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君
摘要:核心素養的提出,表明了人們對“教育究竟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問題的深層次思考。數學核心素養和核心素養的關系是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核心素養的培養也需要通過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來完成。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成為教師普遍關注的一個高頻詞,人們將核心素養視為基礎教育的DNA。小學數學教育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起始階段,在發展學生數學綜合素質中具有奠基作用。新時期為了進一步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發展,教師要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視角重構小學數學教學,全面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作用
(一)提升數學素養
教育的根本目標在于提升公民的素養,而數學素養被視為公民最具基礎的一項素養。另外,數學核心素養是基于傳統計算方式、統計方式、測量方式等前提所產生的數學思想方法,它可以展現出其對社會生活的作用與價值。它不但可以促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與數學技能,同時還有助于學生提升數學思維能力和創造性。例如,在小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一課中,教師在教授“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這一新知識點時,通過課前精心備課與了解學情,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通過實際操作、演示,使學生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基本計算方法。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從生活實際物體出發,鼓勵學生運用和研究不同計算方法來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這是提升學生數學思維活躍度的一種有益嘗試。
(二)體現課程理念
數學核心素養能夠完整地體現出小學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和整體目標。當前所進行的教育對學生提出了較為明確的要求,即不但要學會數學,還應當發展自我個性。對數學核心素養的關注,即可以被視為對學生個性的弘揚,它充分關注到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使得教學活動和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相協調。
(三)體現數學價值
數學核心素養展現出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所要達到的思想目標,這是對數學本質和其相應價值的充分肯定。如果想要正確而深刻地領會數學內容,學習者必須擁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數學感知能力等,這些數學學科價值同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過程有著緊密聯系,只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才能從數學價值角度升華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一)精研教材,深挖教材中蘊含的核心素養
教材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載體,也是學生核心素養得以發展的依托。教材編寫過程中凝聚著編寫者的心血與智慧,具有典型性與科學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精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核心素養,充分發揮教材載體效能。教材的研讀要深入而細致,打破脫離教材而求其他的現狀,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每一道題、每一幅圖畫、每一段話等,尋求教材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從而挖掘出教材蘊含的核心素養,借助教材有效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例如四年級下冊“計算器”這部分,教材在編排時匠心獨運,教材先用泰山古樹為話題,通過“泰山古樹數量統計表”“泰山石刻數量統計表”等兩份統計表導入教學內容,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提出一道例題,分別用兩種計算方法進行運算:一種是用豎式運算,一種是運用計算器進行運算,得出計算器又快又對的運算優勢;最后借助圖示的形式介紹計算器的構成。教材的這種設計首先從學生感興趣的泰山古樹入手,再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最后突出計算器教學重點。這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符合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也蘊含著豐富的核心素養,能夠培養學生符號意識、圖形轉換能力、使用工具能力等,有助于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2、創設情境,激活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意識
數學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依托于具體的情境。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需要我們重視創設情境,改變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不再單向地進行知識輸出,而是將數學知識置于生動的情境中。這樣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拓展了路徑,使學生不僅獲得知識,而且能夠根據情境學會運用知識,從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情境創設時要注意藝術,教師要善于創設生活化情境,構架起生活與數學之間的橋梁;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好奇心與問題意識,從而引領學生不斷向數學課堂深處漫溯。例如“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我先援引孫悟空為話題創設情境:孫悟空有一支神器,小朋友們知不知道?(生答:金箍棒)這支金箍棒有什么神奇之處?(生答:可以變化,可以變長也可以變短)有一次孫悟空和二郎神斗法,孫悟空將金箍棒分別變成5毫米、5分米、5千米,問二郎神這三個長度分別有多長?小朋友們能不能通過本課的學習、開動腦筋幫一幫二郎神?然后通過小棒展示,再用尺量一量,枚舉生活中類似長度的實物。該環節設計的意圖是利用兒童感興趣的神話題材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兒童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探究的愿望,激發兒童學習主體意識;在此基礎上引入5毫米、5分米、5千米長度單位,激發兒童好奇心,使兒童產生探究愿望,最后借助小棒直觀展示,幫助兒童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從而促進兒童建模能力、工具使用能力等核心素養發展。
(二)改進傳統的評價方式
有一個完善系統的評價機制也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效辦法。評價的最根本目的還是在于要對學生起到鼓勵和激勵的作用。因此,要改變傳統模式中僅僅對學生考試卷面進行評改的方法,要綜合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進行合理、科學的評價。除此之外良好的思維能力也是人們必備的一種能力,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文化的發展,尤其是在生活節奏日趨加快的今天,人際交往更加頻繁密切,這就對人的思維方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好的思維能力要求學生既能做到簡單明了,又要做到生動形象;既要隨機應變,又要活潑有趣。對小學生的數學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社會工作能力,增強社會實踐能力。
小學是學習的起點,是探索新事物起源,教師一定要加強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身核心素養,充分動用想象力和運用數學理論知識。教師一定要加強核心素養的教學內容,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讓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具體和形象,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找到與實際問題相符合的學習材料,在創新中進步,在進步中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學好數學。
參考文獻:
[1]許衛兵.簡約數學教學.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2]顧明遠.國際教育新理念.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