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陳云 葉陳毅 張鳳元



[摘 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及商業倫理學理論與實務的持續發展,關于企業社會責任觀念]化、踐行效果及積極管理問題一直是推進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理論與實務發展的熱點話題,對企業高管層理性透析與精準把握轉型期其社會責任本質內涵、價值創新和核心競爭力之間的聯動關系,優化微觀運營機制與提高管理效能目標等問題有重要實踐意義。論文從企業商業倫理視角,多層次、多視角、多維度探究基于價值創新驅動的企業社會責任和核心競爭力之間的內在聯系和互動效應,并對構建三者間商業倫理運營體系框架提出轉型升級的思路,以期為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理論體系的逐步完善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
[關鍵詞]社會責任; 價值創新; 核心競爭力;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F27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3-0461(2018)06-0029-08
一、 引 言
自21世紀以來,基于向全面市場經濟轉型以及改革開放戰略的不斷深入推進等原因使得中國國民經濟正快速融于世界經濟大體系之中,企業間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社會公眾陸續目睹不少曾經名聲顯赫的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公司,卻屢屢出現經營破產與倒閉的宿命,其中原因大多是源于其社會責任行為的缺陷、缺損與缺失等因素,如因無視企業公民責任與社會發展的使命,最終均會被社會公眾及市場無情唾棄。鑒于企業社會責任關乎到人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影響企業經營盈利狀況甚至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為提供基本的有質量保障的產品或服務,而不能提供假冒偽劣的產品或服務,否則,如為市場提供劣質產品,實際上是踐踏了企業公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嚴重違背與扭曲了誠信這一基本市場經濟原則。當企業自身迫于市場競爭和生存壓力,被迫踏上非正常成長之路時,就必定會造成企業應有社會責任的缺失,進而遲滯技術創新動力與阻礙企業的價值創新能力。
因為缺失社會責任會直接或間接地給企業周邊的社會環境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如存在著自然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偽劣產品銷售、財務虛假報告、工作環境較差、違法偷漏稅等。鑒于企業社會責任行為越來越廣泛地影響社會公眾生活,使得企業社會責任關聯效應的話題正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重視,那么如何在我國宏觀經濟快速發展與國際經濟環境愈加復雜的環境下,力求促使企業消除這些負面影響,充分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積極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盡早實現綠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戰略目標,已成為我國政府部門與企業界及社會公眾們能夠積極關注與致力于認真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及其實踐之所以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一種企業公民化的運動與潮流,是因為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其實是一個內涵極為豐富、實踐形式多樣化且有強大內在動因支持的群體性行為,對中國企業緩解競爭壓力、改善產業形勢和優化宏觀發展環境而言,均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企業經營周期本質上是一個社會化系統,脫離不了顧客群、市場網和價值鏈,不可能脫離社會環境之外而能生存下去。缺少社會責任的企業儼然不是一個正面社會公民形象,更不能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可,自然就無法深入實現其價值創新和形成超越其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目標。因此,基于社會多邊維度的影響,深入探討企業社會責任、價值創新與核心競爭力等三要素之間的內在關系與互動影響對于有效促使市場經濟環境下中國企業成長、成才與成熟而言無疑仍然具有積極的現實價值與意義。
二、企業社會責任內涵界定的]進態勢:起源、擴展與多元化
美國人謝爾頓(1924)首次提出企業社會責任概念并將其與經營者滿足內外需要的責任相聯系,主張企業理應制定承擔社會責任與獲取社會收益的經營戰略,該利益遠遠大于微觀視角的會計盈利。該觀點開啟了CSR的理論起源,在眾多CSR理論與實務者的研究與總結后,經歷了緣起、變換、異化、擴展直至多元化呈現等不同階段,展示了CSR理論]進的曲折性與多元性特征。雖然到目前為止人們對企業社會責任還未形成一致性的認識,但關于社會責任內涵的解釋與界定概括起來有如下幾種提法(見表1)。
