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妍
【摘 要】發達國家的公共管理模式近年來受到眾多發展中國家的追捧,發展中國家期望能從其中找到經濟發展的法寶,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發達國家的模式不一定適合發展中國家,因為兩者在諸多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本文第一部分首先探究兩者政府的公共管理的區別,然后第二部分提出發展中國家應該如何更好借鑒發達國家公共管理模式的三條措施,最后進行總結。本文以期能為我國在內的眾多發展中國家的公共管理模式選擇提供建議。
【關鍵詞】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模式的選擇事關政府的組織運行和國家公共權力的分配,因此是國家發展過程中必須謹慎選擇的事情。世界上發展中國家占大多數,發達國家只占少數幾個,但其擁有世界上絕大多數財富,巨大的貧富差距使眾多發展中國家借鑒發達國家的公共管理模式,以求實現自身經濟發展,但在其過程中出現了照搬不適合自身實際等現象,這就給其他發展中國家包括我國一個警醒:借鑒發達國家的公共管理模式一定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我國身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公共管理模式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中國也可以從當中汲取一些經驗。
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區別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政府組成方面的最大區別在于政府從根本上是法治還是人治。發展中國家由于大多經歷過殖民時期,并且通常情況下在殖民時期政府的集權較高,所以政府的組成在歷史上具有官僚體制的因素,即人的因素較法的因素更易影響政府組成和政府運營,這就表現為發展中國家腐敗現象較發達國家更為嚴重,特別是在某些經濟極不發達的地區這些情況更為嚴重,發展中國家政府中錢權交易或者官官相護等現象在各級政府甚至在其他國家權力機關都存在,更加令人擔心的是政府的這種風氣還會延伸到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普通民眾最為看重的“公平”,并且還會影響到經濟發展的效率。發達國家的公共管理模式在腐敗方面的體制管理不適合發展中國家,因為發達國家的法治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即普通民眾從內心深處遵循法治,而且法治不僅僅只在政府等國家權力機關存在。法治只有深入到普通人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但發展中國家民眾更多更喜歡用錢等解決問題,很多人秉承著能用錢就不用法解決,例如我國的大學生偷鳥案就體現了這個問題,案發后大學生家屬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拿錢賄賂相關執法人員。現今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公共管理模式對這些問題只是治根不治本,這就要求發展中國家的公共管理模式需要從基層入手,力求從根上解決問題。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第二個區別就是在于政府公共管理的目的。公平和效率是一對矛盾,是每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需要抉擇的問題,選擇了公平就要犧牲效率,相反選擇了效率就要犧牲公平。發展中國家的第一要務是經濟發展,與此同時就要犧牲一定的公平,在這種情況下人民要有可以向上發展的途徑,但是在腐敗嚴重的情形下,途徑極易被阻,國家穩定就易出現問題。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較低,這些都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同時這些也是公平的體現,發展中國家在公共管理過程中需要對這些進行抉擇。我國指出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方面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等較完善,同時人民生活水平較高,例如歐洲的“福利國家制度”,人民從出生到墳墓都有完善的制度支持,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效率與公平的問題。同時發達國家的人民上升途徑清晰,人民從較低階層上升到高階層途徑較多且明顯。而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的上升途徑存在諸多阻礙。總而言之,發達國家的公共管理模式是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是適合發達國家發展模式的,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經濟、社會、人文等方面有諸多不同,發達國家的公共管理模式不能生搬硬套,造成“水土不服”的情況。
二、借鑒過程中的措施
對于眾多發展中國家來說,借鑒發達國家的公共管理模式是較為便捷的方式,因為可以節省時間和金錢,但同時也存在著巨大風險,如不符合引進國的國情等。
1.建立試驗示范區,逐步進行
公共管理模式的確定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個不斷試驗、試錯的過程,才能找到最適合自身的模式。最好的一定要最適合的。在進行公共管理模式全國推廣前,可以先行選定幾個地區進行試驗,但選定的地區要求較高,如地區內部人民同意,地區經濟符合試驗要求等等。在試驗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問題,這就要求相關領導擁有較強的領導力,同時實驗過程中要嚴防腐敗現象,因為該試驗會得到國家大力的支持,特別是政策、資金等方面,這就要嚴防某些人員鉆空子。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以引導政府修正模式,使模型更符合當地。一旦試驗區的試驗成功,就可以升級為示范區。示范區的成功經驗可以推廣到更多不同類型的試驗區,試驗區的類型越多、越復雜,更能暴露出模式的更多問題,政府可以根據暴露的問題使模式更適合自身。這種一步步的推廣模式在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我國的改革開放首先從深圳、珠海、廈門、汕頭開始,然后不斷延伸,最終形成點—線—面的多元化格局,現在還在進行不斷的擴展。
2.對模式進行不斷地改革、更新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這對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公共管理模式是一樣的道理,所有國家的國情和外部環境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各種因素發生變化,包括國際和國內的因素,例如英國公民公投決定自己的國家退出歐盟,英國政府就要改變自己的公共管理模式,特別是和歐盟有著密切關聯的相關領域以及重新建立和歐盟國家的單獨聯系。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要密切關注能夠影響自身公共管理模式發生變化的相關因素,及時做出反應,及時對模式內部的相關內容進行調整,例如近期在世界范圍內愈演愈烈的反全球化思潮。
3.分清市場和政府的職能
政府和市場應該具有清晰的界線。政府擁有國家權力,這些權力能夠接觸普通人接觸不到的層面,這對一般人特別是有所求的人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政府不能跨過自己的界限去管理應該市場管理的事情,一旦跨越這條界線,就很容易產生腐敗,如用錢換取工程承包權、公務員考試作弊等等。應該政府管理的事情,政府應該管好,如各種行政審批事情,不應該政府管理的事情政府應該遠離,如哪個企業被淘汰。例如我國把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改為決定性作用正是體現了市場的作用,同時我國正在建設服務型政府,全面推行負面清單制度,這對于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總結
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政府組成方式和政府目的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區別,因此發展中國家在借鑒發達國家的公共管理模式時,不能盲目搬用,此外要做好不能一蹴而就的心理準備,尋找適合自身的公共管理模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地試錯和試驗。首先應該通過建立試驗示范區逐步進行,其次應該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對模式進行不斷改革、更新,最后分清市場和政府的職能。
【參考文獻】
[1]陶凱來,陳冬梅.淺談西方行政學說史六大理論[J].中國集體經濟,2018(12):167-168.
[2]吳志宇.從公共管理的角度研究我國社會治理模式轉型升級與供給側改革[J].現代經濟信息,2018(03):104.
[3]馬夢藝.新公共管理視角下我國政府管理模式的創新[J].人力資源管理,2017(12):419-420.
[4]吳艷.我國政府管理模式在新公共管理視角下的創新[J].人力資源管理,2017(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