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璇
摘要:根據新課標進行課程改革后,核心素養一詞成為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內容。身為在課程改革后學習的我們,如何培養核心素養是課堂學習以及日常學習中的重點內容。在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中,我們要培養對生物學科的興趣,激發學習動機,構建并完善自身的學習理念,從而達到培養核心素養的目的。本文將從核心素養的內涵、表現形式以及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方法等幾方面進行探析。
關鍵詞:高中生物 核心素養 內涵 表現形式 方法
0
2014年3月教育部頒發了新的課程改革意見,意見中指出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各科目的教學與學習中一定要認真落實完成,并且制定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標準體系。生物學的核心素養是高中生物學科學習過程中的核心與靈魂,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新課標的標準去領會核心素養的內涵,以實際學習過程去運用核心素養的內容。要把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促進自身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為適應社會發展和祖國需要培養應有的能力和品格。
一、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表現形式
(一)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的中心詞匯是“素養”,“素養”是指能夠在復雜的環境下成功解決問題的能力。素養本身的含義要比我們所學的知識或者技能更加有分量、更加廣泛,它是集知識、技能、綜合能力、心態、價值觀、情緒等于一體的一種綜合性的概括。素養主要體現的是行動力與能力的綜合含義,而核心素養則是素養最核心的內容,是每個人發展的一個中心點,圍繞著這個中心點,朝著自身所需要到達的方向去努力,可為每個人帶來益處,實現預期的效果的素養。核心素養可分為認知素養和非認知素養,認知素養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事物探究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等,非認知素養包括人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理解能力、自我約管能力等。從生物學科的特點來看,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是以生物學科的基本特征為出發點,通過參加社會活動、生產實踐以及個人所學的生物學科知識等內容中提煉出最核心的部分,可以更好的體現生物學科的特征。高中生物的核心素養主要是我們通過高中階段的生物學科的學習,養成生命科學的價值觀,從而形成本學科的核心素養,提煉出我們自身發展與社會需求的必備能力和品格。
(二)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表現形式
1.生命觀念
生命觀念一般是指人們雖生命的認知,不單單是微觀方面的生與死的看法,而是包括了宏觀上對生命價值的判斷。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所了解的生命觀念主要來源于社會經驗、自我教育以及學校教學。在課堂中接受的教學知識是我們獲取生命觀念的主要方式,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培養良好的生命取向,以積極樂觀的方式去探討生命,進而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最終理解生命觀念的真諦。其次,是對理性思維的理解。在對生物學科最初入門的時候,我們就對生命的意義進行了理解,從而以生命為主題,貫穿于整個生物學科體系。
2.理性思維
理性思維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思維方式,與感性思維、語言思維等思維方式完全不同的一種思維方式,,理性思維主要影響我們生活的各項事宜的結。生物學科中的理性思維的表現也是是比較突出的,是我們學習中的重點培養內容。比如我們在學習染色體的概率時,就明顯會用到理性思維的方式,雖與數學學科有一定的聯系,但也不完全是數學學科,還要結合生物學科的理念,對染色體的概率問題進行解決,從而鍛煉生物學科中的理性思維。
3.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在生物學科中的體現是非常突出的,生物本來就是一個探究科學的學科,通過探究科學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真諦。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實驗題目,讓我們通過試驗去了解科學家們的科學探究之路。高中生物的實驗有很多,比如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等等,每一個實驗都是對科學的一次探究,生物學科也可以說是一門對科學進行探究的基礎學科。
4.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個人或者組織對他人或者社會應該承擔的責任、義務和使命,是為了社會發展、進步、人們生活幸福等正能量的發展所應盡的責任與義務。我們在學習生物學科的過程中,要更多的關注社會實際活動,特別是跟生物有關的公益活動、社會活動等,從而形成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在高中生物的教材中,“免疫系統”章節中有關傳染病的防止、抗生素的使用、艾滋病的知識等等都與社會責任相關聯,從而培養我們關心社會、愛護人類的高尚品德,樹立正確的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培養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方法
(一)激發學習興趣,探究核心素養