從表1對社會責任內涵及應用內容的]化過程中,可以看出人們對企業社會責任理論內涵的界定,在經歷了多次]化后,涵蓋內容更加豐富化與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伴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環境與實力的不斷發展及提升,企業傳統邊界在日益擴大,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的涵蓋范圍也在不斷擴大,企業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是環境更加嚴峻,企業相關者利益沖突與摩擦愈發頻繁,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自然在同步擴大化。但是由于不同的企業經營主體的戰略[光與商業倫理定位差異,使得真正能夠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把社會責任作為事業經營的企業目前實際上并不太多,反而是嘩眾取寵、急功近利、時尚跟風的企業所占比例比較高,只有在企業因為不盡責行為遭受政府查處與利益相關者壓力時,遇到破產危機時才能幡然醒悟,才明白承擔社會責任實際上才是一種表面隱性但卻是最為有效的市場競爭方式與必選路徑,才可能促使企業把社會責任當作價值增值與創新的自覺行為,并將企業價值創新和提高核心競爭力與之有機融合,驅使企業在創造有形的物質價值同時,還能夠為社會創造無形的精神價值和道德價值,為實現和諧企業、和諧社區和和諧社會做更多貢獻。
三、企業社會責任與其價值創新之內生關系狀態:連續引致和相互影響
(一)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的關系——存在時間與空間耦合方面的互融性聯系
如今的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實際上涵蓋了傳統的經濟與法律責任以及社會、文化、道德、倫理等方面的眾多責任,牽涉到的利益相關者范圍更廣與行為波及的影響面更大。最終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與推動企業價值的實現,即企業價值的保值及增值,因為企業價值是指通過借助生產、營銷、改進組織管理和建立企業核心價值觀等方式,而使其經營產值和經濟利潤等財務指標體現的經濟利益能夠最終實現并流入企業,其表現形式是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投資價值(股票市值)和市場認可價值(評估價值)[5]。創業資產保值和新價值增值是企業經營下去的動力與在社會中維持存在的本質意義所在,然而要想真正地實現企業價值的保值和增值的目的就必須依賴相關企業價值觀和方法的創新(如企業價值觀念創新、技術創新、營銷創新和管理思維創新等),迅速或者逐步地消除企業價值實現過程中的各種形式的障礙因素,包括資源配置因素、組織結構設計因素、技術停滯因素、風險不確定因素、文化觀念差異、管理方法機械僵化和營銷方式單一陳舊等因素。而社會責任的涵蓋對象比如管理者價值能否實現、員工企業有無團隊意識和企業價值觀、顧客能否得到尊重、投資者能否得到預期利益、能否提供環保的產品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等無疑都滲透在上述環節和因素中,它們直接或間接地促進和影響企業價值相關因素。在高效穩健經營的企業中其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必須發揮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互相促進、相互影響等作用才可能實現預期戰略目標,因而,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二者間其實是一種密切的相互依存的關系,存在著時間上(長期和短期)和空間上(內部和外部)的互融性聯系。
(二)社會責任和價值創新的關系——具有社會性、源泉性與導向性方面的引致影響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行為不僅和企業價值要素存在密切聯系,而且與企業價值的下一個過程價值創造之間同樣創造極為緊密的關系,即社會責任離不開價值創造。一方面,因為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及其結果才是企業維持企業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基礎與物質條件。此處的價值創造是指企業借助擁有的充分經營資源、成熟有效的管理能力、具備的關鍵成功要素和形成的多項核心競爭優勢能力等要件,為企業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尋找、發現、產生、加工和形成擴大化財富的過程;另一方面,企業價值創造也離不開足夠的社會責任行為,世界知名的跨國企業的經營實踐告訴我們,凡是成功的企業,在其價值創造的每一個環節乃至整個過程中無不蘊含著社會責任的理念與行為,任何忽視、輕視、怠慢社會責任思想的企業,或者依靠欺詐和掠奪其他利益相關者利益的、不遵循商業倫理的企業,可能名噪一時,但是終究會曇花一現和驚艷一時,結局必然是注定失去持續的價值創造能力,被市場所拋棄。而一家持久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會有更多價值創造的動力與機會。因此,企業是否擁有明確的嵌入社會責任理念的核心價值觀是企業是否真正具有相應價值創造能力的必要條件。
首先,企業對崇尚社會責任的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是一個企業發展最為關鍵的要素和環節,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因素,它的合理和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企業樹立起經營發展的戰略目標、長期使命和共同愿景,可以說它是企業發展的DNA(延續生命的遺傳物),是激勵企業組織持續成長與發展的內在動力。因為企業價值創造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都是企業價值鏈條上的一個環節和價值連接點,自然與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創造密切關系,都會受到核心價值觀的約束與規制。