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兵
摘要:職業教育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使命,為國家經濟的發展輸送了大批的人才,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中職教育在新常態的環境中,存在許多的問題,如管理模式陳舊,制約職業教育的發展;資金實力薄弱,制約學校的建設;教師不夠專業,影響專業教學的效果;專業類型單一,專業設置不合理,影響學生的就業發展等問題,就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改革的建議:學習方式多樣化,不斷完善管理模式;教育方式多樣化,開發教育資源;成長方式多樣化,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專業類型多樣化,增加學生的就業,促進學校的發展。
關鍵詞:促進 職業教育 改革
職業教育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使命,為國家經濟的發展輸送了大批的人才,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常態下,社會對職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經濟發展需要新型人才,這是一次挑戰,也是新的發展機遇。尤其是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迫使地方職業教育加快改革,培養新型人才,加大學生就業創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一、農村中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模式陳舊,制約職業教育的發展
通過對本州16個縣的農村中職學校進行調查研究,發現16個縣的中職學校的管理者都不是科班出生,都沒有進行過專業、系統的職業教育管理培訓。這些管理者都是因工作的需要,被組織從普通中學調到中等職業學校去主持工作,所以在中等職業學校的管理過程中,不管是學校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管理模式都帶有濃重的普通中學管理色彩,不能體現中職的管理特色,制約著中職學校的發展。
(二)資金實力薄弱,制約學校的建設
地方中職職業學校嚴格按照國家政策法規的規定,嚴禁收取學生的其它費用,學校的運轉緊靠國家發放的每年每生2000元的免學費來維持(之前還達不到1000元)。而職業教育是花錢的教育,不管是學校的硬件設施的建設,還是軟件設施的建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這使是資金實力薄弱的中職學校在學校的建設上變得舉步維艱,不能順應時代發展要求。
(三)教師不夠專業,影響專業教學的效果
地方中職學校一個普遍的現象:大部分教師都不是真正的專業教師,他們現在所從事的專業課教學跟自己的專業不相符。在學校的教學需要下,學校要求部分文化課教師在短期之內通過自身的學習、短期的培訓后,直接擔任某專業的教學任務。由于教師轉型周期短,對專業的研究不夠透徹,領會不到專業精髓,教學內容比較淺顯,達不到專業要求,影響教學效果。即使后來新招入的教師,因為體制問題,也造成“眼高手低”的現象,不能授予學生實際能力。
(四)專業類型單一,專業設置不合理,影響學生的就業發展
地方中職學校的專業存在老、舊、單一等特點,都是沿用八九十年代遺留下來的老專業;地方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參照教育部關于專業設置的相關文件要求,專業設置沒有充分考慮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沒有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特色,沒有發揮地方經濟發展的就業優勢,培養人才難以適應地方經濟的發展,影響學生就地就業的就業率。
二、中職教育的改革建議
中職教育的主要使命就是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專門的人才和一線的建設者。中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通過不斷完善管理模式、不斷引進教育資源、不斷提高專業水平、不斷調整專業設置來緊跟地方經濟發展的變化,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一線的建設者,促進地方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一)學習方式多樣化,不斷完善管理模式
中職學校的管理者,也是中職學校的決策者,他決定了中職學校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高度。是否能按照地方經濟發展的趨勢來調整中職學校的發展方向,需要管理者對地方市場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同時還需要管理者有足夠的掌控力,掌控中職學校的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同步同行同向。為彌補中職管理者不是科班出生的這種現實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增加管理者的學習途徑,除了管理者自學之外,大量的參加相關職業教育改革的培訓,深入研究中職發展規律,探索職業教育管理模式,更新管理觀念,不斷完善管理模式;2.采取多樣學習方式,如可以通過校本培訓 ,組織全體師生共同學習先進的中職管理規律、成功的中職管理經驗,也可以組織參觀學習成功的中職學校等等;3.廣納師生的管理想法,積極鼓勵師生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共同探討管理方法;4.積極聯系外單位及相關企業,把企業管理融入學校管理中來。
