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會

【摘要】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全球化背景的不斷加深,慕課對高等教育機構和教師職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本文以上海、北京、河南等地部分高校在校生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法、訪談法等多種方式對大學生慕課體驗進行調查。通過調查分析并綜合學校、老師等多方主體的需求和意見,本文得出如下結論:慕課對傳統課堂教學帶來巨大的挑戰的同時也存在學生學習體驗不佳、課程單一等不足之處,因此慕課應注意提供完善的技術支持與保障,創設良好的互動學習環境,從而才能得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互聯網+” 慕課體驗 問卷調查 訪談法
一、慕課發展的背景與現狀
慕課,即“大規模開放式網絡課程”,是“互聯網+教育”的產物。作為新型在線教育模式的代表,慕課正在迅速發展。2013年可以稱為中國“慕課元年”,這一年,我國各高校陸續開啟了慕課進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4所中國內地知名高校率先加入慕課行列。目前,我國上線慕課數量己達5000門,學習人數突破7000萬人次,慕課總量、參與開課學校數量、學習人數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我國已成為世界慕課大國。
二、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選取上海、北京、河南等地部分高校在校生為調查對象,在問卷調查與實地訪談相結合的基礎上,重點調查學生對慕課的認知程度、參與慕課教學的意愿及慕課體驗效果。
首先,設計了相對應的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學生的性別、年級和專業等。第二部分,看法態度題。問題的設計是基于李克特量表法的,即問題由針對某種事物的態度或看法的陳述組成,所有指標均采用5級打分法。第三部分為6個多項選擇題,包括一個開放式問題。其次,為了保證問卷的合理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對問卷采取了訪談、小規模預調查、問卷修改的標準設計等過程。預測階段共發放50份問卷,回收43份問卷。然后,我們對問卷部分問題進行了信度檢驗和效度檢驗。其中信度檢驗的Cronbach's?alpha系數為0.809,效度檢驗KMO值為0.723,Bartlett球狀檢驗的p值接近于0,基本通過了檢驗,問卷設計比較合理。最后,開始正式調查。正式調查回收問卷642份,剔除不合格問卷32份,剩下610份,其中男生281人,占總體比例的46%;女生329人,占總體比例的54%,采集的樣本數據較合理,可以認為本次調查的樣本比較隨機。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95%,可作為研究的依據。
三、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慕課推廣程度分析
被調查學生中對慕課比較了解,經常使用的人數僅占比6.56%,而對慕課完全不了解,從未使用過的比例達到14.43%。這說明慕課的推廣程度較低,大多學校現在開設慕課的數量和種類還不能滿足學生的期望和訴求。
(二)學生對慕課教學的態度分析
在以下三道問題的回答中,第一題和第三題的平均值分別為2.37和3.04,第二題平均值為0.52,這說明慕課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上效果不錯,得到學生們的支持。但目前來看,慕課教學仍不能代替傳統教學。
(三)慕課學習效果分析
我們對610份有效問卷中使用過慕課的人群進行了慕課學習效果的調查,其中完全達到期望和基本達到期望的比例分別為2.52%和79.83%,占比高達82.35%,說明使用慕課進行學習是十分有效的。
(四)學生對慕課發展前景的看法及態度
本題為是一道開放式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人認為慕課的發展空間很大,前景較好,并對次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四、結論與建議
(一)高校要加大慕課推廣程度,豐富慕課課程
面對國際名校快速增長的在線課程,各高校慕課要想脫穎而出,就要不斷推廣并豐富現有慕課課程,考慮開發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慕課課程。此外,高校還要優化慕課管理與規劃手段,共享優質的課程資源,避免重復建課。制定學習者對所學課程的質量評價體系,讓后續學習者在選課時有所參考。另外各學校需制定相應的課程完成標準,嚴格監控課程完成的質量。
(二)完善監督學習機制,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習成員之間相互提醒和監督,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聚集在一起,吸取和借鑒學習成果較好的學員的方法和建議,對于課程完成效果不好的學生進行批評指正和討論改進建議。也可討論其他更多的適合面對面進行的懲罰措施,達到督促學習的目的。
(三)教師應加強與學生及同事間的互動交流,以獲得及時的教學反饋
與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不僅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教學反饋,還能保持良好師生關系,使學生更樂于學習。此外,與同事或相關研究人員的密切聯系,可以及時的教學反饋,從而不斷地去完善慕課教程。
(四)慕課平臺要借助優質慕課資源,促進自身更好更快發展
慕課無門檻的特點,讓慕課平臺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優質的教學資源。平臺要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根據自身需求進行資源重組及整合,充實資源庫內容,并且在應用微課和慕課資源時要加強資源管理,做好課程資源篩選,以促進自身更好更快發展。
五、結語
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時代,富有創新的教學方式需要積極采納。慕課作為新的教學方式,是對精品課程的有效補充,也是未來教學發展和推廣應用的重要學習渠道。但就目前來看,慕課教學也存在著自身不足,依舊代替不了傳統教學。因此,應把傳統教學與慕課教學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給學生帶來更好的教學體驗。
參考文獻:
[1]姜東暉,李穎,公鑫華,鄧秀麗.“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對慕課體驗的實證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