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摘要:如今數學成為了很多學生的“心頭恨”,在他們的認知里,認為數學實在太難學了。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下,老師講,學生聽,做筆記,課下做習題。老師和學生一直處于這樣的主導與被主導關系,這樣的方法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其實是不利的。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方法
很多學生都害怕數學,再加上老師不當的教學方法,對數學更是敬而遠之。多數老師都會采用“題海戰術”,但是他們忽略了還有一部分沒有聽懂的學生,以往下去,部分學生就會產生厭學現象,對于數學的態度,更甚以前。對于老師來說,在課堂上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最大程度的發掘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圍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行課堂的思考。
一、加強基礎,杜絕“題海戰術”
俗話說:“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所以很多老師奉行題海戰術,相信在做很多題的情況下,一定能熟能生巧,掌握解題的方法。其實不然,要是沒有扎實的數學基礎,做再多的題也是枉然。例如,學生在沒有掌握數學基礎的基礎上做題,拿到題目也是“干瞪眼”,翻開答案,哦,原來是這樣解的,更甚者,還不知為何是這樣解的。造成這樣的原因之一,就是基礎不扎實。打好基礎是我們作為老師教學的首要目標。
例如,一道題需要用“三角函數”的知識點來解答,而學生連三角函數的公式都不會背,這還談什么解題。而且公式的推導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部分老師講新課時,直接就把公式擺出來,學生也只能死記硬背來記住公式,這樣的方法無疑是有缺陷的。各個公式之間其實是有聯系的,其中公式的推導就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在一個公式的推導里會有另外的知識點。我們要做到,在看到題目條件的同時,就要聯想到公式,更甚者,就要聯想到公式的推導過程及相關知識點,這樣,拿到題目時,學生就不會對著題目,無從下手。
在這樣的情況下,配合一定的典型題目,使知識點更加深入,但這一定不是“題海戰術”。“題海戰術”的使用,往往是老師想要學生通過練題來認識題型,掌握題型。殊不知,題目是永遠也做不完的,而且在高考之下奉行題海戰術,是相當失策的,高考又什么時候考到過原題呢?只有掌握扎實的基礎,做的題才是有效的,脫離扎實的基礎,“題海戰術”完全是枉然的。基礎與應用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持的,在扎實的基礎下,才能在更好的解決問題。所以,加強數學基礎是我們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
二、培養“發散性”思維,注重學生創新性的培養
在當今“高考”的壓力下,傳統的教學模式更為普遍,以高考為目的,“老師講,學生聽”,采用“題海戰術”,老師講了,學生做題,解答題目,繼續做題,循環往復,其實這對高考來說并無多大的幫助,而且忽略了教學的真諦。我們教師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發掘學生的潛力。所以發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創新性思維是非常重要的。
在當今的課堂上,發散性、創新性思維尤其少見,但在數學的教學中,這些尤為重要,我們在教學中常說“要學會舉一反三!要學會舉一反三!”然而早已忘記在有舉一反三能力的前提下,我們需要有發散性的思維。在當今的課堂中,學生是記住公式,再套入題目中,老師則是書寫出解題的過程,造成“一題一解”,而忽略了“一題多解”或“一題多問”。這種死板的課堂教學方法,使發散性思維培養不起來。“一題多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碰到題目,不應該只單單講解一種方法,而應該把能解出題目的方法都列出來。或者,可以帶動同學,讓他們想想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能夠解答出來,在列舉完方法以后,可以進行比較,和學生共同討論,討論出最簡便的方法來。
“一題多問”,很多時候,一道應用題考察的并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知識點,而是很多知識點的結合。我們在很多時候,都是用一道題來講解一種方法后,再用另一道題進行另一種方法的講解,這不僅浪費了課堂的時間還降低了課堂的效率。題目在多個知識點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帶動學生,根據已有的條件來改編題目,大家再一起解答,這不僅提高了課堂的效率,還帶動課堂的氛圍和學生的創新性。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說要學會反向思考問題,避免固定思維。一道題目,你也許從正面角度來看,怎么也解不出來,但是你用反向思維來思考的話,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要學會用多個角度看問題。例如,我們都知道把錢存在銀行里會產生利息,利息的計算,我們通常采用復利來計算,例如,王先生元旦將M萬存入銀行,年利率為k%,采用復利計算方法,在n年后,他能收到多少利息?由條件可知,公式為:M(1+k%)?。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給出已有的公式M(1+k%)?,求在第十年,王先生會收到多少利息?這不就是有一個問題了嗎?所以要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加強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三、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這點肯定很多老師都覺得非常困難,因為很多學生對于數學有抵抗,其實造成這種結果的大部分原因就是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遺留下來的詬病。培養學生的興趣,其實這也不難,比如,在課余或者課堂知識講解完還剩余時間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講一些數學的小趣事,故事,例如,以前泰勒斯偶然看到大家都在看公告,原來公告上說,法老要找最聰明的人來測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他去了,他只用了一把尺子和一根棍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的旁邊,當木棍和木棍的影子一樣長的時候,他測量了金字塔影子和金字塔地面邊長的一半的長度,把這兩個長度加起來就是金字塔的高度。所以泰勒斯成為了最聰明的人。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阿基米德洗澡發現阿基米德定律的故事。這樣的小故事,既娛樂了大家,也學到了知識。又或者我們在介紹一個定理時,可以先介紹關于定理發明人的生平故事,簡短一點就好。在課業不繁忙的時候,我們可以舉辦一些數學知識競賽,可以組織小組賽,個人賽,并配以一定的小獎勵。這樣既復習了數學知識,開發了思維,又能提高大家對數學的熱情。何樂而不為呢?老師們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這對于課堂的學習顯然是有益無害的。
數學的教學和學習也不是非常困難的,各個知識點之間是有聯系的,我們需要統籌規劃,做好方方面面。不應局限于高考下的教學模式,要突破傳統模式,打好學生的數學基礎,提高他們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的發掘學生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