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茹·巴拉提
摘要:小學數學是由枯燥數字與簡單的運算法則構成的一門基礎學科,與語文具有文學藝術的馨香,英語中新鮮、新奇的小故事相比,數學是一門很難引起學生興趣的抽象課程。正因為如此,在教學手段上多下功夫,在導入上多做文章,讓新課導入具有新穎性,也有實效性;具有幽默性,又有情境性。使課堂氣氛充滿生機活力,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漣漪,使學生的注意力都能像磁石一樣被吸引住,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很自然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奠定基調,為打造優質、高效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導入教學
數學課堂教學中導入環節的呈現對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發揮著舉足輕重之作用?!皩搿痹O計得有藝術,能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燃起他們的智慧火花,在導入中開啟學生的思維閘門,使課堂教學收到一舉成功之奇效。文章圍繞導入教學展開分析,希望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都能夠反復錘煉,并且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導課風格。
一、故事法導入
講故事時,恰當的懸念可以產生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引導學生繼續讀下去,也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故事是小學生都喜歡的一種形式。故事中生動的情節、豐富的情感等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導入時寓教于故事,能快速把學生帶進入教學情境中去。例如,在教學“比較分數的大小”,講述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走進火焰山,熱得要命。八戒到一戶財主家要來一個大西瓜,大家非常高興。八戒心想:如果四人均分,我只能吃到西瓜的四分之一,但是,我跑路了,應該多吃一份,于是他提出要吃八分之一的西瓜。悟空一聽哈哈大笑,爽快答應。八戒分到西瓜后,嘟著長嘴氣壞了。八戒為什么如此氣呢?我們探討分數的大小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贝藭r,板書課題,進入新課。這種導入很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利用故事情境既避免了直敘的枯燥,又點燃了他們的學習熱情,為進一步學習埋下了伏筆。
二、創設問題情境,發散學生思維
課常言道:“好的開頭,是事情成功的一半”,對于教學來講,更是如此。課堂導入是教學中的重要一環,一節好的課堂導入猶如一把開啟智慧的鑰匙,讓整堂課都煥發出不一樣的色彩。在導入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使教學的第一錘切實敲到學生的心里,使他們產生疑惑,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欲望,在問題的引導下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激發出來,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獲取新知,為新課的學習做好充分準備。例如,在教學“數的產生、十進制計數法”內容時,在教學一開始先創設疑問:
師:“我們以前學習了很多的數字,同學們知道這些數字都是如何產生的嗎?”
引發學生的疑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出他們的探究欲。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新課的教學奠定好基礎。
三、借助數學活動導入
古語有云:“善始者,事半成”,巧妙的導入新課不僅可以快速集中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快速進入課堂中來。分析小學生的興趣特點可知,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更喜歡通過“玩”的方式進行。設計直觀、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強的活動導入,有助于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動作表象,并且形成感知動作思維,幫助他們理解概念,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思維。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或者實物呈現直觀的畫面引導學生去看一看,用看豐富他們的感知。例如,“年、月、日”的教學中,先引導學生去看日歷;再如,在“克與千克”的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物品上的重量。另外,可以采用游戲、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以此把新的內容導出來。再如,“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玩積木游戲。在游戲中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關系。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展開活動,通過活動導入新知,使學生獲得更豐富的感知,為新知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礎。
四、引導觀察,建立表象實物、教具或投影比語言更有說明力和真切感
良好的導入能夠促進數學教學成效得到進一步提升。 利用實物、模型或投影等導入新課,有助于學生第一信號系統與第二信號系統協同活動。這種教學還能化抽象的知識為具體,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而且還能夠直觀鮮明地提示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使他們對相關知識獲得較深的感受。例如,在講“三角形的認識”時,上課一開始,投影顯示紅領巾后,告訴學生其形狀是三角形。先讓學生建立表象,之后,引導學生到生活中找尋一些實例,教師也參與到舉例中來。投影顯示三角旗、房架后,再提問:“紅領巾、小三角旗、房架,盡管它們的顏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是,從它們的外形上來看,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拋出問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通過直觀演示,加上語言的適時點撥,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三角形的相關概念、知識。
五、通過復習舊知識來導入新課
從復習舊知識引導學生發現新問題,在發現新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要探究、要學習的目標。這是教師常采用的方法之一。通過復習舊知識讓學生自己抓住新舊知識間的不同點,鞏固舊知識的同時,讓他們明確新學內容的學習重點和任務,在懂與不懂之間學生也會積極尋找問題、探索答案,這種方式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埋下伏筆。例如,在分析“帶分數乘法”內容時,先為學生出示幾道分數乘法的基本訓練題,讓他們練習。
師:“同學們對‘一個數乘以分數掌握的很好,現在請你們利用前面所學的知識自學‘帶分數乘法?!?/p>
話音剛落,大家便躍躍欲試,很快調整到最佳的學習狀態中。
導入方法在應用時要因人而異,因教學內容而異。教師善“導”,學生方能“入”。導入的方法遠不止以上幾種,但是,不管采用何種導入,求新求實,找準新知識的切入點,使知識、問題和學生的認知結構達到和諧統一,唯有這樣,方能真正發揮出導入的作用,使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邢悅.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做到課堂的有效導入[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153-154.
[2]潘正燈.探尋小學數學課堂的導入藝術[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4).
[3]張芹.心中有學生腦中有教法——淺談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