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如
摘要:影視資源也能夠締造出多樣化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其主要特點則是能夠將平時常見的知識內容轉變成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融入新型的音頻、動畫等開展教學內容,顯著改善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之處,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堂學習內容,顯著提高了學習效率。
關鍵詞:中學語; 影視資源;整合
影視藝術潛移默化地使觀眾在享受中受到教育,而教學是系統地、有明確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因此,將優秀影視作品引進語文課堂,能充分發揮其綜合功能,使教學避免枯燥乏味,在不知不覺中達到教學目的,從而從新視野中創造語文新課堂。
從思維方式來說說怎樣將影視欣賞和教學結合起來。第一,緊扣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選擇合適的影視片斷,不僅能使課堂教學內容生動,而且還可以提高探究效率。第二,抓住動情點,渲染教學氛圍。把影視引進語文教學,重在對學生進行形象感染、藝術熏陶,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教師在講課時,要善于抓住那些最煽情的情節和鏡頭,渲染教學氛圍,去打動學生心靈,促使其思想感情的內化。第三,運用影視作品精彩的畫面,生動的場景,不僅能給學生提供認知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而且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復雜的內容條理化,幫助學生對知識有新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
從影視與教學結合的作用來說怎么將影視欣賞與教學結合起來:
一、利用影視作品能提高學生的相關能力:思維、理解和寫作能力
(一)觀看影視能培養思維能力。
學習語文的目的之一在于培養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的培養,又要以藝術欣賞為基礎。影視作品是形象思維的產物,它的構成靠的是語言文字。從返璞歸真的角度來說,欣賞影視作品,也是學好語文、發展形象思維能力的一條不可忽視的途徑。我們在組織學生看影視作品時,根據故事情節適時地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展開聯想,產生體驗,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久而久之,養成了習慣,欣賞得多了,形象思維的能力強自然而然就增強,讀書寫作都能從中發現新的視野。
(二)觀看影視能增強理解能力。
電視電影既是藝術又是文學。拍一部電影或電視劇,首先要有腳本,而腳本本身就是文學作品。小學語文中好多課文就是根據影視作品節選或改編的,觀看這些電視電影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還能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
(三)寫作能力
在這里,寫作能力包括寫作素材的積累以及寫作表達技巧的提升。寫作素材的積累:不管是故事片還是電視劇,不管它們是真實的生活,還是藝術的塑造,都來源于生活。學生的寫作素材要靠積累,而積累不外乎:親身經歷直接積累的和從間接獲得的。觀看影視是積累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觀看影視不但可以積累寫作素材,還可以直接以電影電視作素材來練習寫作。比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將電影的情節設法改編成一個小故事;也可以將劇情壓縮成簡要的故事梗概、內容提要或人物簡介;還可以寫觀片后的感受和對電影的整體或局部的作評論。毫無疑問,這就是在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它可以從三個方面下手:
1、要培養良好的觀賞習慣和審美情趣。
學生觀片的過程就是觀察的過程。學生觀察人物的外貌、動作、表情等,觀察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學會選擇觀察對象,確定觀察重點,有目的進行觀察,不斷提高觀察質量。如電影《愛》,講述的是發生在一對母子之間的動人故事,學生在觀看后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母愛的偉大,寫出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文章。
2.要在觀賞之余經常搞一點復述性的練筆。
我們在觀看一部電影之后,能指導學生及時對其中一些特別感人的部分進行反思,作一點描摹和復述,將視覺形象重新還原為文學形象,它不僅有助于我們訓練細膩的筆觸,更為重要的是還能在再現影視畫面的風采中得到藝術的熏陶和審美愉悅。如果我們能經常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對影視中的典型描寫進行描摹和復述,也必能在潛移默化中悟出一點寫作的技能技巧的門道來。
3.還可以在復述的基礎上來一點仿作或改寫,堅持下去,必有好處。
寫作的技能技巧,總是由模仿到創新的,學生學習寫作要一下創新是不可能的,先模仿,后創新,這是一條學習寫作的有效途徑。第二,利用影視作品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語文是綜合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涉及到的知識很多。語文課堂時間有限,影視作品的豐富內涵正可以彌補其這一缺憾。例如,教學綜合性學習實踐課《戲曲大舞臺》,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觀看戲曲片段,欣賞唱腔,認識特點。這樣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第三,現今中學生閱讀文學名著、名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巨大的社會生活差異不僅使當代中學生和文學作品之間缺乏交流互動,而且對信息傳播造成干擾,導致信息的丟失和改變,因此學習者難以理解名著深邃的思想。中學語文教材中就有很多內容屬于名著、名篇,并且很多都已改編成了影視。為了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把影視引進課堂。影視可以在傳受雙方之間搭建一座橋梁,縮短心理距離,超越時空間的局限,真實生動地展示時代背景、情節發展、敘事結構、人物性格。
二、將兩者結合的注意點:
(一)要處理好教師、學生、教材、影片四者的關系。具體而言,教師是主導,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指揮”。教師既要認真研讀教材,熟練駕馭學生,又要善于剪輯影片,處理好教材與影片的自然銜接;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要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與之構成思維的聯動網絡;而將影片視為教材的補充,當作教學的輔助手段,是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有效載體,也是學生更深刻地把握教材的媒介。
(二)更要注意的是影視只是語文教學的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所選的影視片斷必須緊扣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具有較強的感染力,且課內放映的總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就會喧賓奪主,把語文課上成了純粹的“影視課”。
總之,恰到好處地將影視藝術手段應用于教學,可以產生引人入勝的良好效果, 學生在全新的氛圍中既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獲得強烈的心靈震撼,并在教學活動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振作的情緒,如此最終獲得教學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