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摘要:每個班級中學生的學習水平各不相同,如果只采用面對少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的課堂教學模式顯然是不符合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要求的。分組教學就彌補了這一不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分組合作學習要注意:成立學習小組,營建合作氣氛,分組合作評價。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合作學習
一、成立學習小組
(一)面向全體學生,分工合作。我班有30名學生,分成5個學習小組,分別是博學探究、努力向上、自信陽光、奮發圖強、多思善問。每組有6個學生組成。每組有一個小組長,負責管理本組的學習紀律。放學后匯報給班主任。所以各組的組長一般由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擔當。小組分好后,每個小組成員在小組中都要有一定的分工,每一組的組長負責檢查本小組的作業,課堂積分,翻課堂的記分牌等。小組長接受本組成員的監督,如果不合格,可以選出本小組表現好的其他同學擔任。所以組長要發揮好自己的職責和作用,組內的成員要認真對待自己的職責。
小組討論前,小組的每個成員要進行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在本小組先討論,再由組長選出代表,然后全班討論,再把討論后的意見統一。
(二)分層次的課堂教學和練習。這里重點是分層施教和分層練習。
學生分組是根據學生平時的學習成績,學習習慣,性格特點,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小組,每個小組的桌子擺成E字型或者F字型,中間是學習成績優等的學生,便于檢查作業,或者幫助后進生。這種形式教學可使各組學生在課堂40分鐘內有不同的收獲,使班級的學生達到整體提高的目的。
教師在設計練習題時,要通盤考慮。設計較容易的問題讓后進生能回答能計算,使他們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設計較難的題,讓優等生回答、計算,增加他們的成就感。教學中的這種設計,能基本保證課標要求的落實,教學任務的完成,也做到了后進生“吃飽”,優等生“吃好”,各有所獲。
在作業的設計上也要考慮全班學生的接受能力,讓后進生寫最基礎部分的作業,使他們不會覺得太難,做對后增強自信心,產生學習興趣。可讓中等生做一些稍微有點難度的題,使他們有興趣挑戰自己,充滿成就感。對優等生可以安排一些較難的作業,要求發散思維的,要融會貫通所學的知識,對所學的知識靈活掌握,培養創造型思維能力。這樣就可以全面落實課標的要求。
二、營建合作的氣氛
(一)激發合作興趣
興趣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原動力,因此我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從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如:通過“新年晚會結束的時候,還剩很多食物等沒人吃”這一鋪張浪費的現象,教師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得出結論:在去買之前沒有弄清學生的需要。對學生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他們并沒有調查和統計,最后造成這種問題的存在,結果就導致大量的浪費現象。因此要讓學生體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嘗試合作樂趣
學生在學習中不但要自主學習,也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從而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習的樂趣。例如,在小學數學三年級“長方形的面積”時,我只給每個學生8個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讓學生用擺方格的辦法去測量長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4厘米,有的學生發現自己的正方形不夠了,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這時,學生中有人說可以小組合作,他們利用小組的優勢,動手合作,得出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這樣學生就體會到了合作帶來的樂趣。因此,只有真正將其落到實處,才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分組合作評價
無論是在哪個學科的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都是最重要的,決定了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學生找出自身的優點和缺點,堅持優點,摒棄缺點。同時也需要學生進行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教師不僅要認真聆聽,總結要點和經驗,同時為學生提供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幫助學生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四、分組合作數學教學的策略
(一)教師找準定位
新課標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課堂形式也要變革,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進而改變自己傳統的教學模式,找準自己在課堂中的定位。在課堂中,教師要少講,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教師對學生強制性的灌輸,使學生成為課堂的奴隸,而應該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教師激勵引導
教學時,教師要發揮激勵引導的作用。比如,在進行小學數學第六冊《年月日》的講授時,就可以聯系生活,告訴學生特殊的日期有特殊的名稱和意義,讓學生學會如何看日歷,知道這個星期的每一天分別是幾號。教學的開始,給出一個謎語:有個寶寶真神奇,身穿300多件衣。每天都要脫一件,年底只剩一張皮。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對組員的想法進行組內分析,得出一個結論,進行發言,闡述原因。待學生基本闡述后,老師公布正確答案,出示事先準備好的日歷。這種做法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對學習充滿興趣,還能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三)學生分組,提高合作效率
在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時要掌握兩個要點:一是數量適當,二是分配得當。一是指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學生的人數不宜過多,這樣進行討論時,一些學生會沒有機會參與,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二是學生對于問題的分配,由于每個小組內的學生都有好中差的,所以問題的分配也是有差異的。但是要堅持小組之間的無差異,這樣才可以公平競爭。最后每個組中都需要一個學生充當領頭羊,可以組織小組內的活動,分配每個成員的任務,在小組中起到組織和調和的作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在課堂教學中效果越來越明顯,更好地實現了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自從實施分組合作學習以來,班級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使班級中的后進生每堂課都學有所得,他們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優等生每堂課都能吃的飽,增強了自學能力和學習知識的自覺性。對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打造高效課堂,以及國家對于新型人才的培養,有著很大的作用。另外,小組合作在數學知識應用方面同樣具有相當大的作用,學生能在合作學習中更好地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