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惠嫻
【摘 要】隨著人們思想觀念也在逐漸發生轉變,當婚姻家庭內部矛盾開始出現時,選擇離婚的家庭也越來越多。其中,有配偶與他人同居的情形屢見不鮮,并且成為離婚家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但是此種情形在訴訟中往往難以取證,因此受害方往往會采取偷拍偷錄的方式調查取證,本文將進一步探究配偶權與隱私權之間的關系,并試圖提出對策來緩解二者之間的沖突。
【關鍵詞】配偶權;隱私權;沖突分析;對策分析
一、案例簡介
(一)上訴人肖某因與被上訴人張某離婚糾紛一案,不服滕州市人民法院(2015)滕民初字第1410號民事判決,提起上訴。經原審法院審理,根據原告提供的一份視聽資料發現,被告頻繁與婚外異性發生不正當關系,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原審法院就此判決雙方離婚。上訴人肖某認為該錄像視聽資料不能作為認定夫妻感情破裂的證據。理由是該證據的取得程序不合法,不具有證據的合法性。被上訴人張某在上訴人肖某不知情的情形下,在家中客廳偷裝錄像設施,且拍攝過程嚴重違背公序良俗。而被上訴人堅持認為張某在自己家中安裝錄像設施不存在嚴重侵犯第三人隱私的情形。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該偷拍偷錄的視聽資料能否作為證據在本案中使用。上訴法院綜合衡量取證方法的違法性所損害的利益與訴訟所保護的利益,原審原告張某提供的視聽資料的證據效力和證明力應予確認。最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i
案例二:2011年10月,鐘某為了獲取丈夫郭某出軌的證據,鐘某在陳某家中安裝了攝像頭,并拍到一段親密鏡頭。2012年3月,鐘某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該法院認為: 原告所提供的證據是采取非法手段在他人的房屋中安裝攝像頭偷拍所得,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其提供的證據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最終,該證據不予采納。ii
二、配偶權概述
(一)配偶權的定義
配偶權最初是由英美法國家提出的概念。他們認為,配偶權是指配偶之間要求對方陪伴、鐘愛、幫助的權利。iii但是這一定義難以區分配偶權在法律與道德之間的界限。筆者認為,配偶一詞在生活中極為常見,而配偶權,簡單來說則是一種建立在婚姻之上的復雜的身份利益。配偶權包含的內容極其豐富,是一種概括綜合性的權利義務,它的目的在于通過對配偶權的支配使婚姻生活更加圓滿幸福。
(二)配偶權的性質
學術界對于配偶權的性質有多種看法,由于本文將討論“第三者”侵犯他人婚姻的情形,因此,本文將著重分析配偶權是否屬于絕對權。對此,學術界主要持三種觀點:第一,配偶權只屬于絕對權。第二,配偶權只屬于相對權。第三,配偶權具有絕對權和相對權雙重屬性。筆者比較贊成第三種觀點,較為全面完整的表明了配偶權的性質,簡單說來就是對內相對權,對外絕對權。一方面,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既是權利主體,又是義務主體,一方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也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
三、隱私權概述
(一)隱私權的定義
有學者認為,隱私權是個人對于自己不愿意為他人所知道的秘密事物得到法律承認并予以保障的權利,并認為隱私權包括獨處性、秘密性、自治性、匿名性、親密性五部分。其實人們對隱私權的概念還未達成一致共識,特別是對隱私權的外延還存在一定的爭議。筆者認為,隱私權難以定義的原因在于其往往會與名譽權等其他人格權存在重疊,并且隱私的界限難以捉摸,甚至會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判斷。
(二)婚內隱私權的特殊性
