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開飛
摘要:“邊緣化”學生是指在數(shù)學學習中處于非主流、非中心的學生群體。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他們通常表現(xiàn)為思維活動、學習活動和教師管理的“邊緣化”。產(chǎn)生“邊緣化”學生的原因包括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評價方式的影響和個體因素的束縛。教師可通過教育公平和有效管理等方式,幫助“邊緣化”學生自強不息、重拾信心。
關鍵詞:“邊緣化”學生;心理健康;數(shù)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8)05B-0030-03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數(shù)學教學應使學生“人人獲得有價值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獲得不同的發(fā)展”。這要求教師遵循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設平等、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關注每一位學生,為其提供適切的教育。但在一些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卻不難發(fā)現(xiàn)有這樣的一個群體:他們成績一般,在課堂中常常沉默不語,課后也疏于交流,平時大錯沒有,小錯不斷,表揚獎勵與其無緣,班級活動與其無關。由于這部分學生游離于課堂的邊緣地區(qū),長期的冷落與失落,導致其心理受到巨大負面影響,成為亟待關注的弱勢群體。
一、課堂中“邊緣化”學生的外在表現(xiàn)及其心理分析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葦草?!比瞬坏凶约旱乃枷耄蚕袢敳菀粯哟嗳??!斑吘壔睂W生就如同這根“有思想的葦草”,在課堂教學中,他們由于得不到教師的關愛、同學的關注,極易出現(xiàn)猜疑、敏感、沖動等情緒。長期的壓抑會使他們出現(xiàn)學習焦慮、孤獨等不良心理。
1.思維活動“邊緣化”。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由于“邊緣化”學生的成績一般,甚至較差,而且他們的思維反應緩慢、學習效率低下,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更傾向于接受的模式。在思考問題時,他們希望得到其他學生的幫助,缺少批判性追問和自覺的反思能力,更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念。他們的學習與思維總是圍繞其他學生,人云亦云,游離于課堂,從而變成陪讀的“書童”。
2.學習活動“邊緣化”。這部分學生在課堂中自說自話、自做自事,眼神迷茫。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往往成為“隱身人”:一是生理上的“隱身人”,他們在學習時受到他人的歧視,進而以退縮、沉默來保護自我。二是心理上的“隱身人”,他們不愿意在學習活動中表現(xiàn)自己,習慣身在課堂卻靜觀他人“表演”。三是活動中的“隱身人”,他們不能融入課堂活動之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不流暢、不積極、不主動,懼怕別人的嘲笑。
3.教師管理“邊緣化”。在日常教學管理中,由于受“質(zhì)量、效益”等方面要求的制約,因而絕大多數(shù)老師更為關注的是“兩頭學生”,即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提出的口號也“旗幟鮮明”:抓兩頭,促中間。而處于邊緣化的學生,恰恰就是這中間學生,他們既沒有學優(yōu)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思維優(yōu)勢,也沒有學困生那種“久經(jīng)沙場”的心理優(yōu)勢。他們總是很嚴格地遵守紀律,也不積極主動地發(fā)表意見,他們在與不在都不會影響教學秩序,成為班級中“被遺忘的角落”。
二、課堂中“邊緣化”學生的成因
在數(shù)學課堂中,造成學生邊緣化有許多復雜的原因,通常來說,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客觀環(huán)境的制約。課堂是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教育教學要求教師能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然而由于一些學校中超大規(guī)模的班額,導致了教育的不公平,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不通暢,教師的眼光只能是“抓兩頭”,即學優(yōu)生的提高,后進生的轉化,對中等學生關注度不夠,長此以往,這部分學生就被教師“邊緣化”。
2.評價方式的影響。在小學階段,優(yōu)秀率和及格率往往是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學校將學生的成績直接與教師的績效考核掛鉤。在這種情況下,成績一般的學生,在學業(yè)上能夠維持中等水平,也能遵守規(guī)則,于是教師在教學中會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優(yōu)等生以及比較頑皮的學困生身上,教師的活動范圍和提問也會集中在這兩類學生,對成績不怎么優(yōu)秀的中等生學生則采取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教師的理答方式也會因?qū)W生的個體差異而不同:成績差的學生答不出,可以耐心引導。成績中等的學生答不出,則會說“這么簡單你都不會”,用優(yōu)等生的要求來評價中等學生,致使其在以后的學中,不斷退縮、逃避,進而自甘“邊緣化”。
