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康曉波 李芳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對財務管理人才產生大量需求,所以對高校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長春財經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為例,構建服務于中小企業的“三真”、“三實”、“五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并提出具體實施路徑。
關鍵詞 財務管理人才 應用型 培養模式 實施路徑
1 構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問題的提出
據新浪財經在2017年3月報道稱:中國中小企業生命周期是3~6年,而國外中小企業生命周期都在10年以上,日本的中小企業可達到30年之久。究其原因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直接影響到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如: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資金嚴重不足;投資盲目,短期行為嚴重;商業信用促銷過度,應收賬款過多;企業資金分配不合理,資金使用效益差等問題,這些都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競爭究其原因歸根結底是“人”的競爭,上述問題都與中小企業缺乏合適的財務管理人才直接相關。
如何培養適應于中小企業發展的財務管理人才已成為民辦高校不可推卸的責任。在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時應考慮中小企業規模小、資源有限,財務管理人員不會有成熟細致的分工,因此要求財務管理人才掌握財務管理、金融知識和相關企業管理等知識在內的較為全面的知識體系;同時,還要具備解決問題、團隊協作、人際交往、溝通協調、對應壓力及合理安排時間的專業能力,這樣才能理順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切實履行財務管理職能;在具備上述專業知識和能力專業素養的基礎上,還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是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人才勝任工作的關鍵。因此,本文以長春財經學院為例,提出構建服務于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人才培養模式。
2 構建服務于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長春財經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引進政府、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高端人才,引領專業建設發展,創造性地形成了適合服務于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三真”、“三實”、“五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三真”:真賬、真崗、真項目。在強化課堂理論教學的同時,以企業的真實會計賬目、真實的財務崗位和真實的管理項目為“藍本”,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探究式學習和項目教學法為主,進行沉浸式體驗學習。
“三實”:實驗、實習、實操。通過加強課程實驗、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實際崗位技能操作,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五合作”: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服務、合作發展。財務管理專業與金恒集團共建“雙院制”下的金恒學院和金恒中小企業內控研究中心,共建專業、共建課程體系、共建評價標準、共享師資、共享科研成果轉化紅利,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形成學校與企業共同實施培養過程的新體制和機制。
3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措施路徑
3.1 校企合作共建特色學院
財務管理專業與金恒企業集團共建“雙院制”下的特色學院——金恒學院和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研究中心,本專業開設內部控制方向,與金恒學院攜手建立了創新項目班(3+1模式)、特色班(2+2模式)和訂制班(1+3模式),實行學歷教育與崗位進修同步。并成立了由內控專家與專業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根據內部控制的實際業務要求,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研討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實習實訓等專業建設問題,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資源互用、利益共享,形成了集“教、產、研”于一體的特色辦學模式。
3.2 以“人才培養模式”為指引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以“ 培養應用型人才”、“強化學生崗位實踐能力”為理念,以“三真”、“三實”、“五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為指引制定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基本思路:“強化理論、基礎扎實、突出實踐、產教合作、打造特色。”人才培養方案中除設置投融資方向外,還利用金恒集團企業的業務優勢,合作共建內部控制專業方向,并為其專門制定了教學方案,設置了“儒商”、“企業文化”和“特色工作坊”等課程。人才培養方案按中小企業特點優化設置理論教學、實驗、模擬實訓教學與校外實習及社會實踐教學體系。
3.3 以“專業應用能力”為導向設置課程體系
以“專業應用能力”為導向,精心設置“四大模塊”課程體系(即公共課模塊、學科基礎課模塊、專業課模塊、綜合實踐模塊)。
對“專業課模塊”(含專業基礎、專業主干、專業選修),引入企業財務總監和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參與設計,不同課程相互銜接,形成體系,具有較寬的知識面,并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設計了“專業核心+專業共同選修+專業方向選修+跨專業選修”的具有特色的專業課程模塊。其中“跨專業選修”是考慮互聯網+財務環境下對財務管理人員提出的“業財一體化”要求而設置,包括金融熱點與前沿問題分析、股票技術分析實訓、商業銀行柜臺業務和生產經營管理等相關學科知識。
