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
摘要:隨著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以及移動技術與設備的進步,移動學習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廣泛應用。自從自主學習理論被引進中國教育界,如何提升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關注的焦點。本文在探討自主學習的含義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基礎上,就移動學習環境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自主學習現狀進行分析,提出移動學習環境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移動學習環境;自主學習;學習能力培養
一、引言
大學英語教育一直是教育界的熱門討論話題,隨著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和不斷進行,我國的教育理念與方法逐漸與世界接軌。自主學習始終是教育界的重要研究課題。隨著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先進的移動技術與豐富的移動設備為當前的英語教學者和學習者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條件。但在實際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從教師還是從學生的角度來分析,都存在著一些因素影響著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及其可持續發展。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很多研究者認為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可以直接改變教學結果,卻忽略了學生自身的努力和配合程度也是十分關鍵的。為了更加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狀況,我們在改革教師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要著眼于學生本身。因此,在移動學習模式已被普遍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的今天,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大學生而言,尤其是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而言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二、自主學習的含義
自主學習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開始研究外語自主學習的是Holec,他將自主學習定義為一種通過后天培養的、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自己學習負責的能力”,是一種“潛在的、在特定環境中可以實現的能力”。
到了20世紀80年代,自主學習理論研究被霍爾克引入了外語教學領域,隨后便引起了很多科學家和研究者的重視。霍爾克本人將自主學習定性為“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本著對自身負責的學習態度,自主的學習新的知識,獲得對世界新的認識的過程。
自主學習是一種與傳統的被動接受式學習相對應的現代化學習方式,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他們可以不受外界的干擾,自主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自主選擇學習的地點以及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通過聽講、閱讀、觀察、研究以及實踐等方式來獲取知識和技能。同時,要想確保自主學習的順利進行,自主學習的內在條件與外在條件缺一不可。內在條件是指自主學習的動機、時間安排以及學習方法等。自主學習的動機是內在的由自己激發的,與傳統的灌輸式被動式教學而導致學生以抵觸的心理進行學習的方式完全不同。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要定時的安排學習時間,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采用有效的學習方法,還要求學習者能夠意識到學習的效果。而外在條件則是指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充足的學習資源。移動學習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學習者可以借助先進的移動技術和移動設備獲取網絡媒體學習資源,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自己的認知和篩選,積極主動且有自己見地的進行學習。只有在內在、外在條件的雙重保障下,自主學習才得以順利進行。
三、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學習主體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重中之重,在移動學習環境下,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一切網絡學習資源都將失去意義,更談不上學習效率的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為什么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習動機,學習的自主性是基于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求和主動意識,是自主學習能力的首要特征,它的存在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第二:學什么,即學習內容,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要具備在分析和了解自己的水平與興趣的基礎上,合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的能力。第三:如何學,即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效果一定是建立在有效的學習方法的基礎之上,學習者要有能力為自己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與學習方法。第四:何時何地學,即學習時間和學習的物質環境,移動學習環境下的自主學習,使得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自主學習,學習者需要將零碎的空閑時間合理有效的利用起來,在無線移動設備的輔助下,便可以隨時隨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第四:與誰學,即學習的社會環境,在移動學習環境下,學習者能夠輕松實現與教學者或其他學習者的實時交流與溝通,借助網絡學習平臺,只要學習者熟練掌握網絡媒體操作技術,既可以實現自我學習,也可以實現與他人進行思想交流和探討學習心得體會。
從構建主義的角度分析,學習并不是接受并記住老師講授的知識,而是在老師提供的學習環境下,通過前人提供的學習資源,獲得對世界的認識的過程。移動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就是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習者借助各種各樣的現代移動設備和網絡媒體資源,通過自我認知、選擇、培養和控制而完成的學習過程。因此,移動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對構建主義理論的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信息的自主意識、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際操作和思維創新的能力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與培養。
四、移動學習環境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現狀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更多的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在課堂上處于客體的地位,這樣的教學模式不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導致了課堂上的學習氛圍大多比較沉悶。很多學生的英語基礎不是很好,詞匯儲備量很少,甚至連普通的語法都不能掌握,再加之對英語學習不怎么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話,這些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會越來越小直至完全喪失。同時,很多學生認為上課只要好好聽講就可以了,課前不會查找相關的資料進行提前預習,課后更加不會進行相應的復習工作,嚴重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這樣會導致英語學習跟不上且越落越多。所有這些情況的發生,歸根結底是因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不能很好地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學習。
