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肖潔
摘要:伴隨著教育的不斷的進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沒有辦法真正的提升教學的質量,所以改革創新勢在必行。而美術教育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強化學生的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下面內容是筆者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對美術課堂上學生的創新意識做出的原因分析和提出的對策建議,希望對廣大的一線美術教師提供幫助,教會學生正確的認識相關事務、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國家所需的有創新意識的人才。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質量;教學模式;開展建議
在現代高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使得教學的質量能夠真正的滿足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發展的要求,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和創新,探索找到提升高中美術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高中美術教師也要不斷的更新美術教育教學理念,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得失經驗,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培養學生的美術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一是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美術教學內容更加動態直觀的展現給學生;二是善于運用圖片進行美術知識的講解和說明。
一、樹立板樣,群體同"樂"
善于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在每班樹立和發揮板樣的力量,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層次不同,有些學生的欣賞水平和技術能力達不到一定的水平,而身邊的板樣能起到激勵的作用,因他們看得見,信得過,說服力強。學生在高中階段好勝心里較強,在板樣的激勵下,他們能利用課余時間加班加點反復修改自己作品種的不足之處,有時一畫就是半天,畫得好的同學不但能積極努力的完善自己朝前沖,在靜物擺放、出外參觀寫生等方面,能充當老師的得力助手輔導其他同學。前面的學生在跑,后面的學生在追,整個年級學生出現你追我趕現象。注意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作用,定期舉辦學生作品展覽和講座,各年級學生作品交流自評、互評,許多優秀學生作品影響了一片,也帶動了一片。這樣,整個教學氛圍活躍起來,使群體振奮,共享成功的喜悅。
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中關于課程目標中講到: "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學習活動,進一步學習美術知識與技能,運用直覺、想象、思維以及美術的方法進行藝術創造活動,探索表現技巧;學會分析、評價美術作品及美術現象,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理解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并將美術語言運用于研究性學習之中;養成對美術終身愛好的情感,提高美術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高中美術的教學質量。
二、開展互動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我們應該勇敢摒棄傳統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對美術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有效展開互動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學習中,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的時候享受美術給他們帶來的輕松、愉快,在豐富多彩的互動中學習美術知識,鞏固美術基本功,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綜合素質,有效地提高高中美術教學質量。
例如,為了讓學生明白古典美術與現代美術之間的關系與區別,我們可以組織一場辯論賽,命題為“正方:現代美術繼承古典美術,古典美術要高于現代美術。”“反方:現代美術是古典美術的發展,現代美術高于古典美術。”要求正方與反方各自通過自己的渠道查閱資料,了解古典美術與現代美術的特征。正方:“沒有古典美術就沒有現代美術……”“反方:現代美術是古典美術的延續和發展,藝術審美要高于古典美術……”讓學生在互動中不僅學習了美術知識,還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自己的審美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
三、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做好課后輔導工作
教師要加強課后輔導工作,培養一批學生中的美術帶頭人,通過他們的示范作用,帶動其他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熱情。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著重抓學生基礎訓練,并根據學生各自的性格特點和水平層次的不同而采用多種訓練方法,盡可能使他們感覺到在快樂的玩耍中掌握技術和技能,即樂教樂學;并巧用啟發思維,讓他們能體會到舉一反三,做到有所領悟和創新,掌握一定的訓練規律。總之,教師的訓練過程需嚴格按照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做到精講多練,處處體現教師的指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在課中對他們進行思想規律的教育,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鍛煉他們的性格特征,抓好素質訓練,促進全面發展,突出一技之長。
四、合理安排高中美術的教學課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時還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不知如何處理。因此,教師要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獲得大量珍貴的課堂第一手材料,從中受益,增強個人應付和處理課堂各式各樣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的安排要做到前后貫通,完整流暢。教師要擬定教學思路,即欣賞感受—觀察分析—自主表現—拓展思維—品味體驗,從而使學生融入到特有的情景中去,使學生增長知識,發展能力。在欣賞感受中,教師可讓學生通過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水果后,猜出是哪種水果,這樣自然就會把學生帶入到學習情景中,激發了他們感觀的注意,激活感覺連通,促進知覺場的形成。教師可讓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水果,說出它的形色特點,獲得感觀體驗,強化視覺印象,為觀察性繪畫打基礎。課堂中的學習活動應采用自主表現的方式,將觀察性繪畫與記憶性繪畫相結合,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活動中感受到學習效果,增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信心。這樣合理安排美術課程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五、把握發展性評價
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我們追求的結果。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討論得最多的是設計的思路、獲取材料的途徑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所以,美術學習的評價應該是一種形成性的評價一一反映學生的成長發展歷程:指對學生在動態教學討程中的執行情況、效果及時反饋,及時調節,以達到預期目的。它突破了長期以來,在美術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不良現象,促使美術教師全面的、多層次的看待學生,積極采用多維、多級的評價方式,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并以鼓勵、表揚等積極評價手段,從正面加以引導,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的不斷推進,我國的高中美術教育教學有了全面的、規范的標準要求。因此,在日常的高中美術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嚴格遵循高中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全面根據美術學科特色,改變教學方法,改善評價體系,以此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素質,提升高中美術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巫曉疆.實現高中美術教育審美價值芻議[J].中國教育學刊,2012(05)
[2]楊競.新課程標準下關于高中美術欣賞教學的探索[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03)
[3]王芳.新課程改革下高中美術教學之我見[J].成才之路,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