對“綜合實踐模塊”的設置,堅持“一貫到底原則”,即四年全程充實和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形成了從“課程單項訓練”到“綜合技能應用訓練”,從“校內實驗室訓練”到“校外實習基地實踐”等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
通過上述“專業課模塊”和“綜合實踐模塊”的設置,使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備服務于中小企業的會計核算能力、財務預算編制和分析能力、財務預策、決策能力和內部控制管理能力。
3.4 校企合作共建“財會工廠”
我校與吉林省信諾財務公司開展校企合作,共建“財會工廠”,該公司將企業的真實業務和票據拿到學校作為“原材料”,學生從填制憑證到登記賬簿、申報納稅直至編制會計報表,整個“信息加工過程”都有企業的工作人員給予培訓和指導,最后還要以“產成品”——會計報表作為依據,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分析,找出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3.5 構建“一主線、六結合、三型三能”實踐教學體系
以金恒學院及內控研究中心和信諾財會工廠為依托,構建 “一主線、六結合、三型三能”實踐教學體系,即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確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培訓與競賽相結合、共性與個性相結合、指導與自主相結合的實踐能力培養路徑;設置基礎型、綜合設計型、模擬實訓型的實踐教學模塊和課內基本能力培養、課外實踐與綜合能力訓練、行業職業(崗位)技能實踐“三能”漸進滲透的實踐教學環節,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提升學生的適崗就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學生在校期間和假期可以在“財會工廠”學習業務,也可以到金恒公司項目組跟項目,或到財務咨詢公司作咨詢、代賬、稅務等服務,提升行業職業技能。
同時, 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建立了“財會大講堂”、“特色三坊”,“專授培練”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感恩工作坊”、“CP工作坊”、“九型工作坊”進行特色課程的講授。
在學校優惠政策支持下,加強實訓室建設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學校建立了虛擬仿真實訓中心,設有企業財稅一體化實驗室、財務管理實訓室、審計實驗室等,購置了用友 ERP教學及考試軟件、中普審計軟件等實訓軟件。建立數字會計學院,制作仿真模擬動畫,虛擬真實場景教學,推行無紙化考試。
3.6 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第一,加強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方法能培養學生獨立地思考問題、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專業在“財務管理案例”和“財務報表分析”課程中引入真實案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加強情景教學。積極創設相關教學情景,從而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真正參與進來,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溝通能力以及協作能力。在“ERP沙盤模擬”和“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中加大學生參與課程的力度,讓學生模擬企業中真實角色,培養學生溝通協作能力。
第三,積極嘗試慕課、翻轉課堂的改革,推進精品課建設。逐步開展“財務管理”、“財務分析”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通過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徹底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讓教適應學,讓教服務學,實現從傳統教學模式向“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加強課程建設,提升課程質量,推進省級優秀課提升為精品課的建設。
3.7 創新“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路徑
一是引入企業財務專家。聘用注冊會計師、會計主管、財務總監擔任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二是校外培訓、實踐。在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吉林大學管理學院建立師資培訓基地,教師分批前往接受培訓,掌握專業前沿學術發展動態,拓展教師的知識視野;教師進入合作企業進行實踐,提升專業技能;三是校內組織培訓,提升教師的職業能力;四是舉辦財會大講堂,使教師及時了解當前經濟形勢和政策變化。
4 結論
長春財經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堅持立足吉林、面向基層、以吉林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致力培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財務管理應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積極進行服務于中小企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當然,服務于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過程,還需要具有高度責任感的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師資力量,先進、適用的教材體系,服務配套的教輔部門支持等等。
參考文獻
[1] 仲春梅.面向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改革[J].職業與教育,2013(1).
[2] 李永寧.現代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行為的規范與優化研究[J].會計之友,2006(8).
[3] 劉利群.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人才需求與培養模式——以金融危機為背景[J].會計之友,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