移動學習模式的引進,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沒有老師的監管下完全依靠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推動下,在全新的移動學習的模式下,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存在一些影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因素。
從教師的角度講,很多教師都深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首先應該從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的培養入手。通過認知策略的培養,使學生了解并掌握如聽、說、讀、寫、譯、交際等學習策略與技巧,通過元認知策略的培養,使學生養成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式、安排學習時間與任務、監控學習過程、評估學習效果的習慣,進而幫助學生逐步走向自主學習。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按照現代理論來做,只強調認知策略的培養,不注重元認知策略的培養,他們始終將自己視為“語言的講解者”,這既不符合現代外語教育所提倡的教師角色的轉變,也不符合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教師角色的要求。此外,有些教師在發布學習資料時只注重“量”,不注重“質”,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有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吸收、消化這些資料,鋪天蓋地的學習任務往往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進而導致學生厭學的心理和不良的學習效果。另外,有些教師除了布置網上學習任務以外,無暇顧及學生的自主學習,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基本上處于無監督、無管控的狀態,大大降低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
從學生的角度講,學習者在學習中采取的態度對學習效果的影響至關重要,傳統教育體制下培養出來的學生習慣于“老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模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大,基本沒有自主學習的意愿和習慣。把這種狀態下的學生放到移動教學環境中,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該學什么、怎么學,也不知道如何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所以整個學習過程常常是一知半解,甚至徒勞無功;有一些學生由于不具備使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技術,不能熟練地利用網絡獲取自己學習所需要的材料,最終導致焦躁、迷茫等情緒的出現;還有一些學生無法抵制網絡上的娛樂內容所帶來的誘惑,不能科學、合理、有效地利用學習時間,不能堅持參加網上學習交流活動,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自主學習效果。
五、移動學習環境下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途徑與方法
1.利用多媒體教學環境,引入構建主義的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應是學生以語言為工具,在教師的輔助下,利用多媒體教學環境,通過主動建構提升對英語語言知識體系的態度與能力。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和作用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是中心,教師是組織者。英語學習特別強調情境學習,移動設備的智能化可以創造出真實、具體的語言學習環境,通過網絡的自由互動,學生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進行交流。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大量的教學研究與實踐表明,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除了使學生掌握知識和培養運用能力以外,不可或缺的是通過對學習策略的培養,進而形成其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以往以自身為教學主體的觀念,將學生當成教學主體,通過適當的方法誘導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利用移動設備進行英語自主學習的意愿。利用互聯網這個巨大的資源庫,以及移動學習平臺的及時性、豐富性、趣味性、共享性、互動性等特點,學生可以迅速獲取所需的學習資源并自主進行篩選、運用,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借助網絡,師生也獲得了充分交流共享的機會,學生可以隨時跟進自己的學習成效、及時反饋信息,教師也能根據情況及時調整教學。
3.改變教師觀念,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移動學習是一個學習環境,同時也是一種關系體系,在移動學習環境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和支持者,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提供網絡移動學習資料,還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心理和技術方面的支持,通過使他們掌握一定的技能而使學習變得更加自主。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專業等情況,充分利用移動技術與設備,挖掘出移動科技的價值,積極探索,設計出滿足大多數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在課堂上應當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當學生利用移動設備進行一段時間的自主學習之后,教師應當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詢問學生在學習中是否存在困難并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最后,教師應當時刻注意學生的學習動態,在移動學習環境下,學生很容易被網上的一些負面信息、游戲所吸引而沉浸其中無法自拔,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抵制誘惑、專心學習,教師應當正確引導學生,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4.提升學校的支持與保障
學校作為教育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應盡量為學習者提供最好的學習條件和機會。首先,學校應為大學生提供各種網絡資源和移動學習設備,為學生打造良好的硬件環境,建設龐大的網絡中心。第二,學校要負責教給學生如何使用這些移動設備。就大學英語教學而言,學校應教會學生怎樣利用網絡語言學習平臺學習有用的英語知識,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以及交際能力。同時,學校還應當定期對教師進行考核,教師只有熟練掌握移動設備的使用方法,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服務。最后,由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從一入校門便開始形成,所以學校有義務在新生剛入學時便將大學英語學習的要求和特征告知新生,讓他們從一開始就樹立起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的意識,為移動環境下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2]房權.專題學習網站促進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3]顧世民.虛擬學習環境下大學英語輔助教學模式研究—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集成框架探索[J].外語電化教學,2011,(11)
[4]王守仁.高校大學外語教育發展報告( 1978 - 2008)[R].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5]葉蓉.移動學習在英語自主學習中的應用研究[J].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10)
[6]王嶸,王京,彭帆.國內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5,(26)
[7]龐維國.自主學習理論的新進展[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1999,(3)
[8]蘇丹.高職英語移動學習模式探討[J].科教導刊旬刊,2013,(4)
[9]尹曉寧.移動學習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小作家選刊,2015,(34)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項目(JJKH20170117SK)“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環境的構建與應用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