即使是在創業最困難的時刻,管理者也一直堅持著自己的使命感和價值觀。企業價值觀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在中國運營最為成功的互聯網公司之一阿里巴巴公司的CEO馬云一直執著的培養著企業DNA,該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是“做最好的企業”。每個員工進入公司之前都要三個月的培訓,形成統一的價值觀。馬云認為員工必須堅持理想、使命感、價值觀,一代代地傳承下去。像DNA一樣,公司員工生命可以老去,但是特定企業的文化必須傳承下去,才能延續有利于不斷創新的企業運營環境。與目前其他對企業價值觀認同的企業家相比,馬云對企業價值觀極為重視,正是這種“瘋狂”熱情才成就了阿里巴巴目前在中國乃至世界互聯網上的卓越市場價值。事實上,像阿里巴巴這樣把價值觀作為業績考核指標并與收益緊密掛鉤的公司,在國內并不多見,但阿里巴巴公司的如此行為正是其確立獨特核心價值觀和價值創新能力的一種突出表現。其次,企業價值創新的另一個主要途徑是注重科學技術的能力創新。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空間物理、人工智能、網絡通訊、生物遺傳、應用信息等綠色技術的進步才是現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助推器與催化劑。因為企業綠色技術水平是其產品是否安全環保和是否具有持久市場競爭力的最基本依據,是可持續綠色價值創新的最直接源泉。再次,企業依托培育高質量產品更新、安全技術開發、對客戶負責的市場營銷和團隊文化等CSR特色的核心競爭能力則是驅使企業價值增值與創新目標得以實現的最關鍵要素及必經途徑。因為企業價值創新的首要任務是在于讓公司的創造商業價值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特別是要考慮核心競爭力的優特優勢與積極揮發作用。因此,注重融入社會責任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與創新才是現代成功企業尋求產品開拓和價值創新中最為正面的市場推動力量[6]。只有通過創立新的價值傳遞系統和推廣新的CSR特色的價值創新與核心競爭力手段,才能找到可歸屬于企業自身利益的“藍海”戰略空間。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其實具有快速提升產品與服務的社會認可度與忠誠度,從而為企業的產品開發創新和市場營銷創新提供廣泛空間和客觀可能。最后,高度重視社會責任風險管理企業價值管理方法創新也是實現企業價值創新的必要條件。在競爭日趨激烈、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愈來愈多時,為實現自身價值創新和持續成長,而尋求注重社會責任行為的風險評估和穩健、有效的社會責任危機預警措施與應對方案,則是減少企業價值缺失或經營管理失敗的制度化管控安排,是企業經濟利益穩定持續實現的保障手段。
(三)企業價值創造與創新能力關系——具有戰略性、包容性與同步性方面的交互效應
企業價值創造過程必須借助于企業價值創新方式與途徑才能使之變成現實的結果。而其價值創新又需要借助更多價值形成的子系統才能完成。這些子系統包括:社會責任意識、價值觀念、技術開發、內部管控、人力資源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創新。企業價值創新是有前瞻[光的企業管理主體傾向采取的一種致力于追求的長遠、穩定和可持續運行狀況的核心發展導向,與企業擁有的創新能力高低之間存在著戰略性、包容性和驅動性等方面互動影響的密切聯系。具體而言,二者間內在互動效應關系可概括如下:
◇通過高管層進行經營價值觀念變更與重塑等創新,企業就可以形成適合自身發展的具有明確的發展使命、運營目標與經營哲學,從而形成核心價值觀、強烈團隊意識和嚴密組織紀律的特色企業文化,使企業共同擁有成為社會公民、做優秀社會公民的社會責任意識。
◇通過研究與開發帶來的技術創新,企業可以實現技術環節的進步與更新,確立其價值創新的物質基礎,企業的高技術水平不僅能夠提高企業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還能夠在不破壞環境的同時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多能滿足生活需求的優質消費品,才能使企業持續的價值創新得以實現。因此,企業的技術創新也是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重要基礎和措施,能夠更有能力為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創造更大、更豐富的經濟價值。
◇通過市場營銷創新,企業就可能改變對價值實現的狹隘觀念,致力于提供優質產品和良好服務,回報顧客,滿足社會需求,實現企業和社會雙向和諧,因此,體現社會責任理念的、尊重顧客和社會公德的、負責任的市場營銷手段和推銷方式的創新才是企業價值創新目標得以有效實現的最直接途徑。
◇企業通過管理思維和風險管理方法的創新,是企業適合時代和經營環境變化的必然選擇和趨勢,由于世界經濟一體化、國際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加上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也正處于“三期疊加”的復雜背景下,競爭中的中國企業面臨戰略決策失當、宏觀政策變化快、市場前景變幻莫測、財務壓力異常巨大、人才配置結構失策和企業生產造成環境損害等風險要素無處不在,要想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中得以生存并持續發展乃至成長壯大,無疑需要我們企業高層管理者具有更加卓越的預見力、敏銳的決策膽識和權宜相變的經營智慧,具有更加靈活務實的態度,采取及時機動的戰略決策與權變管理方法,重視風險分析和規避,自覺主動履行作為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義務,才有可能是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企業良性發展。因為充分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經營風險因素則會明顯大幅度地得以降低或規避,而背離社會責任行為的企業往往潛藏著多種風險隱患[7]。
