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日宏
摘 要:新時期經濟的發展,使人類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量和開采量不斷增加,給林業資源帶來巨大的壓力,因此實現造林綠化成為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新時期林業發展中鞏固造林綠化成果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措施,希望對林業的發展能有所裨益。
關鍵詞:新時期;造林綠化成果;林業發展
林業資源一直都是我國經濟領域和生活領域的重要資源,具有生態、經濟兩大功能。造林綠化是林業發展的重點工作之一,具有凈化空氣、保持水土、緩解溫室效應、推動經濟建設等功能,在改善當前生態環境、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鞏固造林綠化成果與林業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如何在林業發展中鞏固造林綠化成果,仍需不斷探索、逐步完善。
一、新時期林業發展中鞏固造林綠化成果的重要性
鞏固造林綠化成果,能夠有效促進林業生態作用和經濟作用的發揮,為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新時期林業發展中對鞏固造林綠化成果重要性進行分析,發現其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其一,能夠促進生態環境建設效果的逐步提高,為人類的可持續生存和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在鞏固造林綠化成果并發展林業的過程中,森林生態系統建設效果必然會進一步增強,而林業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林業的發展能夠促進社會整體生態建設水平的提高,對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人們生活水平的穩步增強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其二,鞏固造林綠化成果并加快林業經濟建設,能夠促進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友好發展,加快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構建。政府部門按照將林業生態建設和林業經濟建設進行有機結合,將林業重點生態環境建設納入到國民經濟發展規劃中,進而有效促進經濟建設和生態發展的協同發展,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其三,林業經濟的建設有助于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林業是我國基礎性產業,在鞏固造林綠化成果的基礎上發展林業經濟,能夠帶動地區經濟建設活動的開展,在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實現對生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改善國民經濟發展情況,促進社會大眾整體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由此,新時期必須高度重視鞏固造林綠化成果,促進林業經濟的建設和發展,加快我國生態社會的建設和發展進程,爭取能夠創造出更大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新時期林業發展中鞏固造林綠化成果的有效措施
新時期,要想加強造林綠化成果的鞏固力度,為林業建設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需要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切實推動我國林業經濟建設的高效穩定發展。
1.多渠道制定措施,加大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
政府部門和社會相關組織應該正確認識森林生態資源保護工作的重要性,進而從多渠道入手加大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為鞏固造林綠化成果,加快林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首先,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宣傳力度,提高民眾意識,構建良好社會氛圍,特別是媒體部門和教育部門應該將森林資源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納入到宣傳和教育體系中,采取多種舉措促進信息宣傳和教育工作的優化開展,讓社會大眾,特別是中小學生認識到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進而提高社會大眾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為綠化造林成果的鞏固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其次,各地區人民政府應該定期組織開展林地資源的普查工作,聯系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林地保護和利用規劃方案,加強對林地用途管制工作的實際效果。同時,加大對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重視,并從政策法規層面增強保護工作的規范性,在科學論證的支持下制定有效的林地資源保護方案,確保林業保護工作的全面貫徹落實,為造林綠化成果的鞏固和林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再次,相關部門應該對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工作加以重視,并且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和設備投入,全面落實森林消防隊伍建設,構建完善的森林防火減災體系,避免火災和病蟲害對森林資源產生影響,為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爭取林業經濟建設過程中取得理想的工作成果。最后,嚴格貫徹落實目標責任制,并依法組織開展林政管理工作,對亂砍濫伐、毀林開墾、亂捕亂獵等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從司法角度對森林資源破壞方面違法犯罪行為的嚴格控制,爭取創設良好的綠化造林成果,鞏固環境和林業建設發展環境。
2.將生態林建設作為重點,提高森林生態功能
綠化造林成果的鞏固與生態林建設存在緊密的聯系,要想促進綠化造林成果鞏固效果的進一步提高,實現林業的可持續建設和發展,就必須高度重視生態林建設工作,將生態林建設作為重點和核心,促進森林生態功能等級的穩步提升。在具體建設生態林的過程中,一方面,相關部門需要認真落實我國政府部門關于生態林建設的管理辦法和效益補償方法,逐步探索生態林建設目標責任制度的建設,有效促進生態林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在建設的基礎上也要逐步推進天然林保護工作,保證組織規劃的全面貫徹落實,促進組織工作的有效實施,進而逐步在地區范圍內構建多層次、穩定的生態林系統,確保生態林生態功能等級和生態影響效應的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省林業主管部門要針對本地區生態林建設工作制定相應的指標,并限定各地區按照標準完成生態林建設工作,保證能夠在完善生態林經營管理機制的作用下,逐步提高生態林建設效果,帶動地區林業經濟的發展,切實推動我國林業經濟建設取得更為顯著的成果。
3.整合森林資源,打造林業區域發展主導產業
鞏固綠化造林成果不僅僅是對于森林資源的保護,也要重視對森林資源的利用,力求可以在森林資源的整合利用支持下,將林業逐漸打造成為農村地區的主導產業,借助林業帶動地區經濟的建設和發展。在具體工作實踐中,首先,應該將森林資源作為主要的依托,在綜合開發的基礎上對森林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用,著力加快林業綠色富民產業發展,爭取能夠在利用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如可以探索森林食品、森林香料、森林藥材、野生植物種植、林下種養、野生動物馴養繁育等新興產業的開發,帶動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實現農民群眾的增產增收。只有當地農民富裕了,鞏固造林成果才能最終實現。其次,對林地資源進行有效開發,打造品牌經濟林地建設,并且在林地經營管理方面可以嘗試引入多種類型的經營模式,對林業經濟潛力進行有效的挖掘,在發展林業經濟的基礎上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再次,對森林資源實施資產化管理,對林木和林地資產存量進行有效的盤活,進而在穩定所有權,加強橫向聯合經濟的基礎上,開拓市場,促進林業生產經營水平的不斷提高,增強地區林業經濟發展方面的市場競爭力。最后,對國內外市場進行有效開拓,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在地區范圍內嘗試逐漸專業化的企業集團,探索適度規模經營,進而形成集成效應,取得更為理想的發展成果。
4.構建完善的保障機制,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對綠化造林成果的鞏固需要保障機制的支持,在完善保障機制的作用下,綠化造林成果也能得到有效的鞏固,并且綠化造林成果鞏固工作將會得到多部門的支持,提高鞏固效果,促進林業經濟的進一步建設和發展,突出林業建設發展的持續性。在具體組織開展各項工作的過程中,首先,各地區地方政府要按照森林保護相關規定加強對林業工作的管理,并每年對林業資源情況進行考察,保證林業發展效果。其次,應該高度重視林業法制體系建設,對立法工作加以完善,確保各項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法可依,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法制保障。最后,應該探索科技興林建設,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為林業生態建設提供有效的支撐,以爭取能夠在先進技術的支持下以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生態效益產出,夯實林業可持續發展技術保障。此外,也可以在生態補償、和諧經濟建設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和嘗試,以全面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林業是我國資源協調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具有保護森林資源、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特點。林業發展與自然生態平衡和人類自身生存環境質量息息相關,因此,必須鞏固造林綠化建設的成果,多渠道制定措施,將生態林建設作為重點,整合森林資源,構建完善的保障機制,才能實現林業發展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達到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頌文. 試論造林綠化對林業發展的影響與思考[J]. 新農村:黑龍江, 2015(14):70-70.
[2]宋德權. 淺談造林綠化與林業發展任務分析[J]. 農民致富之友, 2017(9):250-250.
[3]徐忠賢. 造林綠化在生態建設中的重要意義[J]. 科學技術創新, 2014(8):27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