任何學科對學習興趣的培養都是最重要的,有了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機。我們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很多時候都不是為了興趣而學習,多數是為了提高學習成績,更有學生認為是為了父母而學習。不論是為了什么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所學的科目是不能改變的,因此,我們要想要更好、更輕松愉快地學習,就必須去挖掘對各科目的學習興趣。世界上沒有哪一項科學成果的成功是與興趣無關的,都是先有了興趣才更進一步的去深入研究,最終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作為高中主要學科的生物課程也是如此,沒有濃厚的興趣就沒有更深入的學習,就更談不上對核心素養的探究。例如在,《染色體變異》課程的學習中,我們會學習到,染色體的缺失、重復、倒轉、異位都會引起相當嚴重的疾病。染色體的缺失會引起一種叫貓叫癥的很奇怪的疾病,貓叫癥便是人類因第5條染色體的短臂缺失而產生的疾病,此種哭聲似貓叫,其不正常的叫聲是由于咽頭構造異常所造成,這種現象于出生后數周即可逐漸改善。除了哭聲似貓以外,還包括出生時體重輕、生長及發育遲緩、智能不足、小頭、圓臉、低位耳、眼距過寬、肌肉緊結性低、上眥贅皮、斷掌等特點,經常有喂食困難及呼吸道感染等問題,這些病人生命期較短,智商通常不到3歲。通過這節課程的學習,我們會進一步激發對生物課程的興趣,我們會繼續追問染色體的變異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其他影響,從生命觀念的改變中探究高中生物課程的核心素養。
(二)注重培養實驗能力,領會核心素養
實驗課程能使我們更直觀的去觀察事物本身的特征,注重培養我們的實驗能力,是對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最好領會。高中生物是一門以教學為主,實驗為輔的理論性學科,實驗課在生物課程的學習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例如,我們在學習《遺傳與進化》課程時,有這樣一個實驗,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我們的實驗要求主要有三點:第一、被調查的群體應足夠大;第二、選取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如紅綠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視(600度以上)等的人群;第三,如果要單獨調查某種疾病的遺傳方式,則要對其患病的家族群體一同進行統計調查。本實驗適合分成調查小組分頭進行調查,對不同的調查對象要取用不同的合適的方式去完成調查,再根據調查數據進行整理,最后形成實驗報告。本實驗一方面可以讓我們對人類遺傳疾病的方式進行初步掌握,另一方面可以讓我們通過實地調查人類遺傳疾病的發病率,與相關資料進行對比,從而分析得出相關結論。通過實驗能力的培養,我們不僅能對生物知識掌握得更好,而且能進一步領會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將生物核心素養的四大表現形式體會的更深刻。
(三)聯系生活實際,強化核心素養
新課標下的學習要求,不僅要求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知識,提高素養,而且要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理論聯系實際,強化核心素養。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生物學科的例子,比如植物的嫁接、土壤中的動物類群、向日葵花朵隨太陽方向的搖擺以及藻類植物的生存環境等等,這些方面都可以在實際的生活當中進行細心觀察。舉例說明,我們在學習高中生物的《光與光合作用》的課程時,首先,我們通過學習得知光合作用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在實際生活中如建造溫室大棚,我們就要使大棚內的空氣加快流通,讓植物吸收更多的光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從而有效的釋放氧氣,這一過程對植物的生長更加有力,使農作物增產。其次,我們了解到光合作用與植物的呼吸關系后,我們就可以更好的擺放家中的植物,不能把植物放在臥室內,以免在夜間因植物呼吸而引起臥室內氧氣濃度的降低,對我們自身呼吸是不利的,甚至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這些實際案例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將所學的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后,對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是一種能力的展示,更是一種強化。
三、結語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的提出是我國對于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新目標,我們要在學習過程中思考,我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才,如何成為這樣的人才,要讓知識為我所用,助我成長。我們要通過高中生物課程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去有效的解決生物實際問題,養成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等生物學的核心觀念。我們要在核心素養的理念之下,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新問題,不僅要把知識學會還要學會使用,從而全面提升自身素質,為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增添活力,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動力,為國家未來的發展積蓄能力。
參考文獻:
[1]俞紅成.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培養策略[J].中學生物教學,2016,(08).
[2]楊新,張君.談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15).
[3]梁亮亮.聚焦生物學科核心素養——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科學探究的思考[J].中學生物教學,2017,(01).
[4]史佳琴.例談理性思維在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中的應用[J].中學生物學,2017,(10).
[5]張青.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認識與培養[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12).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