四、企業社會責任與其核心競爭力之關系狀態:輻射擴散與雙向溢出效應
(一)承擔社會責任所產生的輻射和擴散效應是指能夠對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起到全面、持久的推動與激勵作用
在當今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勢與背景下,我國眾多國有企業或者民營企業在涉及社會責任的重大決策時,都面臨著一個極為相似的問題,那就是應該怎樣主動進行社會責任管理才有可能既能夠會培養起強大核心競爭力、實現預期的經濟發展與獲利目標,又能夠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做合格的企業社會公民,實現企業社會責任與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協調平衡。已成為我國企業能否順利適應“三期疊加”的新發展環境而言需要迫切解決的關鍵課題。
1990年普雷哈拉德(美)和哈默(英)提出: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獨有的、對資源、政策、知識與技能的超級整合能力。有無該能力的標準是:?譹?訛企業產品對客戶是否有有用處;?譺?訛與市場對手相比是否擁有更多競爭優勢;?譻?訛企業產品與服務是否難以被競爭對手所復制或模仿。其中關鍵的能力是:洞察力、預見力與執行力。這些能力的來源又取決于企業是否具有那些能夠催生具有創造力與創新力的內生因素;是否具有專業信息技術整合能力,如花旗銀行因為建立起了信用評分數據庫系統而擁有專有大數據技術整合能力;華爾街高盛投行擁有高端交易技術系統能夠獲取海量客戶交易信息;主流產品的設計與產生能力,如美國迪斯尼公司有能夠連年不斷地制造出新娛樂影片的獨特能力;]繹和推斷戰略的能力,如波士頓環球咨詢公司的卓越分析功能等。因此,那些其他企業難以復制的獨有技術、管理方法、經營理念以及財務會計信息報告和社會責任信息透明化披露等方式使其具有的、在一段時間內,難以被其他企業重復培養的一種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8],可以綜合體現該企業突出的經營素質和經營能力。雖然競爭力是企業的一種綜合能力,但從宏觀的發展歷程來看,促使許多企業培育起成功的核心競爭力與他們自覺具有商業倫理與職業道德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義務的行為存在緊密的關系。
國內外許多學者通過相關的實證研究結果發現,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外在表現與企業的價值創新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如張兆國、靳小翠、李庚秦(2013)研究認為上市企業社會責任支出與公司年度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既是企業應擔當的責任更是一種應盡的社會義務。易開剛(2006,2008)針對國際貿易壁壘沖擊與國內企業社會責任缺失,分析國外企業社會責任理論和貿易壁壘成因、形式與特征,認為企業充分履行社會責任明顯有利于其順利進入國際市場和攻克貿易壁壘[9],并逐漸形成能立足于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實力。而這種融入社會責任思想的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往往是其他企業短期難以模仿與超越的能力。因而,那些單純追求企業的經濟目標與經濟責任以及最低的法律責任可能實現短期盈利目的,但是終究無法實現使其競爭力長期化的戰略目標。相反,只有在順應歷史潮流并符合社會根本利益與道德倫理規則前提下,企業運營的基本目標才能實現并具有持續性,企業參與國內外市場活動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得以不斷提升與加強。即便如此,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頒布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16)》中所指出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總體上仍處于起步或追趕階段,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仍不甚理想。在我國范圍內規模最大、國際化水平最高、市場競爭力最強的100強企業(均為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整體水平雖有所進步但依舊較低。如表2所示,其中只有1%的企業是“卓越者”屬于社會責任實踐的示范者與領軍者,社會責任表現優秀;9.67%的企業是“領先者”屬于社會責任實踐的少數主體,社會責任表現較好,如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比較充分;9.33%的企業居于“追趕者”地位,致力于改進社會責任的行為與信息披露質量;有14%的企業才剛剛“起步”,即開始意識社會責任的重要,并有所行動;令人遺憾的是有接近2/3(約61.67%)的中國上市企業還在冷[旁觀,很少主動投入相關資源進行社會責任實踐活動,極少主動披露影響企業形象與聲譽的社會責任負面信息。而實際上,企業社會責任卓越者與領先者的財務業績及競爭力遠遠超出其他企業事實告訴人們,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形成與企業社會責任行為之間存在密切依存關系,不重視社會責任的企業,難形成持久化的競爭力。
因此,隨著經濟社會化、全球化和協作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企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正在日益成為企業提高核心的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不可缺少的推動力量。