3.個體因素的束縛。部分學生因從小性格孤僻,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遇到困難與挫折不愿意向他人傾訴。這樣學生在上學后,也難以與同學溝通,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也不愿向老師同學求助。同時,不同的學生的思維水平也是不一樣的。就數(shù)學而言,有些學生擅長形象思維,有些則擅長抽象思維,還有些學生的思維水平可能落后于同年齡學生。而大班額教學,則是將所有學生放在同一起跑線上,導致思維落后的學生難以跟上學習進度。兩者結合,他們的問題越積越多,最終成為班級中的“邊緣化”學生。
三、針對“邊緣化”學生的教育對策
在對“邊緣化”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幫助他們走出“盲區(qū)”,重拾信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去。
1.用公平驅(qū)散失落。教師在教學時,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是驅(qū)散學生內(nèi)心失落的重要方式。教育主管部門應當控制、減少超大規(guī)模的班級數(shù),使每班學生數(shù)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nèi)。而作為教師,雖說無法決定班級里學生的人數(shù),但也必須公平地關注、關心每一位學生。例如以眼神、表情等方式,加以鼓勵支持。同時教師要能主動了解學生家庭背景、興趣愛好以及心理變化等,早發(fā)現(xiàn)、早疏導“邊緣化”學生,幫助他們遠離卑怯,擺正學習與生活心態(tài)。
2.用管理消除恐懼。“邊緣化”學生往往處于被忽視、冷落的弱勢地位,他們的內(nèi)心時常被恐懼、敏感等不良因素所困擾,因而教師要對課堂實施有效的管理,消除這些學生的恐懼心理。有效的課堂管理,要突現(xiàn)“民主、靈活、全面”?!懊裰鳌?,即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權利,特別是“邊緣化”學生的權利。教師要指導他們處理一些事務,強化參與意識,增強歸屬感。“靈活”,就是基于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積極組織有效、有趣的數(shù)學活動,為所有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增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友誼,培養(yǎng)學生互幫、互助、互親、互愛的情感?!叭妗?,是指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單純依靠某一科的教師是不夠的,要充分發(fā)揮家長、其他學科的教師以及班委會等多方面的力量,在友情、親情、師生情等多方面溝通,形成良性循環(huán),消除“邊緣化”學生的恐懼、焦慮、孤獨等消極心理。
3.用自強清除陰霾?!斑吘壔睂W生是一個動態(tài)的群體,就數(shù)學學科來講,這部分學生或許是語文、英語等其他學科的優(yōu)秀生,也或許以前不是“邊緣化”的,現(xiàn)在才是。因而教師必須破除“定論”,從興趣入手,充分調(diào)動孩子學習數(shù)學積極性,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構建知識網(wǎng)絡,提升他們的問題意識和思維品質(zhì),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瘸腿學科”。這樣學生才能自強、自立,從而消除心理上的陰霾,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去。
4.用評價重拾自信。首先,評價標準應由單一轉向多元。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探尋“適合學生的數(shù)學教學”,設計多樣化、有層次、開放性的學習任務,引導全體學生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其次,評價內(nèi)容應由“分數(shù)中心”轉向“學習過程”。對學習過程的評價,不是簡單的對與錯,而是要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否積極參與、能否與同伴交流、合作。再次,評價方式應由教師專評轉向師生共評。減少教師在課堂上的單一評價方式,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其中。評價“多一把尺子”“多一種方式”“增一份趣味”,把“邊緣化”學生帶回鮮活課堂,享受學習之趣,重拾自信。
責任編輯:趙赟
Mental Analysis of and Educational Strategy for Marginalized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SUN Kai-fei
(Jianhu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Yancheng 224700, China)
Abstract: “Marginalized students” refer to those who are neither mainstream nor centered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they are usually marginalized in thinking activity, learning activity and teachers administration. The causes of marginalization include the influence of objective environment, assessment styles and individual factors. Teachers may help those marginalized students build up their self-confidence and strengthen their wills through educational equity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Key words: marginalized student; mental health; mathematics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