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桂華
摘要:數學課堂教學應講究求真務實,即求真理、用真心、出實招、務實效,如此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 我們傳統的數學教學中,以“復習—例題—習題”的模式展開教學,這樣的模式呆板機械,學生感到枯燥無味。 內容的呈現以“問題情境—數學模型—尋求結論—應用與拓展”的方式展開,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化”與“再創造”的過程。 這實際上是要求教師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實際聯系起來,創設與教學內容貼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盡快進入較佳的學習狀態。如何掌握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是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教師只有在教學中擯棄虛假浮華,講究求真務實,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教師只有在教學中擯棄虛假浮華,講究求真務實,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 以下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談幾點看法。
一、重視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我們傳統的數學教學中,以“復習—例題—習題”的模式展開教學,這樣的模式呆板機械,學生感到枯燥無味。 內容的呈現以“問題情境—數學模型—尋求結論—應用與拓展”的方式展開,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化”與“再創造”的過程。 這實際上是要求教師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實際聯系起來,創設與教學內容貼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盡快進入較佳的學習狀態。 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老師創設的情境價值不大、有效性不高。 如有的情境與教學內容聯系不夠緊密,不貼近學習內容;有的情境離奇古怪,導致學生沉湎于情境細節之中難以自拔等。 所以教學情境不應只是絢麗多彩的動態畫面,還必須暗含著數學問題。
二、關注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從教學的本質上講,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以及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 但是合作學習并不一定是教學必需的環節。 請看下面的案例:“正方形的認識”教學片段。
師:大家猜一猜,正方形的四條邊有什么關系?
生:四邊相等,一樣長。
師:大家小組合作討論。
一時間前排的學生紛紛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聲。 有的小組每個人都在說,誰也聽不清楚誰在說什么;有的小組就一個人唱獨角戲,其余的當聽眾;更有的把此時作為玩耍的好時機。 像這樣把合作學習當作一種擺設,有形式、無實際的做法在我們的課堂上并不少見,特別是有人認為上課時缺少了這一環節就不能體現新的教學理念。 這種僅靠形式上的效仿對數學教學來說不但無濟于事,顯然還是有害的。
三、把握數學活動的實用性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由此,課堂教學迎來了活動的“春天”。 但在實踐中,一些教師對“活動”作了片面理解,活動注重的是生動活潑的形式,追求的是課堂氣氛的熱鬧,唯獨少的是活動中數學思考的含量。 以“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為例,我們來看看兩種教法:
教法一:按照教材的要求,讓學生以圓片為教具,在桌面上連續擺出17個圓片,去掉9個,看還剩下幾個?結果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從17個圓片中取走9個,數出剩下8個,提出的僅是數數法,而發現其他方法的很少。
教法二:教師在桌上擺出了一箱可樂(10瓶),旁邊擺著7瓶。 問:“誰能把9瓶可樂取回座位,還剩下幾瓶?”再結合學生操作活動,抽象出數數法、連減法后,提出:“如果不用塑料袋,誰能一次性取回9瓶可樂放在自己座位上?”學生積極嘗試,然后探索出把箱子連同9瓶可樂一起取回的方法。 教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概括出“10 - 9 = 1,1 + 7 = 8”的破十法的計算方法,并讓學生體驗到這種方法把退位減法轉化成了“1 + 7 = 8”的簡單加法計算,從而在實現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有機地實現了算法的優化。
在教法一中,表面上學生也動手操作了,但由于操作材料的呈現過于直觀、簡單,使問題思考空間狹隘,學生少了探索與創造的機會。 教法二由于改變了操作材料的呈現方式,既使操作活動因抽象增加了難度且富有挑戰性,又使問題的思考空間寬暢,數學思考方法趨于多樣化,課堂教學也因此變得更加生動、提高了操作活動的實效性。
四、提倡課堂評價的多維性
傳統的評價往往是只限于“挑毛病、找污點、查誤區”之類的否定性評價,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 新課程評價觀提倡多鼓勵學生,其本義也是來自對學生個性的尊重與寬容,讓評價成為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但教師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邁入誤區。 如課堂中“嗨、嗨,你真棒!”“好極了!”等表揚聲不絕于耳,這樣的評價方法缺乏具體的指向,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對此類評價產生麻痹心理,會導致學生形成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的學習態度。
有效評價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真誠對話。 有優點時就該實事求是地表揚,有缺點時就該開誠布公地糾正指導,這樣的評價,學生才容易接受并產生行動。
第二,靈活多樣。 評價要適度,在表揚后,不忘向學生提出一些更高層次的要求,期待學生的繼續努力;在批評學生的缺點之后,不忘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看到學生缺點背后的進步,有利于培強自信心。
數學課堂教學應講究求真務實,即求真理、用真心、出實招、務實效,如此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