(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可以有力地拓寬和擴大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深度與廣度
近十年來,國際知名跨國公司在世界范圍的豐富競爭實踐充分顯示了一種趨勢: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往往有動力和能力去積極履行其相關的社會責任,或者說其社會責任的表現也更好。比如谷歌、寶馬、迪士尼、微軟、戴姆勒、樂高、蘋果、英特爾、勞斯萊斯和勞力士等在競爭市場上表現良好、擁有核心競爭力的跨國企業。同時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表現也十分搶[,他們2016年被評價為十大世界知名社會責任企業。相應地,中國國內企業2016年CSR前十名的企業主要是:阿里巴巴、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移動、中興通訊、華潤創業、美的集團、騰訊控股、中國電訊、中國神華和武鋼股份等企業,同時其市場價值及競爭力表現也是名列前茅。筆者以為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其高管層為了保持住長久競爭力的優勢就必然會重視與維持競爭優勢環境有直接關聯的社會責任行為,反過來,企業重視社會責任和商業倫理又必然促進其形成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一旦擁有核心競爭能力,在客觀上就有了做好企業公民的本錢和資源,也就有了承擔社會責任的更大空間范圍;而且為了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和能力,企業必然需要尋求更廣泛的社會認可和支持,而這種支持只能來自于社會公眾對社會行為的感官認知和現實體驗,企業如果能主動滿足社會責任義務的基本要求,并致力于擴大社會責任惠及的范圍和對象,并持續地把履行社會責任滲入其生產、營銷、服務乃至參與非經營性活動過程中,才有可能獲取獨特化的核心競爭優勢,維持和擴大企業的市場份額。例如,美國知名企業福特、德國大眾等國際汽車公司曾經因為受巨額醫療開支的拖累和市場高油價影響一度總體業績表現不佳,出現大額經營虧損。但在中國市場,卻借助主動推行“環保型汽車”、倡導“杜絕白色污染”、贊助偏遠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環保與希望工程,倡導綠色制造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此類社會責任行為使其獲得相當豐厚的經濟回報,過去十年間中國市場汽車銷量同比增長近兩倍。這些跨國企業在經營中采取主動型社會責任行為,在增長自己財富的同時也獲取了在中國社會發展的良好發展聲譽與空間,繼續保持著領先于其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及競爭優勢,這些發展的經驗與真諦的確值得轉型中的中國企業管理者們來積極地深入研究與借鑒運用。
五、基于價值創新驅動的企業社會責任及核心競爭力提升路徑與策略
(一)系統規劃基于價值創新的社會責任與核心競爭力間有機聯動系統的框架
目前,一方面,我國社會正處經濟結構與運行機制的全面轉型時期,社會經濟矛盾背景尖銳與突出,國有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政治、經濟、商業、法治和倫理環境均較為復雜,由此壓力與影響,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越來越多地成為一種潮流與時尚,但是基于不同的特殊背景,企業個體具體的社會責任行為管理自然面臨不同的風險與挑戰。另一方面,由于企業社會責任積極而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公眾所認識和重視,人們通過對概念的衍生、主題的拓展以及先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引導等情況合成影響,繼續豐富著這一領域的研究內容。筆者以為要想使我國企業真正能夠成為擁有市場競爭優勢的主體和提高其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即獨特素質與特殊經營能力),就必然需要全面強化關于企業社會責任與價值創新及核心競爭力等三者間內外在關系的理論研究與學術探討,致力于社會責任、價值創新與核心競爭力之間動態運行框架結構的構建,深入研究與完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的理念及可持續的綠色發展的系統理論。筆者以為構成社會責任、價值創新與核心競爭力有機體系的具體設計思路或基本框架可參見圖1所示。
在如今世界經濟加快融合以及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新背景等多種因素的驅使之下,追求并積極落實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義務是推行企業可持續發展系統工程中的必備前提條件。企業履行了服務公共利益(具體化為社會責任)就可以激勵利益相關者借助價值創新的途徑(具體形式包括:核心觀念創新、技術創新、營銷創新和管理創新等),以成功實現企業的價值目標(價值目標是履行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的物質基礎),從而有效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企業通過價值創新與培育新的核心競爭能力來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與激發更多社會響應;而企業社會響應又能夠推動企業繼續提高核心競爭力、影響企業未來價值目標、促進價值創新方式和方法,變革和重塑現代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的內容與方式,準確地界定其內涵的邊界和范疇,使得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事業步入良性循環、質量不斷提升的正確路徑中。
