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海
摘要:計算教學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之一。小學生也對數學計算充滿了畏難情緒。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口算訓練,來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實現有效教學。
關鍵詞:口算訓練;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隨著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新的課程理念和實際的有效教學之間出現了巨大的反差,阻礙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新的課程,新的教材要求學生的知識面比較廣,需要了解的知識比較多;農村的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跟不上。還有就是教學資源的缺乏等等。基于這幾方面的原因,導致多數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學習效果不佳。那么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深入課堂,從常態課中發現問題,以口算訓練為切入點,以課堂督導為抓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一、開展數學口算訓練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計算是小學數學的重要教學內容,無論是從教學時間還是考試所占的分值來說,所占比重都比較大,農村學校學生學習成績差、數學學習興趣不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計算不過關。課程標準中淡化了對運算熟練程度的要求。而我們選擇口算訓練作為突破口:口算能力提高了,計算水平也會跟著提高,其他方面自然就會受到積極的影響。
另外,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數學教師從多年的教學經驗出發,不寫教案或者教案非常簡單,有的甚至不備課就走進課堂,已經成為農村學校的一種常見現象。老師教得累,孩子學得煩,成為彼此的負擔。課堂督導的開展可以調整老師們的備課狀態,規范老師們的上課行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從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短期內,數學成績定會有很大的進步,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會因此被激發,甚至會一石激起千層浪。
二、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集體教研,確定開展數學運算教學的目標
教學目標是實實在在的,是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內容,針對某一具體教學內容,在每一個年段我們應該制定什么樣的目標才算合適。數的運算每一冊內容都有,那么具體每一冊應該達到什么程度,老師們不一定能夠準確把握,導致課堂上拔高或降低要求。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參加新課標的培訓,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在培訓的時候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最好是將一些重點內容組織大家一起來定標,針對大家所定的目標來分析講解,學科教研組可以將每一冊的教學內容逐課定標,讓每一位教師都做到心中有數。要求每一節課都展示教學目標。展示的方式可以板書在黑板上,也可以先寫在小黑板上,低年級也可以口述,當然也可以以課件形式出現。教學設計一定要圍繞目標來進行。一般有幾條目標就要設計幾個教學環節,每一個環節至少要落實一個教學目標。課堂測評也要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一般有幾條目標就有幾道練習題,當堂檢測。檢測時要求學生人人動手,先給5分鐘左右的獨立作業時間,再進行評價。不是直接請個別學生回答。
三、巧設評價,創新教法,促進小學數學口算訓練
(一)巧設評價,促口算技能形成
好的教學評價,既是對數學教師教學效果的檢測,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一課一訓練,一周一檢查,每月一檢測,一學期一小節。每堂數學課的前2~3分鐘要進行口算訓練,訓練方式由老師自己選擇,可以視算,也可以聽算;可以開火車式訓練,也可以搶答式訓練等等,總之,訓練形式多種多樣,其中限時訓練尤為重要,是培養學生快速口算的途徑。每一次訓練后要將成績填寫在教師印發的口算過關表中,一年級要確保10、20以內的加減法人人過關,二年級要確保表內乘法口訣人人過關。小學數學教師定期一周檢查一次,檢查過程不僅只看過關表,還要對個別孩子進行采訪了解。通過對小學生一周和一月的檢測,以及對學生測評表的檢查,教師要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分析學生學習程度有差異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開展以后的教學工作。
(二)在口算訓練中,小學數學教師要時刻不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對學生來講不是不可擁有的能力,但在實際上多數同學仍然存在依賴的心理,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樹立自信心,在學生取得點滴成績時予以表揚,讓他們覺得自己能行。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合作學習讓組內每一個人都能在相互啟發,相互點撥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見解,每個人都能與大家分享思維成果,分享學習成果的體驗和收獲。這就離不開小學數學教師課前的精心設計,活動前的合理安排與適當的引導。這樣,才有利于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競爭向上的精神。
(三)從學生生活出發,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數學口算能力。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創設符合小學生思維水平和理解水平的教學情境,讓小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教學情境中去觀察理解和學習,讓小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感受到學習數學口算的樂趣和作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而愿意學習。
例如,在教學“20以內的加減法(二)”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我是一名小小郵遞員”的游戲,將口算卡片制成信件,請“郵遞員”將信件投到與口算卡片得數相同的信箱里,再集體檢驗“小小郵遞員”送信的結果是否正確。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孩子們的一張張天真活潑的笑臉,一副郵遞員的姿態,把自己做的口算卡片愉快的投到自己認為該投的“信箱”里。教師根據孩子們好動、好說、爭強好勝的特點,將枯燥的計算寓于教學游戲中,使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突出了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
總之,小學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教師嚴格要求下的反復訓練,堅持不懈,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逐步形成。小學生的口算能力要靠教師的精心設計、認真指導、形式多樣的練習和良好的習慣相結合才能得到提高和發展,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