隱私權作為人的基本權利之一,自然人無論是婚前還是婚后都當然地享有隱私權。iv但是受到配偶身份關系的特殊性和夫妻生活的隱秘性的影響,夫妻之間往往較之他人需要有更高的公開性要求。這不僅是由夫妻之間長期以來的習慣發展而來,更是有一定的法律基礎。因此與婚內知情權相對應的,婚內隱私權較一般的隱私權而言,其保護范圍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比如姓名、年齡若是針對一般人而言,可以作為隱私由法律加以保護,但是結婚時公開彼此的姓名、性別、年齡等卻是結婚登記所必須了解的。更加典型的還有婚前體檢,有可能會在檢查中發現其中一方患有不適合結婚的疾病,這些當然屬于隱私的范疇,但是為了保障婚后生活的和諧和圓滿,也必須告知對方,對方對此也享有知情權。也有些隱私是后來發生的,比如戀愛經歷、性生活等,這些隱私的主體是夫妻二人,所以又稱為夫妻共同隱私。
四、配偶權與隱私權的沖突分析
正如上文所述,配偶權與隱私權的沖突客觀存在。較之于一般的隱私權與知情權的沖突而言,配偶權中的知情權與隱私權的沖突更為激烈,原因在于在一般的法律關系中,當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相互間的依附性較弱,所產生的沖突往往關系簡單明晰,但是配偶間的知情權則不同,其存在于具有婚姻關系的夫妻之間,依附性極強,甚至超越了成年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在婚姻家庭生活中,配偶雙方在享有各自獨立的人格利益的同時,由于還存在夫妻雙方共同的婚姻家庭利益,所以配偶間隱私權與知情權都表現出與一般隱私權和知情權不同的特征與需求。在現實社會生活的重壓下和各種法律規范及道德的約束下,婚外戀行為者便極力以隱私權為盾牌努力沖破這種束縛,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隱私權并要求其隱私權受到同等的法律保護。
五、利益平衡的對策分析
張新寶教授提出的“權利協調原則”已被大部分學者所認同。v權利協調原則是指當兩種權利發生沖突時,其中一種權利做出相應的讓步,使另一種權利得以實現。權利協調原則的適用范圍較廣,比較突出的表現在于隱私權與知情權發生沖突。但是,權利協調原則較為抽象,在實踐中解決具體問題時缺乏可操作性。我們在運用權利協調原則時,還應當結合法律法規、公序良俗、價值衡量等原則加以考慮。
結合上述案例,張某偷拍到的肖某與他人的不正當關系雖然是屬于他人隱私的范疇,但是由于我國明確規定了一夫一妻制,夫妻之間相互忠誠,既是義務,又是現代婚姻的一大準則,肖某與他人的不正當關系顯然不符合法律規定,更違背了公序良俗原則,為了維護婚姻家庭的穩定和另一方的權益,張某對此應當享有知情權。筆者認為,由于張某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在自家臥室安裝的攝像頭,其行為雖稍有不當,但是在離婚損害賠償訴訟取證難的大背景下,加之肖某的行為屬于自擔風險,張某并未借此公開肖某的出軌行為,而只是作為證據在法庭上使用,因為離婚案件可以申請不公開審理,因此,也并不會對肖某和第三者的隱私、名譽等造成嚴重損害,并未違反《民訴法解釋》第106條。因此,作為違反法律的一方毫無疑問的應當讓位于行使權益的一方。而案例二不同之處在于鐘某安放的攝像頭在他人的家中。此時,該行為的性質屬于私闖他人住宅,嚴重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即使鐘某享有知情權,但若以該種非法手段加以取證,應認定為違反了禁止權力濫用原則,該證據不應當采納。
六、結語
無論是隱私權還是配偶權都發展的越來越成熟,同時也得到更多人的重視。在立法解決途徑尚未完善之時,權利協調原則是一個比較能讓人接受的緩解沖突的方式,在實踐中賦予裁判者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會更有利于配偶權與隱私權沖突的解決。婚姻家庭是構成社會的重要一環,在維護個人利益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維護婚姻家庭的穩定。
注釋:
i(2015)棗民一終字第441號
ii參見高婷婷.妻子小三家中偷拍丈夫出軌,法院判定證據無效[N].廣州日報,2012-3-13.
iii參見威廉.杰歐.唐奈:《美國婚姻與婚姻法》,顧培東譯,重慶出版社1998年版
iv參見梁慧星,廖新仲:《隱私的本質與隱私權的概念》,載《人民司法》2003 年第 4 期,第 42 頁。
v參見張新寶:《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群眾出版社,2004年版,第1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