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邦
摘要:由于高中地理課程特殊,要使學生對其感興趣并掌握這門課程知識,提高學生的地理思維和地理知識能力,就要創新教學方法,而不能進行一味的“滿堂灌”。
關鍵詞:高中地理; 課堂教學; 有效互動; 情境
一、“有效互動”及其重要意義
“有效互動”是顧名思義,有效的互動,指課堂教學中發生在師生或者生生之間的各種形式、各種性質和各種程度的相互作用與影響的活動,這種活動能有效進行傳遞教與學的信息或者傳遞教與學的有效信息。新課標倡導的“互動”教學是要求改變“你講我聽”、“你講我記”和“講完就走”的單一講課、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并代之以多樣化多元化多功能的教學方式,新課標要求高度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程度、親自研究能力和動手操作勇氣,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即注重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強調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的相互交流、相互傳遞信息的作用。課堂教學中的互動類型大致可以分為: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教師對學生又可以分為教師一對多、教師一對一;學生對學生也可以分為學生一對一和學生一對多。這種教學方式就體現了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多維度、多層面、多形式和多功能交互作用,交互時通過你來我往引起對方的反應,達到與對方溝通,并促進雙方共同發展,進而揭開知識的最后面紗。而有效互動形式又表現為口語的交互、術語的交互、體語的交互和情感的交互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信息傳遞快,效果立竿見影。
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有效互動”的內容及原因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有效互動”內容和形式是多樣的,包括有效信息的互動,如教學中教師影響學生的一個微笑,一個表揚,一個手勢,這些是情感的有效互動;如教師以重點問題發問,學生就重點問題回答,教師以精準的方法講解,學生以領會的目光聆聽,這些是語言的互動等等?!坝行Щ印边€包括有效的互動動作,如教師在講解課程時候,盡量避免拉大旗扯虎皮,越扯越遠,或者講一些與課程無關而又分散學生注意力,擾亂學生思維的話題,這些就是有效的互動動作。地理比較接近生活,很多地理知識都是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師可以注意提取生活中有效信息,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進行互動,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課程的興趣。
那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互動”有沒有實行的必要?我只能說,按照新課標,很值得提倡。地理是一門實用性學科,雖不及語文數學那樣被重視,但卻是生活中非常實用的,我們不學好地理,很可能會說話不識人文地理,出行不分東南西北,因而影響我們的生活,這些影響甚至超過語文數學。由于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流毒嚴重,教學方法單一,形式枯燥,另外地理常被列為偏門課程,教師多以上完就走,考試點題的方式教學,學生更是不重視,而且地理知識術語較多,有些教師懶得詳細解釋,學生也省得耳朵清凈,高中地理課程形同虛設,因此,本人認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互動”非常必要,而且必須注重“有效”。
三、如何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實行“有效互動”
(一)了解學生——“有效互動”的起點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說教師對地理基本知識已是非常熟悉,我甚至見過不用課本也可以直接講課的教師。但如果教師只注重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只關注自己的教學過程,而不管學生,甚至不備課,備課也不備學生,這樣就會導致教師與學生的講課、學習兩“斷層”,教學效果自然不好。殊不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認知了解才是教學的起點,了解了學生,才能進行有效互動。因此,我們必須研究學生,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課,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課堂中進行互動,這樣才能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授宇宙、行星、恒星及天體等知識之前,就需要了解學生以前有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有沒有學過類似的術語,要怎么樣才能將這些遠在天上、龐大無比又無法觸摸的東西通俗的講出來,而且學生能夠接受理解,并且能夠進行有效交流,這些都要進行思考備課,并進行預回答學生的提問,如此,在這樣準備充足的條件下上課,效果就不一樣了。
(二)創設情境——“有效互動”的保障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若想互動行之有效,便離不開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和課堂上用心良苦的創設情境。教師需要在授課時,細心抓住每一個有效信息,輔以課前準備,創設良好的情境,讓學生自然而然的在課堂中進行互動,這些互動又得以強化,進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這樣可以增強學生主動學習地理知識的信心和動力,良好的教學情境反過來又為地理課堂教學“有效互動”提供有效的保障。比如在教學“中國的南北地區差異”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搜集資料來了解和掌握我國南北地區存在的差異,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熱情和主動性,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把學生收集到的圖片資料通過多媒體播放出來,讓他們把這些差異通過直觀的影像記憶到腦海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自己事先準備生活中常見的實物,來把地理課本中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講解出來,比如在教學三大類巖石的形成時,變質巖的形成對于學生來講難以理解,教師這時可用磚瓦廠挖土生產磚瓦的圖片來說明,可以邊用多媒體播放幾張磚瓦廠生產過程的圖片,邊問:“泥上加熱會變成堅硬的磚,那么對于地殼,已形成的巖漿巖、沉積巖碰到了高溫的巖漿會怎樣?”這樣,學生不僅容易理解變質巖的成因,同時也能培養思考問題的能力。再如,在講授“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圖”時,教師可以將城市設定為學生生活所在的城市,學生身臨其境,親身體驗,進而學會換位思考,增強親切感,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總之,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了解學生為前提、精心創設情境和關注學生最近發展區來設置互動條件,開展有效的互動,能夠使枯燥的地理課化為有趣、生動、形象的趣味課,能夠使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從而喜歡上這門課,喜歡上地理教師,最后輕松愉快的掌握高中地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