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聯網時代下,數據信息共享的發展趨勢、數據信息隱私保護的技術手段,以及如何做好數據信息的自我保護。首先闡述了互聯網模式下,數據必將走向共享的發展趨勢,并通過數據信息有效處理逐步提高數據精度和準度。分析了現有數據脫敏的主要技術手段以及在互聯網模式下如何實現數據的自我保護和企業數據保護。
【關鍵詞】互聯網;數據共享;隱私保護
一、互聯網時代數據信息的應用發展趨勢
(一)數據的開放和共享
在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技術創新發展中,基于個人信息數據開展的業務越來越廣泛,如基于移動互聯網實現移動支付、位置定位服務以及營銷廣告信息推送等,均已經成為主要的數據信息服務。目前分享經濟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企業之間各自掌握一些用戶的數據,但是企業之間很少進行信息的共享,導致數據孤島現象的形成,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手段的加強,行業規則的規范化,行業內數據共享將成為經濟發展的趨勢。
(二)數據精準度的提升
數據精準性的提升是數據共享的基礎技術要求,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前期數據準備方面,數據應進行的精準處理,刪除無效數據,確保數據的準確有效性。二是后期數據的精準使用,即在后期工作中有效的使用數據,如推送商業廣告,為營銷費用分配等提供數據支撐。
在前期的數據處理工作中,主要分為收集、加工以及匯總數據等三個環節,在進行數據收集工作中,應保證收集過程符合相關規定,同時并不是收集的數據越多越好,最關鍵的工作點是要保證收集數據的質量。在目前中國來講,使用互聯網人數很多,用戶數據也非常龐大,但作為企業業務的需求定位,在進行數據的收集與管理中,應該在合理的范圍內針對性地開展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在數據后期的應用中,的數據的精準使用是實現數據價值的體現。如利用數據實現對用戶進行廣告的精準投放可推動企業業務的發展,擴大經營目標,同時可以較少無效廣告成本的投入;同時利用有效數據,可明確定位客戶群體,并針對性的對目標客戶群體提供營銷、業務服務。
二、數據應用中的隱私信息安全保護
在數據的共享和應用過程中,應確保數據信息的安全不泄露,尤其對個人隱私信息的保護。現有對隱私的保護可通過數據脫敏保護實現,數據脫敏主要分為可恢復和不可恢復原數據兩種。可恢復類數據脫敏是指,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恢復原來的敏感數據,主要指各類加解密算法規則;不可恢復類,主要指脫敏后的數據被脫敏的部分使用任何方式都不能恢復出,一般可分為替換算法和生成算法兩大類。替換算法即將需要脫敏的部分使用定義好的字符或字符串替換,生成類算法則更復雜一些,要求脫敏后的數據符合邏輯規則,即是“看起來很真實的假數據”。
數據信息主要分為一般信息和敏感信息,個人用戶信息通常為敏感信息。不同的行業,敏感數據內容是不同的,比如在金融支付領域中,由于涉及持卡人賬戶的信息數據,再加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移動支付越來越廣泛,數據的脫敏與隱私保護就尤為重要。金融支付領域中持卡人的手機、卡號、密碼以及交易金額都是作為敏感數據存在,對于這部分的數據信息必須要做脫敏技術處理。
在實際的信息脫敏處理工作中,信息處理也主要是針對一部分的敏感數據信息進行處理,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就可能對用戶產生不利的影響脫敏技術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移除所有可標識列,保障攻擊者并不能很清楚的找出用戶的敏感信息,在目前的信息脫敏工作中,主要的脫敏技術分為幾種形式,分別為l-多樣處理技術、k-Anonymity、I-Diversity、t-closeness。由于l-多樣性的性質,l-多樣性可能會受到相似性和偏斜攻擊。k-Anonymity數據脫敏技術就是一種這樣的技術,從理論的角度看,該技術能夠任意記錄k-Anonymity數據集,攻擊者識別具體用戶的幾率非常小,只有1/k,能夠有效減少隱私數據的泄露。但是這項技術還存在一定的脆弱性,攻擊者利用一致性攻擊和背景知識攻擊,推斷出敏感數據與個體的聯系。另外一種I-Diversity技術,和k-Anonymity數據脫敏技術相比較,進一步提高了數據保護的效果,但是該項技術對于特定類型的數據泄露問題不能全面防御,隨著技術的發展,又提出了一種t-closeness標準,這項技術的提出進一步為數據安全提供了保障。
三、數據信息的保護措施
(一)用戶隱私的自我保護
這是用戶信息保護的首要環節,用戶自我隱私保護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遠比來自行業和相關法律管理更加有效,因此,用戶在進行信息數據使用中,應該加強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識。隱私的自我保護可通過以下方面實現:首先應該對自身的相關信息進行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可以使用虛假的信息進行注冊和瀏覽,及時將自己的信息進行清理,提高網絡使用安全意識;其次,對相關網站的隱私保護政策進行充分了解,對該網站中收集信息的范圍進行明確,根據這些問題用戶自己選擇是否進行上網操作;最后,加強自身使用設備信息安全保護工作,如安裝相關安全軟件和設備,提高使用環境安全等級,如發生隱私信息泄露,以及曝光和揭露違法行為。
(二)用戶平臺公司應加強隱私數據保護工作
互聯網公司應該加強對相關技術的應用和創新,利用技術手段為用戶信息使用安全提供保障。目前,互聯網在數據信息安全保護工作中,主要分為三個重要階段,分別是加工、儲存以及數據應用的三個階段。首先在加工數據工作中,脫敏處理工作是必須要進行的工作內容,這項工作主要是為了保障用戶的隱私信息被攻擊者識別和定位;其次在儲存數據的過程中,內部隔離工作是重點工作,應該將數據分為片段,按照不同的片段進行數據的儲存,為數據儲存載體丟失保護工作提供技術支撐;最后在應用過程中,最好是要引進第三方專業評估,對數據的商業價值和侵權風險進行專業評估,利用制度化的管理思想保障用戶的相關隱私信息不會受到侵害,同時數據公司應該根據自己對用戶信息使用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建立完善的應急處理機制,一旦發生用戶信息泄露事件,能夠及時采取措施對數據安全事故進行處理,將信息安全泄露影響降到最低。
(三)數據系統通過安全專業檢測
對于信息數據的存儲和使用的系統,應按照專業的安全要求規范做安全技術處理。如數據存儲或分析統計系統,應對敏感信息數據不做明文存儲,通過加密機處理進行密文存儲,采用對稱或非對稱加密處理,對于密鑰的管理通過CFCA等專業密鑰管機構簽發管理。對于傳輸敏感數據系統,應保證密文傳輸,并保證不得留存敏感信息數據;對于分析處理系統,應保證數據在安全區域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同時保證使用完信息數據及時清除。
四、總結
綜上所述,數據的共享和隱私保護工作屬于互聯網商業模式下的重點工作,因為在互聯網商業模式下,用戶的數據共享和隱私保護工作存在一些困難,在目前的發展背景下,用戶的信息安全已經受到比較嚴重的威脅,特別是針對其中用戶的敏感信息泄露,這將會對用戶自身的安全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在互聯網的建設發展下,需要加強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和監管,利用現代化先進技術,為實現用戶信息安全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敬宏,段澤寧,侯偉鵬,等.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下的數據共享與隱私保護[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8(1):50-54.
[2]蒲濟.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創新商業模式——“聚分享”大數據綜合平臺之積分互通模式分析[J].經濟,2015(z1):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