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楠
摘要:新媒體是一種充斥著數字媒體、網絡媒體、高新技術的數字化環境,它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下,廣播技術也被賦予了新的特征與涵義,它不再采用單一的、生硬的播報方式,而是借助多種媒介進行播音,新媒體科學技術推動著廣播技術不斷地向前發展。本文從分析新媒體時代廣播技術的發展現狀入手,結合新媒體的主要特點,提出在這一時代下促進廣播技術發展的具體策略,希望可以為廣播行業的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廣播技術;發展;現狀
隨著電視機開機率的下降,看電視的人群逐漸成為“不上班、不出門、不上網”的“三不”人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上網來獲得資訊,電視受眾呈現出老齡化趨勢。新媒體具有傳播信息量大、傳播實效性強和傳播互動性強的特點。在新媒體時代中,為了更好的促進廣播技術的發展,需要采取相應的策略,提高節目質量、吸收新媒體技術,豐富廣播傳播的途徑與方法,重視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推動廣播技術的發展。
一、新媒體技術與廣播
所謂的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新媒體新在哪里,首先必須有革新的一面,技術上革新,形式上革新,理念上革新,個人認為后者更重要。單純形式上革新、技術上革新稱為改良更合適,不足以證明其為新媒體。理念上革新是新媒體的定義得核心內容。至于市場上那些以是否具備互動性來界定新媒體與否,是片面的不可取的觀點。是否具備互動性,是個別性問題,不具備普遍意義。個人認為可以以個別性識別新事物,但是不可以其來定義事物。當然新媒體技術應用最多的領域是廣播電視領域,從新媒體技術的應用領域來講,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是廣播電視技術的一種優勢。如何利用數字化,網絡化的技術特點對廣播電視技術子在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下進行科學化的開展。將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
二、新媒體時代廣播技術的發展現狀
(一)多渠道收集廣播節目的素材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歸功于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產業,它使廣播行業獲得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使播音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廣泛收集廣播節目所需的素材[1]。傳統的廣播工作者一般從報刊雜志上搜集信息,現今的工作人員可以利用互聯網、數字電視、通訊設備等多種新媒體方式收集各種播報材料。人們從時下流行的微信、論壇、微博等途徑中捕捉到有價值的信息、有意思的素材,能夠及時把熱點問題編輯到廣播節目稿里去,并在節目中播報這些信息。這些便捷的搜集播報素材的新技術,能夠充實廣播節目的內容,能使廣播工作者及時把握時事熱點,用新穎的話題吸引聽眾的興趣,從而獲得更好的節目效果。
(二)多載體傳遞廣播節目的信息
新媒體的出現,為廣播節目信息帶來了更多的傳遞方式。以往人們只能在收聽廣播時獲得節目信息,而現在人們可以預先登錄廣播電臺的網站、微博、微信獲得最新的節目預告,還可以利用這些新媒體技術重播廣播節目,不用擔心沒有收聽電臺節目而錯過自己感興趣的節目內容。傳遞廣播節目信息的載體越來越多,大大便利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提高了廣播信息的傳遞效率,保證了公眾對廣播電臺的持續關注。同時,人們對廣播信息傳遞載體的需求也促使廣播技術人員不斷完善自身功能,有利于促進廣播技術的發展。
三、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發展策略
新媒體時代,如何讓廣播電臺發揮其應有功效,讓廣播電臺的播放形式更加多姿多彩,讓廣播電視適應時代的潮流而不會被時代所淘汰,應當成為廣播電臺人所認真考慮的重要課題。
首先,構建完善的電臺管理體制
任何事物想要做到長久、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相應的制度對其進行規范,廣播電臺的發展也不例外,其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對電臺的相關廣播內容進行規范,對電臺的工作情況進行嚴格要求。
(一)電臺應當針對節目的制作制定規章制度,豐富節目內容,嚴格要求節目質量,打造屬于自己電臺的特色節目、王牌節目。
(二)要完善節目的播出時間,對節目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對節目的時間進行動態播出管理,對于網絡廣播的節目還要做好節目的錄制工作,便于聽眾的選擇性收聽。
(三)要對節目和工作人員提出嚴格的要求,提高其競爭意識,在危機環境中不斷創新。
其次,加強電臺廣播網站建設
數字技術、衛星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的發展都讓新媒體越來越多地受到聽眾的關注,人們對于新媒體的應用也越來越得心應手,新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因此,電臺要適應時代的需要,就要加強其網站的建設,發展電臺的網絡資源,對其網絡資源進行整合,擴大自身的宣傳力度,擴大網絡廣播方式的影響力,垃圾廣播電臺與聽眾間的距離。比如,節目主持人可以在網絡隨時與聽眾進行互動,還可以發表有關于節目的帖子,給觀眾留言、評論的機會,從而與觀眾進行互動。
最后,構建成熟的數字化播出控制系統
播出控制系統是以專業的音頻矩陣、數字化調音臺、網絡化路由器以及數字音頻接口等設備為核心,分別構成播出信號傳播通道,互為備份。因此,網絡廣播技術應當考慮到其在節目制作、監控、播出等方面在新媒體環境下的要求,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構建成熟的數字化播出控制系統,使廣播技術更加純熟,讓廣播技術造福更多的廣播愛好者。
總而言之,新媒體給廣播技術的發展既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在這樣的背景下,廣播既需要提高自身的質量,走媒介融合的道路,還需要吸收新媒體的優勢,重視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廣播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樂趣和便利。
參考文獻:
[1]王麗娜,梁慧敏,劉鑫.基于新媒體時代的廣播技術發展研究[J].江西現代教育.2014(23):64-65
[2]張鑫,方良麗,霍興義.關于新媒體時代廣播技術的發展從廣播網絡化到網絡化廣播的探討――以贛州市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55):34-35-36
[3]張欣奇,王存磊,李芳.論新媒體時代廣播技術的發展[J].中國科技教育.2015(67):101-102
[4]王晁晟.基于新媒體時代的廣播技術發展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4,22:64
[5]張欣奇.關于新媒體時代廣播技術的發展從廣播網絡化到網絡化廣播的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33:8002-8003+8006
[6]王春雷.新媒體時代廣播技術的發展[J]. 中國傳媒科技,2012,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