(二)教育方式多樣化,開發教育資源
職業教育是花錢的教育!職業教育要能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教學設備必須跟企業的產房里的設備同步。但是,社會經濟的快速的發展,企業設備的更新換代過快,中職教育中的教學設備遠遠落后于企業的設備發展水平。缺乏資金的中職學校無法在設備更新過快、設備更新費用昂貴的情況下及時配備與市場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的教學設備。為解決這個問題,學校可以采取以下辦法:1.尋求企業的資金贊助,增補購買教學設備的資金缺口;2.和企業簽訂就業協議,企業為學校提供教學設備,學校為企業培養對口人才;3.教室搬到企業車間,學生變學徒,教師變師傅,利用企業資源,培養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成長方式多樣化,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所謂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在中職教育活動中是技術技能傳承的傳授者,是技術技能解惑的指導者,是技術技能人才的直接栽培者。中職專業課教師的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水平,中職專業課教師的成長關系著中職教育的水平與質量,學校應加大力度,采取多樣化的方式促進專業課教師的發展:1.制定專業教師發展規劃,定期、分批次派專業教師外出學習,專業教師管理的實現真正的細分化、精準化、專業化;2.做好“練”、“考”、“創”、“比”、“學”的教研活動,提高專業課教師的專業技能。“練”學校每個星期安排一定的課時作為專業課教師的練技能的時間,真正做到專業課教師練熟再教;“考”是指學校以考察考試的方式檢查專業課教師練的效果;“創”指專業課教師在“練”的過程中,創新的教學方法的過程;“比”指同專業的教師已比賽的方式督促相互進步;“學”指經過前四個過程后,專業課教師通過總結等方式相互學習,相互成長;3.做好“傳幫帶”、“老帶新”等活動,真正實現一個人帶一個專業,一個專業促學校發展的新局面。4.做好“請進來”和“走出去”,讓專業課教師的成長與社會做到真正的接軌。學校請進企業的技術師傅到學校任教,不但教會學校的學生,還能教會學校的老師;學校把老師放到企業的工廠車間去學習,不光學會了做學徒,更學會了做師傅。
(四)專業類型多樣化,增加學生的就業,促進學校的發展
地方中職教育為適應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出能適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技能型實用人才,專業的建設可以參照以下幾種原則:1.整合學校資源,大力發展學校現有的專業,優先發展學校的優勢專業;2.以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為出發點,以辦地方特色專業為落腳點,在對地方經濟做好研究分析中,挖掘地方經濟的經濟優勢、經濟特色,結合地方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創辦適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特色專業。
習總書記曾在全國職業教育會議中指出職業教育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實現理想、獲得成功的重要途徑,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使命。在地方經濟發展過程中,地方中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雖中職教育在發展中存在這許多問題,但只要以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為導向,大力開展中職教育改革,職業教育將會迎來新的春天!
參考文獻:
[1]劉茗沅,木子,石美唯.在經濟新常態下全面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任務、政策措施——教育部召開全國視頻會議精神綜述[J].職業技術,2015,(01).
[2]沈德海.新常態下提高職業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思考[J].中等教育,2015,(07).
[3]王廣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必須適應新常態的社會需求[J].中國大學教育,2015,(03).
[4]張朝輝.經濟新常態背景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方向[J].基層工作,2015,(06).
[5]李鵬飛.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工業——“第三屆中國工業發展論壇”綜述[J].中國工業經濟,2015,(01).
[6]方鈺.經濟新常態下人才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時代金融,2015,(02).
[7]李國毅,王為一.論地方新建本科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新常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5,(07).
[8]顏芬.農村職業教育促進農村花炮產業發展實證研究——以上粟縣為例[D].江西農業大學,2013.
(作者單位:麻江縣中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