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仁
【摘 要】經濟穩中向好,中國互聯網進入在線娛樂和共享出行的黃金時代。本文通過分析宏觀數據及主要的熱門行業對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趨勢進行解讀和預測,并對熱點問題進行探析。
【關鍵詞】互聯網;發展趨勢;在線娛樂;共享出行
一、中國宏觀經濟態勢:穩中向好
2016年中國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呈現了三個清晰的特點。
2016下半年以來消費者信心和制造業前景持續改善。2015年,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持續走低,下降至50%以下,2015年年底更是下降至三年最低值,達到49%左右。但從2016年2月開始,情況得到好轉,除10月至2017年1月略有回落,制造業整體趨勢一直保持加速回升,截至2017年3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達到51.9%。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長期的低迷下降的狀態在2016年5月開始得到好轉,開始迅速上升,2017年2月達到近三年最大值,為113。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服務業占GDP比重持續上升至51.6%i,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出11.8個百分點中國服務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第一大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主動力作用更加明顯。2016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384221億元,同比增長7.8%,增速比第二產業高出1.7個百分點。
二、移動網民數持續增長,在線使用時長增速高于網民增速
根據CNNIC截至2016年年底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6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持續增長,2010年前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此后逐漸放緩,2014年開始穩定在10%以上。2016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突破7億,同比增長12%,略高于2015年的同比增長率。
同時,中國移動互聯用戶每日在線時長合計超過25億小時,同比增長30%,增速遠超網民數量,相當于2016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每天上網近3.6個小時。通過統計數據可以看到,2012年中國互聯網用戶每日在線時長略高于5億小時,僅僅四年時間,增長了20多億ii。可見,移動互聯逐漸走進人們日常生活,成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勢在必行。
三、在線娛樂:產品創新驅動用戶數量、使用時長與變現能力的強勁增長
2016年互聯網占據了中國用戶55%的媒體時間,其中移動互聯網使用時長超過電視。互聯網占據用戶媒體時間延續了之前的高增長態勢,2016年同比增長10%,比2015年同比增長8.6%多1.4個百分點。
用戶越來越傾向于使用互聯網媒體,互聯網充斥著中國用戶的生活。但據Zenith Optimedia數據顯示,中國人均每日媒體消費時間為300分鐘左右,2016年達到350分鐘,僅為美國的56%,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正在從根本上改變者用戶日常媒體消費的格局。其中互聯網巨頭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和“新秀之星”今日頭條占據了中國移動互聯網77%的使用時長,電商、游戲單位時長變現效率最高。
從Euromonitor,Morgan Stanley Researchd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到,2016年中國娛樂消費占中國居民總消費支出的3%,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和地區9%平均水平(中國臺灣10%,美國和日本均為9%,韓國為8%),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但令行業欣喜的是付費內容的崛起:中國消費者越來越愿意網絡游戲、在線直播、在線視頻等娛樂內容買單。2016年在線娛樂的用戶付費收入突破300億美元,其中網絡游戲付費收入占比超過70%,成為在線娛樂付費內容的支柱行業,其次是網絡直播、在線視頻、在線音樂和網絡文學iii。
2016年中國電子游戲軟件收入達到240億美元,預估2017年將超突破250億美元,達到270億美元左右。可見,中國游戲市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游戲市場,其中騰訊和網易成為全球MOBA和MMORPG游戲的領軍者。騰訊旗下游戲王者榮耀充分利用社交、移動操作和不斷改進的產品取得了超過5000萬的每日活躍用戶和超過30億美元年流水;網易旗下擁有夢幻西游、倩女幽魂、陰陽師等多款熱門移動MMORGP,其成功秘訣在于先發優勢、知名IP、社交化設計和精品化策略,移動游戲的創新給騰訊和網易帶來了網絡游戲游戲收入的快速增長。
網絡游戲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網絡直播成為2016年收費內容的“明星”。通過多樣化的直播內容類型、互動化、社交化、游戲化和位置定位推動用戶參與和付費,打造了網絡變現收入新增長極,其變現能力超過游戲、電視等其他媒體。
四、共享出行:全球最大的共享市場
全球貢獻交通服務行業從2014年興起,由于人口數量和交通出行情況,中國成為全球共享交通服務的主要市場和行業領軍人,帶動全球行業的發展。2017年1季度中國共享汽車和共享單車已領先世界,每年共享出行次數過百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67%。令人矚目的是,從2016年7月開始僅用了9個月時間,中國共享單車每月活躍用戶數量突破了2000萬,2017年1季度其出行總量接近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出行總量之和。中國共享單車通過移動產品創新推動用戶快速增長,月環比增長100%iv,其中2017年1月同比增長率下滑是由中國農歷新年因素造成的。
共享單車之所以發展迅速,原因之一是因為它是共享汽車的有益補充,平均出行距離是共享汽車的23%,平均每公里是共享汽車的20%,2017年5月發布的《深圳市互聯網自行車發展評估分析報告》(下稱報告)中顯示,深圳共享單車三分之二的用戶每周出行三次以上,一半的用戶利用共享單車上下班,這意味著共享單車等于高頻的服務。
對于環境保護而言,共享單車更是推動了綠色出行,據報告數據顯示,深圳共享單車注冊用戶量為1100萬,投放車輛為53萬,日均出行量為260萬人次,單車日均周轉率為5次,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v超過10萬噸。接受調查者中,選擇共享單車作為解決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工具,共享單車接駁公共交通的出行量占出行總量的比例為50%(總有效問卷為16546份),放棄自駕改為騎車的比例有10%,95%的調查回復者支持共享單車繼續發展。
五、移動支付:擴展移動互聯網使用場景及變現
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迅猛發展,易觀國際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規模突破50000億美元,同比增長近112.5%,增速十分驚人,四年時間,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已初具規模,且仍快速發展。據2017年1季度的數據顯示,支付寶和微信分別搶占了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份主要份額,占總份額的96%,其中支付寶為54%,微信為40%,支付寶和微信錢包創造了多元小微支付場景:共享單車約1元,閱讀/作者打賞和直播打賞0.1元起等。2017年除夕發送的微信紅包數量更是超過了140億,同比增長約80%。低成本促進了小微支付的發展,給中國移動支付的發展帶來了契機。
中國移動支付便利性優于現金和銀行卡支付,百元以下小額交易占比快速增長,逐步取代現金。2014年至2016年,在受訪消費者中,操作簡單和無需帶現金/銀行卡仍為使用移動支付的首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但從2015年后,二者占比開始下降,安全性高和其他原因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重視,比重正在上升,可見對于移動支付,消費者支付的安全意識和需要增在進一步提高。除此外,移動支付也開始成為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入口,以螞蟻金服、騰訊和京東金融為代表的金融產品給用戶互聯金融投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注釋:
i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
ii數據來源:高瓴資本基于Zenith Optimedia的媒體消費時間數據和QuestionMobile的移動數據估算。
iii數據來源:高瓴資本基于各主流咨詢公司數據的整理
iv數據來源:TrustDate
v根據以下假設估算:每日私家車出行減少25萬次,每次出行平均行程10公,平均每百公里消耗6.9升燃油,平均每升燃油排放2公斤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