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艷
摘要:小學數學教育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養成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采取具有實效性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生的思維培養目標驅動下,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啟發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多樣化
引言:
小學數學屬于具有啟蒙性質的基礎學科,數字、圖形以及簡單的邏輯關系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1],提升小學生多樣化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小學數學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利用數學知識從多角度解決數學問題是對學生思維的擴展,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依然有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多樣化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這也是開展本研究的主要思路。
一、轉變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想要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首先需要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解決問題多樣化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營造寬松、利于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思考問題的客觀環境。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面對學生不同的想法甚至是奇思異想需要報以寬容的態度。例如在進行有關圓的數學知識學習時,我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對圓的周長、面積計算等基礎知識進行學習,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這些知識點進行分析與解答[2]。如在圓的面積計算時,我引導學生將圓進行剪裁和拼接,這樣的思路影響下,學生將圓切分為若干小三角形,拼成近似的三角形、梯形等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二、充分解讀教材,尊重學生實際情況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素材支撐,因此為是實現對學生多樣化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引導學生利用教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也要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3]。例如,在長方形的周長計算中,周長的算法就有多種方式,如采用“(長+寬)×2”的方法,也可以采用“長×2+寬×2”的方法,類似這樣的教學知識,教師不應該強硬讓學生進行記憶和應用,可以讓學生依據自身的理解,進行選擇性記憶和應用。
三、創設有趣的問題教學情境
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因此為激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在組織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應用合理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然后使學生在教學問題的驅動下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4]。如結合數學知識,依據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問題情境創設,“小紅去游樂園玩,在中途和自己的朋友麗麗走丟了,他們電話約好在水樂園門口見面,現在通往見面地點的路線有三條,分別為A、B、C,你們可以幫助小紅尋找一條最優路線嗎?”,類似這樣的實例,或者是要求學生設計購物方案等,都是鍛煉學生多樣化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之一。
四、聯系生活實際,多樣化解決數學問題
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重要要求之一,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開展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活動,利于降低數學知識學習難度,進而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例如,除法知識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應用題型,“開家長會的時候,咱們班的一個大凳子最多可以坐5位家長,一共有33位家長來參加家長會,同學們能不能幫老師算一算,老師一需要準備多個凳子呢?”當這個問題布置下去,我發現很多學生都在借助身邊的工具,或者是在紙上畫或者是直接以班級學生為例數起來。最后學生們通過實際操作都夠明確答案,即需要7個凳子。有的同學會通過計算 33÷5,判斷應至少準備 7 張長凳;還有的同學則用乘法,5×7=35,35 >33,此時能滿足條件……盡管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應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通過不同方法的應用和點評學生還是能夠在計算過程中實現對自身思維潛力的挖掘。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獲得了廣闊的思維發展空間,這既利于學生知識學習質量的提升也有利于學生的潛力激發。
五、設置思維障礙,強化學生多樣化方法解題的意識
設置思維障礙主要就是指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和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通過障礙設置讓學生能夠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例如,在學習“乘除法計算的應用題”時,我主動為學生設置了具有一定思考空間的題型,“老師去超市買飲料,老師想喝的飲料分別是單價為3元錢和2元錢的飲料,但是老師身上只帶了20元錢,在賣完飲料后,售貨員找給老師3元錢,你們能不能猜到老師導的購物方案?”很快學生經過思考后,都爭相說出自己的答案,有的學生說老師一種買了9瓶飲料,有的學生說老師買了6瓶飲料,這樣的答案數不勝數,這時候,我向學生解釋到,“你們不僅需要說出老師一共買了幾瓶2元錢的飲料、3元錢的飲料數量,還需要最后余出售貨員找回的三元錢。”通過這樣的解釋,學生很快意識到自己的思考不夠全面,進一步在我的引導下,明確買飲料的幾種可能性;只買3元錢的飲料、只買2元錢的飲料、買了3元錢飲料也買了2元錢的飲料。這樣的題型使學生能夠在好奇心驅動下和教師不斷的引導下,不斷調整自身思路,完善答案。
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多樣化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教師能夠充分理解學生的實際思維特點和學習情況,并在教學活動中不斷鼓勵學生,使學生掌握科學的解題方法和思路,養成靈活思維方式,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筆者在文章中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解決問題多樣化教學提出了幾點參考意見,希望能夠為廣大一線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一點幫助。
參考文獻:
[1]程艷萍,向坤.探究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策略[J].時代教育,2015,12(08):242-243.
[2]文大沛.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策略探究[J].教育,2016,12(13):245-246.
[3]張靜敏.探究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策略[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0(09):4-6.
[4]毛曉文.關于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探究[J].小作家選刊,2016,23(22):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