲音此起彼伏。面對轉型期急劇變化的國情,傳統文化面臨著傳承性的考驗,傳統文化的現代化發展也越來越緊迫。
3、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化進程的建議
偉大的文化產生于偉大的時代,偉大的時代也需要更加偉大的文化。在當下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狀態下,中國傳統文化要以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批判繼承,突破原有局限,增強文化自信,形成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兼具現代化意義的偉大文化。
要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馬克思主義能夠成為我們國家建設的指導思想,就在于其遵循發展規律,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也要遵循社會發展規律不斷進行自我創新,才能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永葆生機。
要交互融合增加時代元素。文化的全球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嚴峻的挑戰,但文化的相互交融也給傳統文化融入更多的時代元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要充分利用當下的全球化大環境,取長補短、選其精華,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更多元化的現代元素。
要堅定自身的文化信仰。全球一體化的時代,民族與區域間的文化沖突日益激烈,要想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推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發展,必須熟知中國5000年文明史,增強民族自豪感;要“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
參考文獻:
[1]張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文化現代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