(二)立體構建有中國特色且嵌入社會責任理念的企業商業倫理運營體系
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應該在未來的長遠規劃中制定清晰的戰略發展目標,將企業的社會責任理念與行動嵌入其日常經營活動中,是企業繼續發展的前提條件,比如進行行政監察的公開報告,負責定期編制與提供高質量環保型產品(如綠色研發、審批、采購、銷售、售后服務)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的報告。企業定期深入公開對外報告在進行大量產品的制造環節以外的支持性業務工作,如組織管理方式、經營慣性、企業文化和社會責任履行情況任等基礎設施運營方面的信息,這種透明化的企業信息經營報告系統的明顯好處是能持之以恒地加深社會公眾對企業市場化的經營行為的了解,當然,更重要的動因是使負責任的企業行為使得企業事實上已經變成社會運行大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如今經營形勢更加復雜與不確定性環境越來越多的經濟背景下,企業高管層的確有責任盡早開發出一套清晰的商業原則,使每個員工的行為都可以契合公司企業社會責任的價值。同時應注意與所有者進行公開的溝通與交流,以便能夠全方位地確立企業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組建內部專業委員會,由企業的法律實務、商務事務、經營實務、業務規劃與發展、企業文化、財務與市場銷售和服務部門行為進行研究,確定是否需要進行有效社會責任信息的修正與完善。
企業的具體行動是指企業高管層是否是實際上的高管曾應組建起社會責任專業委員會要定期公開舉行會議、不定期研討會和經營調研活動,采取開放式廣泛討論方式,積極制定、討論、選擇和實施有助于開拓新市場、新產品和符合新倫理要求的商業運營策略;探尋企業傳統上承擔相關法律責任、經濟責任、環境責任和社會道德責任等相關活動;尋找符合社會公眾期望與要求的新的需求和市場進入機會;對具體執行的方案及行動的指導情況做出及時性、合理化的決策。筆者以為企業未來時代嵌入社會責任理念的商業運營體系其實應該包括:對消費者權益的充分保障與維護、經銷商和供應商關系管理、和諧的員工關系管理、社會責任行為規劃與管理、綠色安全環保行為獎勵和社會責任信息公允化披露與報告的審計鑒證等社會責任等相關內容進行“一個都不少”的協調、整合與主動管理。如企業面對其價值鏈上的關鍵環節,包括對主要供應商和主要產品客戶合法、合理和合責的社會責任商業行為進行主動化嚴密管理與嚴格約束,既需要進行“經常實施社會審計鑒證[10]”以及“隨機抽取員工進行巡視查問”,又需要對供應商和大客戶進行培訓和設置“獎例”的方式來激勵本公司全體員工形成高水平的競爭核心能力與培育更多維度分競爭優勢,長期提供高質量產品,實現綜合價值創新。在我國社會處于經濟轉型、結構調整與刺激政策緩沖等“三期疊加”的特殊發展背景下,嵌入企業社會責任理念的中國企業商業倫理運營體系與框架的內容及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可參見圖2所示。
六、研究結論與啟示
由上述分析與研究,筆者以為作為影響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因素與條件之一,企業的社會責任、價值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之間的確存在著微妙的互動效應及彼此影響的密切關系,本文分析的主要研究結論與觀點,可以概述如下:
(一) 企業參與社會經濟活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企業管理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客觀上證實了企業社會責任、價值創新目標和核心競爭力三者之間確實存在著緊密關系:其中社會責任是企業存在于社會的道德理由和依托目標,而價值創新是企業成長的核心環節和實現手段,核心競爭力則是企業實現價值創新的根本動力,而且還是承擔社會責任的主要形式和外在表象,是企業展現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 企業決策者要注重責任與協調
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在華的跨國公司等企業,仍然在其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的態度方面并不夠積極,社會責任的實際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即仍有相當比率的企業在片面地追求現實經濟價值創新或提高核心競爭力,而往往忽視企業的管理機制和觀念的創新,漠視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無視來自多個方向的社會響應,或只有形式化的社會責任而不見諸具體行為的空洞口號,只有徹底扭低質量社會責任經營責任。高管層需要構建企業社會責任、價值創新和核心競爭力之間和諧關系,必須及時協調與促進彼此之間的關系。
(三)企業管理層均迫切需要嘗試新的權變管理思維和方法
在決策層首先實現全面的管理觀念更新和制度設計創新,高度重視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團隊協作意識等文化觀在企業全體員工間的滲透,推動全體員工道德責任感的持續培育與建設,將企業社會責任、內部價值創新和外部核心競爭能力提升進行有機結合,運用正確的戰略決策和戰術性的經營管理方法,將社會責任行為及內生效并更好地融入價值創新及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進程中,將企業科學管理制度的嚴格執行與團隊文化的靈活建設同步推行,內外協調、上下同心,才有可能促進所在企業能夠盡早步入內部運作程序健康良性,具有可持續性的經濟發展快車道。
[參考文獻]
