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技藝是人民群眾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的結晶,需要一代一代地傳承和發展。而王勿橋醋作為河南省王勿橋醋業有限公司利用“液態深層,大缸自然發酵,半地下池發酵食醋”兩種傳統酸造工藝,更需要我們去傳承和保護。為使王勿橋醋文化長足發展,必須不斷發掘王勿橋醋厚重歷史文化,采取多種措施對王勿橋醋延續至今的歷史文物進行保護,從而使王勿橋醋傳統技藝得到傳承和更好發展。
關鍵詞:傳統技藝;文物保護;傳承;保護規劃
王勿橋醋是河南省王勿橋醋業有限公司利用“液態深層,大缸自然發酵,半地下池發酵食醋”兩種傳統酸造工藝。它以優質小麥為原料,在保持小麥醋固有的濃香純厚、酸而不澀、香而微甜特點的同時,徹底解決了原來易返渾泛濁及二次發酵等技術難題,在全國醋行業中僅此一家。河南省王勿橋醋業有限公司傳承王勿橋醋兩千年歷史文化,通過不斷對這一歷史名醋科學發掘,“王勿橋醋”現已成為河南省食醋行業唯一獲得“老字號”榮譽的產品。2011年王勿橋醋小麥制作技藝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文化廳評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被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認定為“中原貢品”;2015年被河南省商務廳評為“河南老字號”;被駐馬店市人民政府評為市長質量獎;2016年被評為“值得消費者信賴的十佳食醋品牌”;2017年通過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獲得“綠色食品”認證。
為使王勿橋醋文化長足發展,河南省王勿橋醋業有限公司不斷發掘王勿橋醋厚重歷史文化,設立王勿橋醋歷史文物陳列室,對王勿橋醋延續至今的歷史文物進行保護。2011年投入120萬元,依托當地三千畝優質小麥種植基地,成立駐馬店市小麥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成國內先進自動化灌裝、包裝生產車間,工藝技術上不斷創新,企業產品不斷豐富,并逐年加大投入,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王勿橋醋是中國歷史名醋,以優質小麥為原料,用古井水迎初伏,由制醋名師采用秘方,精制入缸。經140個日曬夜露,自然發酵而成。成品再入地窖,存放3-5年方食用。此工藝一直沿用至今。王勿橋醋業有限公司成立以來,通過對王勿橋醋傳統文化不斷的傳承和創新,對傳統技藝不斷地轉化完善。自主研發的特級伏陳臘、固體發酵醋榮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三項,獲得國家外觀實用新型專利三項,研發出高、中、低檔產品十余種,“王勿橋醋”進入中國市場四年來,產品覆蓋了國內近三十個省市、自治區,遠銷歐美、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
隨著公司對技術研發的大力投入,王勿橋這一歷史名醋的質量和品牌形象得到有效提升;現代科技在生產中不斷得以應用,規模化生產已形成;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增強了企業活力和意爭力,積極的進取和創新精神確保了公司穩步快速發展。河南省王勿橋業有限公司是駐馬店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可年生產食醋3000噸,年加工小麥1500噸,輻射帶動周邊50000多畝優質小麥種植,使當地農民增收,積極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實現人均年收入增收1000元以上。實現了小麥原料的就地加工,轉化增值,增加了勞動就業,促進了種植業、包裝運輸業等行業的快速發展。
隨著生產性保護逐漸深入,品牌影響力逐漸擴大,王勿橋醋的產量和經濟效益也在逐年增加。實現工業生產總值2016年的457萬元,是2015年347萬元的130.7%,年平均增長率為31.7%。實現稅金2015年44萬元,是2015年的34萬元的129.41%,年平均增長率為29.411%。實現利潤總額2016年46萬元,為2015年的32萬元的143.75%,年平均增長率為43.75%。取得以上成就的同時,王勿橋醋業公司注重對歷史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的發掘保護、繼承和發展,為此制定了五年保護與傳承計劃:
一、2017年:完成有關王勿橋醋歷史資料的搜集整理,已初步建立王勿橋醋發展歷史博物展室,已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二、2018年:加大對王勿橋醋傳統工藝的發掘和傳承人的保護力度,對老一代代表性傳承人基本生活給予切實保證,積極培養新的傳承人。加大對王勿橋醋歷史文化名醋的宣傳,把王勿橋醋傳統工藝生產的總量達到5000噸,申報王勿橋醋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產項目。三、2019年:建立一定規模的王勿橋醋傳統工藝生產示范基地,建立王勿橋醋傳統工藝研究發展基金會,編輯出版有關王勿橋醋的歷史傳說、傳奇故事等文藝專集。四、2020年:成立王勿橋醋文化研究會,投入保護資金100萬元,完成王勿橋醋“中華老字號”的申報,使王勿橋醋的年產量達到1萬噸。(五)2021年:拍攝一部有關王勿橋醋發展歷史的電視劇,把王勿橋醋的影響擴大到全國,擴大對王勿橋醋傳統工藝的保護力度,達到200萬元,完成王勿橋醋在中原六省區的扛鼎格局。
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典型代表,王勿橋醋傳統技藝在日益競爭的市場經濟中之所以能夠站穩腳跟,得益于繼承和發展了古老而又深奧的傳統技藝;得益于博大精深的優秀的歷史傳統文化;更得益于王勿橋醋業人對優秀的民族品牌的精心呵護和繼承發展。
作者簡介:張海燕,女,現就職于正陽縣王勿橋鄉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