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
摘要:“群文閱讀”就是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后師生圍繞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本文論述了群文閱讀教學的優勢,并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提出來五個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有一定啟示。
關鍵詞:群文閱讀;優勢;策略
“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的簡稱,是近兩年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就是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后師生圍繞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群文閱讀教學的優勢,并探尋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切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充分認識群文閱讀教學的優勢
(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課程目標”中規定,第一、二、三學段的學生課文閱讀總量分別不少于5萬、40萬、100萬字。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教師仍然比較重視語文教材中課文閱讀的教學。以小學語文12冊教材、每冊教材平均30篇課文、每篇課文平均500字計算,閱讀總量只有15萬字左右,這樣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中讀五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為學生閱讀素養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準備。
結合樂至縣實際情況來看,樂至縣地處四川中部,經濟相對落后,大多數家長的教育觀念比較保守,不太重視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群文閱讀就有利于改善當前我縣小學生普遍存在的閱讀的興趣缺失、閱讀內容粗糙、閱讀數量不足和各種不良的閱讀習慣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從而達成更好的閱讀效果。
(二)提高學生閱讀速度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構建學習型社會,進行終身學習已是必然趨勢。學習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想在生活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唯有提高學習的效率。學習時間有限,快速閱讀的能力將是終身學習的一項重要保證。能力來自于訓練,小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部分,就有必要訓練和培養小學生這一能力。
在當前語文教學模式下,一篇500字左右的課文,精讀要2課時,略讀要1課時。老師慢慢教,學生也慢慢讀。這樣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養成快速閱讀的習慣。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中讀一組相同議題的文章,就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提高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三)回歸閱讀教學本真
群文閱讀能讓師生回歸到“閱讀”的本原。現在的一些教師的語文教學成了光與影的重疊,成了課件與技術的展示,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自主閱讀,而使語文閱讀教學失去了它的本真。群文閱讀能快速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不是閱讀能力。群文閱讀能真正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品讀,去感悟,去收獲。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從而回歸閱讀教學的本真。
二、努力探尋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傳統語文閱讀,過于看重識字、分析篇章之類的,而忽視了文章的整體性、比較性,而群文閱讀首先要講究策略,即教師的指導策略。因此,我們要努力探尋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以期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一)科學選擇群文文本組合
“群文閱讀”教學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怎樣把幾文章放在一起,有何意圖。選怎樣的文章組成“群”,無疑考驗著教師的閱讀視野、品味與閱讀教育理念。以學生閱讀視角為來進行組合能滿足學生的內在需要。當教師選擇這樣的群組文本呈現在學生面前時,他們就會產生閱讀的強烈欲望,讀完以后,又會有與他人交流的強烈需要。可見,尊重學生的閱讀視角,應該成為群文組合最為重要的線索。例如《烏塔》一文講述的是14歲女孩烏塔用自己的錢一個人游遍歐洲。學后教師提出:烏塔這樣做好不好?學生各抒己見,教師不做表態,隨后出示一組“中外孩子差異”的文章。在思想的碰撞下,學生自然而然明白,烏塔之所以可以出遠門,是因為中外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模式不同。通過這一系列群文的選擇,隱退成人的世界,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的視角,這使得學生有了更多的自我認知和思考。
(二)有效創設群文討論議題
有效創設討論的議題是群文閱讀教學的常規武“器課”。創設議題是是師、生、群文之間的親密對話,是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重要手段。議題是師生討論的靈魂,一個恰當的議題,不僅能反映群文材料的主題,而且能激活學生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經驗,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好的議題可以是對學生閱讀中可能存在的疑問的預設,也可以是課堂上的臨時生成。教師能夠清楚明了、發人深省的議題題,能引發學生對群文的閱讀思考與討論。因此,每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鉆透文本、精心設計課堂議題。
(三)引領學生進行群文探究
學習是學生建構知識的過程,教師應該多關注學生的學習而不只是自己的“備課”。教室是學生的舞臺,教師在設計任何教學活動時,都要問自己:學生能否理解? 學生會如何去思考? 有沒有另外的可能?
群文閱讀希望突破傳統語文課堂“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把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把課堂變成自己的舞臺,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陪伴者。
新課程改革要求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群文閱讀的每一個單元的設置,都帶有閱讀的目標和要求。它的學習任務,和傳統教科書中的習題或課后思考題有本質的區別。它會把學生還原為讀者,甚至是作者。它的單元設置是多樣的,有的是人文專題,有的是作家專題,但更多的是從文章內部切入,如“描寫同一景物的片斷”、“某個感興趣的情節”,抑或是“幾篇文章中的同一重要詞語”、“寫作手法”等等,這些話題的設置,看起來很難,但卻能達到探究的目的,學生更感興趣。
(四)教給學生群文閱讀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積極采用引導方法,使學生在對閱讀對象認知,鑒別之中,自覺地選擇合適自己的內容閱讀,有利于發展自己個性特長的優秀讀物,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老師要因其勢而利導之指導其群文閱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