[1] 朱松.企業社會責任、市場評價與盈余信息含量[J].會計研究,2011(11).
[2] Milton Friedman.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J]. Business Horizon,1970(53).
[3] 李國平,韋曉茜.企業社會責任內涵、度量與經濟后果[J].會計研究,2014(8).
[4] 沈弋,徐光華,王正艷.“言行一致”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J].會計研究,2014(9).
[5] 張兆國,靳小翠,李庚秦.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跨期影響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3(8).
[6] 陳麗蓉,韓彬,楊興龍.企業社會責任與高管變更交互影響研究[J].會計研究,2015(8) .
[7] 李增福,湯旭東,連玉君.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背離之謎[J].管理世界,2016(9).
[8] 易開剛,我國企業社會責任與國際貿易壁壘化解路徑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8(10).
[9] 錢明,徐光華,沈戈.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會計穩健性與融資約束[J].會計研究,2016(5).
[10] 陳濤,沈洪濤.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鑒證最新進展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6(10).
Research on Internal Relationship of Enterprise Social Responsibility,
Value Innovation and Core Competence
Ye Chenyun1, Ye Chenyi2,Zhang Fengyuan1
(1.School of Accounting,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2.School of Accounting,Hebei GE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31,China)
Abstract:After nearly three decades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rapi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the influence of their own rich experience of enterprise ethics and promote new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ory,practice of Chines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cept,and its active management problem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and practice to explore,but how can enterprise assets control people should understanding in the current transition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terprise reflection to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value innovation and the subt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ynamic relation of business ethics clear and rational perspective and,to select optimized productive enterprise micro operation mechanism,expand enterprise value innovation path and form a unique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for indeed it is still a important topic worth stakeholder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author explores and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value innovation and core competence from multiple points of view of the interactive effect those factors,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rderly between operating system put forward some ideas,in order to help perfect and its healthy development for our country enterprise society responsibility theory.
Key words:social responsibility;value innovation;core competitiveness;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