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月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合理有效地融入多媒體信息技術,不但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極大程度地優化了物理課堂教學,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本文探討了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物理教學;運用
初中物理是物理學科的基礎部分,只有打下堅實的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在以后的物理學習中得心應手。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進行整合,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積極探索的能力,同時方便教師教學活動的展開。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優勢
(一)使知識點更加具體
信息技術擁有強大的功能,能夠通過動畫技術以及視頻播放技術,將抽象知識變得更加直觀,便于理解學生物理知識,有利于學生掌握物理教學難點,也有利于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本質,從而為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靈活運用奠定良好基礎,保證物理課程質量達到預期。
(二)優化實驗教學
各中學的師資力量雖然得到明顯改善,各學校的物理設備以及物理實驗室都在優化之中,但是在實際開展物理實驗過程中,還是存在著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部分學校師資力量有限,實驗器材有限;另一方面,部分實驗不便操作或者存在一定危險性。這些問題,都會對實驗教學產生阻礙。教師通常會以演示教學或者教材講解的方式,對這些問題進行處理。而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模擬或者播放實驗過程視頻,使學生清晰了解整體物理實驗過程。這樣,優化了實驗教學,提高了實驗教學效果。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相結合,能夠對學生的多種感官形成刺激,使他們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提高學習物理的動力,從而自覺投入到物理學習過程中。 在這種狀態下,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理想,學習難點能夠被成功破解,從而使整體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二、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設計,培養教師的備課積極性
備課是展示教師個性化創造的過程,是形成正確的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基礎。正確的備課指導思想,應該以“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為價值取向,把備課的焦點放在全面提高學生核心素養上;注重面向全體學生,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為此,教師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導學生領悟教材的精髓,把教材用活,讓學生學活,從而沖破傳統的清規戒律,以嶄新的教學設計代替傳統的教案。
(二)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難度較大,實用性特強,以實驗為基礎、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科學。物理現象的解釋、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規律的應用、物理情景的想象、物理過程的分析以及物理實驗的操作等在中學物理教學中都有相當的難度。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在物理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是必然的,現代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和視頻等于一體,能將抽象的物理概念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物理畫面,降低了物理知識的認知難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利用信息技術,輔助物理實驗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受時間和空間以及儀器的限制,有些實驗效果不夠理想。很多物理運動過程都是瞬間發生、稍縱即逝,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很難細致全面。計算機動畫技術能很好地重視某些物理現象,且可按需要隨時進行控制,或化快為慢,或暫停,實驗清楚,直觀地呈現于學生面前。比如,“在研究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直線運動”的時候,為了觀察小球運動的曲線,采用“頻閃攝影”技術,能夠很好的展現小球運動的全過程。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理解更透徹,掌握更牢固。再如在電學教學中,可以采用動畫模擬進行電流的流動,使看不見的電流的流動變的一目了然,再如,像冰的升華現象的模擬實驗,可向學生展示形象的物理畫面。
(四)利用信息技術創建物理教學環境
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中, 教師可以與信息技術課程進行整合,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物理知識資料,從而據此創建課堂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提高初中生對于物理學習的重視程度,使教學更有成效。如,在對“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這一部分的教學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使學生探究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利用信息技術在多媒體上呈現出一個杠桿,將杠桿兩側的標度明顯標注,分為1~5 五個標度,在“選碼池”之中放有多個砝碼供學生進行選擇,包括1~10 十個重量,教師自己決定杠桿一側的標度并選擇砝碼,如標度3 重量6,要求學生根據教師已經規定好的“題干”,來探索得出另一側標度和砝碼重量,使學生在學習小組之中根據已經預習的內容確定出本小組的答案。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之中常見到的“杠桿”來對學生的探究興趣進行激發,使物理的教學獲得高效。
(五)利用信息技術降低物理思維水平
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學生物理學習的難點進行“化解”,使學生將物理知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從而促進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如,在要求學生讀懂各種與運動相關的線形圖時,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教學:當教師對學生進行速度-時間的線形圖教學時,可以先為學生呈現一個勻速直線運動的小車,將其速度以v 標示,將其路程以s 標示,利用Flash 軟件將小車運動過程之中的速度-時間函數圖像進行展現,并在縱軸標注v,在圖像與x 軸、y 軸形成的面積標注為s,從而促進學生對于速度-時間這一線形圖的理解——面積即為路程s。利用信息技術的內容將物理的學習知識進行生動、形象的展現,能夠使學生擺脫干癟的語言描述,從而對物理知識形成更加貼切的理解,使教師的教學更具成效。
(六)利用網絡技術進行遠程教育和解疑答惑
信息技術的發展打破了教學的空間限制,傳統教學中,學生課后中產生的問題無人解答,只能遺留到第二天上課,但知識點是相關聯的,對一個問題的疑惑和不解可能導致學生知識鏈的解體。如果運用信息技術,學生可以在課后向教師進行求助,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進行答疑解惑和遠程教育,加快學生知識鏈條的形成,并保證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充分理解,靈活運用。
總之,隨著各種教學輔助軟件的不斷增加與創新,信息化教學工具越來越多。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學情,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難點,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永文.對多媒體輔助初中物理教學的認識[J]. 教育革新. 2007(02)
[2]李榮.淺談多媒體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J]. 課程教育研究. 2017(45)
[3]樊威.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