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堅持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隨著多元化時代的到來、核心素養的提出,教育者要做真性情教師,育真性情學子,要從兒童視角出發,融入學生群體,設計學生喜歡的活動,研究開發學生感興趣的課程,營造寬松和諧的環境,培養學生的情感、知識、才能,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會玩”的校長;課程領導力;真性情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2-17
作者簡介:彭麗恒(1974—),女,湖南長沙人,副書記,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學管理、科技創新思維培養。
1.做“會玩”的校長,放下你的架子,放大你的價值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校長出現在學生面前的姿態,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精神面貌。陶行知在他的文章《師范生的第二變——變個小孩子》里,給未來的先生們提出建議:“忘了你們的年紀,變個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在小孩子的隊伍里去吧!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你立刻會發現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能做許多您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許多您以為他不能做的事……我們必得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我們不妨把學校辦成好玩的地方,運動會上,校長和學生一起跑一跑,讓學生給校長和教師當評委、頒發獎狀,使運動會趣味性更足一些;秋游中,穿上卡通衣服,和學生們一起玩“打地鼠”游戲,一起樂一樂,這樣的校長肯定會大受學生歡迎。學生們玩得開心,學習起來會更輕松。我覺得,“能和學生們玩在一起”也是校長的素養和本領之一。在教育生活中,我們不妨放下教師高高在上的架子,融入學生中去,站在他們的角度想問題,設計學生喜歡的活動,讓學校真正成為學生們童年的樂園,讓他們在這里不僅學到扎實的基礎知識,還體驗到童年的快樂。
2.做有課程領導力的校長,讓課程煥發生命活力,落實核心素養培養
課堂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怎樣讓學生們喜歡上課,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除了提高課堂實施者——教師本人的能力素養,學校對課程的整體架構也應當做一些思考。為將核心素養的培養分解到每一門學科、每一節課堂,學校的課程架構應該有層級體系,讓全體教師各自從自己的學科角度出發,在哪個年級段重點培養哪些能力素養,都要有清晰的目標和實施方案,整合起來就形成學校的課程育人體系。以浙江省杭州市金都天長小學為例,該校以“和美課程體系”為綱領,以“和美”為學校核心辦學理念,形成“和以養德”的教育觀、“和而不同”的管理觀以及“和蘊自主”的課堂觀。從“培養怎樣的人”及“怎樣去培養”這樣的問題出發,以“心、體、禮、樂、習”五個維度,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身心健康、語言人文、藝術審美和科學思維,讓學生成為文明、樂學、健康的“和美學子”。在國家基礎課程外,還有“淘寶式”校本課程作為補充,學生“點單式”課程選擇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將核心素養的培養和課程落實巧妙地結合。這種清晰的課程架構體系以及實施方式,充分體現了校長的課程領導能力,也讓學生愛上課堂,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砂子塘新世界小學也一直在研究實踐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如剪紙藝術、烹飪、攝影、皮影、種植等,都是基于兒童的立場出發,讓他們感受不一樣的課堂,增加學習體驗的樂趣,培養綜合素養。
3.做真性情管理者,營造校園文化,讓教育以愛傳遞愛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更新,人們獲取知識越來越簡單快捷,那么學校到底會不會消失呢?我想基于人的社會屬性,每個人都要參與社會、適應社會,學校是不會消失的。學校的育人目標要由以知識傳授為主轉變為以綜合素養和能力培養為主。現代教育要為學生的未來生活培養堅實的人文素養、探究精神、合作能力等。而這些素養與能力,都需要在學校文化中長期浸染和熏陶,因此校園文化氛圍就是學生們成長的環境。作為學校管理者,需要非常用心經營校園隱性文化,以及師生相處的關系和氣場。只有在充滿愛、充滿關心和呵護的環境下,學生們才能輕松愉悅地生活,才能個性自由地成長,才會習得真誠、信任、關愛、友善、樂于助人、充滿朝氣等可貴品質,才能過上真正意義上的快樂童年,為將來的幸福生活奠定健康、自信、陽光的基調。
只有做真性情教師,才能培育真性情學子。我們不妨把德育活動設計得更童趣化一些,和學生們“玩”在一起;我們也要搭建起富有自己學校特色的課程架構,讓課堂吸引力十足;我們還要做真性情的教育管理者,營造友愛善良、積極樂觀的校園氣場,溫暖每位師生,讓教育以愛傳遞愛。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2]潘志平.一位智慧校長給家長的50封親筆信——引領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