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少巍
摘要:小學階段重點在于培養最基本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而在我看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更容易讓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因為感受到其實用性和熟悉感,而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本文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做好知識的生活化轉變,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素質教育
數學主要以研究數量和空間內容為主,是一門兼具專業性和實用性的學科,并且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本著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這一教學認識出發,我國各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不論是在知識設置還是教學目標方面,都把通過數學知識的傳輸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作為最終學科教學目標。并且隨著素質教育教學體制的實施,我國學校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所以也就更加需要教師在知識教學過程中實現理論與現實的緊密結合,尤其是在知識講解分析過程中,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內容出發,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實踐經驗,把專業性數學知識內容生活化、簡單化,從而讓學生從身邊最熟悉的生活入手去學習數學,進而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降低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難度。
小學階段,數學這門學科以傳輸最為基礎的知識內容為主,目的就在于給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筑基,尤其是在興趣培養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方面做好開端,為以后學生持續性的學習更高難度的數學知識做好思維和知識基礎的準備。因此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不僅要從教學大綱的要求出發,更要兼顧學生的興趣,例如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做到數學教學的生活化。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等方式在知識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進而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進而提高知識學習的主動性,保障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一、明確何為教學生活化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來說,雖然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一直在強調知識的教學的生活化,促進學生知識的學以致用。但我在教學實際中能夠發現,大部分教師在教學生活化方面具有理解偏差,繼而在知識教學方面目標不明確,教學方向出現極端化,反而影響整個教學效果。因此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方面,教師要從本身出發弄清楚何為教學生活化,從而給具體教學實踐提供正確的教學方向和目標的指導。
首先,教師要從學科知識本身出發,明確知識教學的目的何在。任何學科知識都是通過漫長的歷史積累和淬煉而來,尤其是現代教育教學體制成立以來實現了各科知識的細化和內容的篩選,從而針對不同的教學階段給知識教學劃定了范圍的界限,讓不同階段的知識在難度和內容方面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而對于小學數學來說,知識內容主要圍繞數字的計算和簡單的問題分析入手,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基礎數字計算思維和問題分析能力,讓學生從最基礎的數字計算出發實現數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目的,讓學生通過學會計算,即最簡單的加減乘除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并在實踐運用中領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感受到知識應用的樂趣。
其次,要從學生本身發展的需求出發。雖然小學階段學生知識學習的目的大部分在于為初高中階段的進一步學習打基礎,但學生知識學習最終都是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各方面技能的支撐為最終目標。而小學數學所學習的數字運算和簡單的問題分析恰恰是和日常生活結合最為緊密的部分,所以小學階段也是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最為有效的階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就要樹立起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進而在教學過程中瞄準知識與學生生活最佳的聯系點,建立起數學知識和學生生活相聯系的橋梁,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數學的趣味性,那么興趣和學習動力也就不請自來。
二、創設教學情境實現知識教學生活化的呈現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在知識學習過程中自我約束能力欠缺,容易“開小差”,而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知識學習難度較大,所以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進行知識講解的方式為主,這就導致學生模式需求和教師知識實際輸出方式之間的矛盾,因此也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來中和這種矛盾,而在我看來,情景式教學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兒童生活為背景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因為小學階段學生絕大部分還屬于兒童階段,他們的生活經歷甚至是理解能力都不可能理解太為復雜的教學情境設定,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在符合學生的成長環境和思維理解度的方式上進行情境創設,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融情于景”。例如,在學習一位數的加減法時,我就會創設摘蘋果、拔蘿卜的情境,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學生具備常識部分,即使學生沒有親身實踐過,但在思維和認識方面具有一定的熟悉性,所以以他們為例進行加法和減法思維的塑造,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加減法的運用規律,避免讓學生陷入死記硬背的知識學習循環中而產生學習抵觸。
其次,在教學情境的創設過程中,我們還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本身對于知識學習就存在抵觸心理,尤其是課堂學習過程中想玩、愛動,所以與其讓他們安靜的坐著聽課還不如讓學生“動起來”,例如我在教授應用題的過程中,我會直接將應用體拓展成為一個小游戲,例如經典的追擊問題、相遇問題,我會結合龜兔賽跑的故事,讓學生結合兔子和烏龜的角色進行路程追擊和相遇的演繹。一方面,通過學生熟悉的故事和游戲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趣味性的表現方式也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結合教師的問題進行思考,進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再次,教學情境的創設也不局限于課堂教學,在課下教師可以直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例如我在教學過程中會讓學生陪家長去超市或商場買東西,進而在買賣過程中主動進行數學加減乘除方面綜合運用能力訓練;讓學生丈量并計算自己家的面積;通過時間和速度計算學校到家的路程等等,通過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實踐來引導學生一步步將所學內容落實到生活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總之,以上是我關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理解和構想,并針對情景化教學提出一些看法和教學建議。希望小學數學在教學模式選擇方面能夠更為靈活、有趣,以便于在教學一開始就實現學生的興趣培養和積極性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