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英
摘要:數學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而且是一個體驗情感、積淀態度的過程。數學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通過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鍥而不舍、積極進取的品格。
關鍵詞:數學教學;情感;態度;目標
數學課上,學生的情感態度是可以通過改變傳統學習方式、關注數學學習過程、合理運用有效載體、發揮教師自身魅力等途徑進行培養。
一、建立融洽密切的師生關系
數學學科教學的嚴謹規范,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和學科的敬而遠之,所以積極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數學教學中更顯必要。教師除了強烈的責任心、嚴謹的治學態度外,加強自身數學素養、人格魅力的提高,增加生動有趣、親切幽默的教學元素,取得“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比如在數學的各個教學環節中要大力倡導和積極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破除學生學習數學時唯“對”才敢說,見“疑”不敢提,答“錯”怕人笑等制約學生積極情感形成的困境,讓學生在課上課下、在校在家都能有一種輕松自信、暢所欲言、大膽交流的寬松心理,師生都欣賞“有問題”,經常發現問題、反思問題、改進問題等,學生樂于挑戰教師、喜歡找老師討論、期盼在爭辯中被老師肯定,切忌有“惑”而不解,造成學生對數學學習一味地接受、模仿和重復,使學生的智慧在熱情枯竭中被冰封的現像。
二、從感性出發,從身邊講起,親切而又不失目的
在教學中,教師經常從學生身邊的常見事例所包含的數學問題入手,學生不僅覺得親切,而且理解起來更加容易,同時也能讓學生對“身邊的數學”有更深刻的認識,提高學生“數學化”意識. 例如在教學“一百萬有多大”時,讓學生想一想、算一算一百萬個身前的課桌桌面有我們學校幾個操場那么大?像“課桌”、“操場”都是學生熟悉的事物,學生易于接受,興趣也更濃. 而且,長此以往,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時,還會不自覺地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使學生真正學到受益終身的數學.
三、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策略,促進情感態度目標的實現
情感態度這種人文素養的形成不是外部強加的結果,而是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中,通過學習實踐與學習體驗而內化生成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而且是一個體驗情感、建構人格的過程。忽略了過程與方法,許多積極的情感態度就無法得到充分的展現和培養。因此,數學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通過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激活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鍥而不舍、積極進取的品格。數學學習需要學生認真聽講、做好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但是僅僅這樣還不夠。新課程要求教師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鼓勵并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才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要努力把數學學習活動打造成“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樣的數學學習過程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學生也不再是被動地聽講并進行枯燥的練習——一個充滿情趣、富有生命活力的學習過程必然會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形成進取的態度。
四、讓學生體會數學之美,熱愛數學,是學好數學的最大情感動力
認識數學潛在的文化內涵,理解和欣賞數學的美育價值,實現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對數學美學價值的鑒賞也是數學學習中一種重要的情感因素. 數學中不僅有形式的美、更有形式下所蘊含的思維的美、還有千百年所積淀下來的數學文化之美. 因此,如何將數學之美展現出來并讓學生感受到,是教師應著重考慮的問題.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多用形象生動的比喻、精心設計的板書、舉一反三的變式、嚴密的思維推理、多姿多彩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及介紹歷史上那些令人矚目的數學成就等,向學生展現數學中美的神韻.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學生認識到,原來數學還是那么美的時候,沒有理由不愛數學,不學習數學.
四、深入研究教材,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
情感態度的培養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是在數學課程中實現情感態度目標最重要的環節和過程。因此,悉心研究教材,精心策劃,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是培養學生積極情感態度最直接的途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本人經常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去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促進他們思考和探索問題。例如,教學《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一課,時,導入新課本人采用讓學生欣賞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后,讓學生細細品味歌詞。再提問:大家有誰知道歌詞中“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萬”和諺語“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萬”的意思嗎?這樣運用多媒體畫面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開始數學教學,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欲望,并帶著良好的心態進行學習。
五、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調動學生的情感
面對數學學習中暴露出的學生問題,在反思中不難感受到對學生數學評價方式需要豐富和創新,為培養學生情感態度,注入更多動力。特別是在日常數學教學中的過程性評價方面,在常規做題訓練與紙筆測試、口頭評價與分數評價之外,創新出更加靈活、更能充實學生情感體驗的做法,比如利用寫數學日記或周記,引導學生展現自己學習過程的情感體驗和思維發展過程,教師對其及時以口頭或書面的鼓勵與指導性的評價,及時化解學生消極情緒,更好地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用一題多解、組織撰寫專題小論文等形式,克服以題目數量練習學生、以單一分數評價學生正確率的做法,從學生對知識運用的思維發散、提升拓展、專題深化等角度關注學生發展,令其從中獲取成就感和探索樂趣,增加學生高層次的學習體驗;利用學生命題、學生閱卷講評等方式使學生換位體驗,克服只能被動做題的局面,解放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其更全面的體驗數學知識體系,提高元認知能力,消除對數學測試的恐懼感和神秘感。
總之,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是學生學好的基礎。初中數學教學要善于通過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促使學生喜歡數學、熱愛數學,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發揮出最大潛能,讓情感的種子在數學學習園地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讓良好的學習態度伴隨學生數學學習的征程,優化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參考文獻:
[1]鐘錦靈.談新課程下初中數學教學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J]. 2009
[2]郝士賢.如何達成初中數學教學中“情感態度”目標[J].才智,2008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