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民素質的綜合提高,越來越多人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自身人文素養的提高。同時社會與各大高校也將目光集中于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方面,并展開禮儀教育工作,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利用我國傳統德育思想與蘊含了五千年的文化底蘊,結合現代發展潮流,培養新時代大學生。本文針對禮儀教育對大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與提高進行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禮儀教育;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方法
引言:
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做法,禮儀思想都是衡量一個人素質是否高尚的基本準則,而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頂梁柱,更應該具有高于常人的道德素養,不僅要具備基本的禮貌交往素質,還要內外修身,在心胸、體魄、理念、思想等全方面共同發展。高校應積極展開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培訓工作,進行禮儀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其內心、修飾其外表、鍛煉其內涵,塑造高素質的新時代大學生。
一、禮儀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意義
(一)培養大學生高尚的品質品德,樹立正確的三觀。禮儀教育工作展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大學生高尚的素質品德,幫助正在成長中的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讓大學生在步入社會后獲得更強的競爭力。良好正直的高尚品德為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提分不少,一方面,能幫助正直的道德素養能夠吸引許多成功人士,獲得更多市場和企業的青睞,同時能夠建立自己的人脈和資源,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另一方面,高尚的品格更是對學生自我能力的提升,利用禮儀教育熏陶當代大學生,培養其正直感、責任感,并幫助學生在迷茫時期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免學生走偏路、走歪路。將我國傳統的禮儀思想傳授給新時代大學生,讓其在浮躁的當下能夠靜心思考,認真學習,并將時間與精力投入于自身的鍛煉與培養當中,在潛移默化中將我國傳統美德滲透其內心世界中,并與現代發展潮流相結合,塑造高道德水平與高技術的全方面人才[1]。
(二)有利于強化大學生的文明行為。不論是社會還是高校當中,都存在不少不文明現象。隨處可見的果皮紙屑,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和抽煙現象時有發生,插隊、亂闖紅燈等“中國式”行為也屢次不鮮。不文明現象的產生終究還是歸根于禮儀素質培養的不到位,不論是兒童時期的禮貌培養,還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鍛煉,人的道德品質的提高是長期永久的過程,只有不斷學習,一直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才能成為有文化、有素質的高尚人士,為塑造文明強國做貢獻。
(三)有利于大學生審美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的提升。當代大學生處于與社會接軌的重要時段,面對浮躁的社會環境和高度自由的校園氛圍,倘若沒有高度的自覺能力和約束能力,將被現實蒙住雙眼,陷入游戲與網絡的虛擬世界中無法自拔,失去學習興趣和生活樂趣。而禮儀教育工作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我約束能力,面對浮躁的環境能夠認清自身發展缺陷,不迷茫,沉心靜氣完成學業和加強自我素質的鍛煉[2]。另外,禮儀教育還有助于大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面對環境錯綜復雜的世界,禮儀工作帶給人以美的感受,不僅塑造大學生良好的外在形象,還能豐富其內心世界,塑造其對美的認知和熱情,帶來愉悅的感受。
二、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徑
(一)注重中華傳統美德的培養,加強學生人文素質。中華傳統美德繼承了上下五千年的精華,是我國一直崇尚提倡的文明瑰寶,其對后世一代代的文明道德、人文素質的培養做出重大貢獻。因此,各大高校需要注重我國傳統美德的文化傳承,利用古人的禮儀教育思想與內容,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具體情況展開教育工作,發揚中華民族博愛的胸懷和高尚的品質[3]。根據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尊重不同學生的選擇,將人文素質培訓工作發展到每一位同學身邊,深入學生的生活學習當中,在潛移默化中使其人文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和鍛煉。
(二)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人文情懷。良好的成長學習環境能夠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高校需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創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設置積極向上的禮儀學習環境,讓學生自覺愛上學習,快樂人文、享受人文素質的培養,大學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處于校園當中,因此,校園環境的影響作用是巨大的。首先,高校需要培養高素質的教師團隊,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師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功不可沒,優秀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樹立榜樣,在與學生的交流探討過程中,能將自己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促成其人文素質的提升。其次,良好的校園學習氛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自覺提高人文素質。不少學校還通過舉辦學習競賽活動活躍學習氛圍,優化學生人文素質。例如校方開展“禮儀選拔大賽”,讓學生對身邊優秀的同學進行投票,列舉好人好事,幫助高素質的同學更上一層樓,同時為其他同學做出榜樣。還能設置禮儀規范小組,對身邊不文明行為和現象進行談論和反思,呼吁全體師生加強自身人文素質的培養,減少不文明行為的發生率,構建文明校園[4]。
(三)借鑒他國優秀禮儀文化,塑造大學生全面發展。各大高校不能僅僅將目光局限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的熏陶作用,還要適當汲取他國優秀禮儀教育文化和思想,積極采用優秀的教育方法,為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工作做貢獻。比如,日本文化中的“鞠躬文化”是國人應該學習的部分,面對長輩和請教對象,總能虛心請教,并時時不忘鞠躬表示感激或致歉。我國大學生也應學習這種優秀的人文文化,即使不用鞠躬致謝,也能利用“謝謝”二字充分表達自己對他人的感謝,通過點點滴滴的小事才能體現一個人的人文素質。將我國優秀文化不斷發揚,并積極吸取他國文化精粹,借鑒禮儀教育的優秀方面,做到共同成長。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發展的棟梁,各大高校不僅要注重其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鍛煉,還要展開禮儀教育工作,培養其人文素質和綜合能力。結合素質教育的理念,充分發揮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質進行合理有效的禮儀教育工作,讓大學生不僅擁有頑強的體魄,還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成為新時代的棟梁。
參考文獻
[1]卓虹慧. 淺析禮儀教育對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意義及實施路徑[J]. 教育, 2016(11):00215-00215.
[2]劉永希. 禮儀教育對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意義及路徑探索[J]. 教育現代化, 2016(39).
[3]孫雨. 加強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對其人文素質提升的重要意義[J]. 青年時代, 2016(23).
[4]呂承燁. 禮儀教育對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意義及實施路徑[D]. 寧波大學, 2015.
作者簡介:張睿,1983年5月生,女,漢族,碩士,重慶南岸人,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講師,文化教育。
課題名稱:大學生禮儀教育時代內涵與實施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17-GX-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