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力 肖遙斌
【摘 要】本文是根據作者在高職高專及在汽車企業頂崗培訓的工作經歷下,結合目前我國高職高專招生現狀,出現生源綜合素質下滑、高職高專人才培養與實踐工作崗位存在偏離的現象,從社會環境、學生本體和校方等方面分析出現這種問題原因,并且根據工作實際,從高校汽車專業教學改革的角度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具體對策。
【關鍵詞】高職高專;汽車專業;人才培養
高等專科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我國現代工業生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以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等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為培養目標。高職高專專業整個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過程都應該圍繞這一目標進行,結合現代互聯網等新型教學模式,敢于改革創新,全面提升高職教學質量。
汽車,已經成了千家萬戶生活的代步工具。面對如此之多的汽車,與之發展相匹配的人才也要同步增長,尤其是隨著汽車技術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那么對汽車生產制造、服務、營銷等相關行業高素質從業人員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為此,高職高專都對汽車專業的人才方案做了系列調整,由以前的理論教學為主變成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盡管這種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模式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用人單位與高職人才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但生產企業對學生工作表現還是不太滿意,學生對企業感覺也不是很適應,為了講問題的根源找出,作者結合自身的高職的教育經驗與在汽車企業頂崗培訓的經歷將對高職高專汽車專業教學改革層面進行分析剖解。
一、高職高專汽車專業教學的現狀
高職高專汽車專業教學建設問題主要體現在理論教師缺乏實踐能力、實訓資源建設方面、基礎課教學缺乏感性認知、實訓教學環節與社會及生產實踐脫節。盡管近年各高職院校在汽車專業上投入大量財力物力使軟件和硬件得到很大提升,但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教師自身實踐經驗不足
目前很多高職高專引進的教師是直接從本科或者研究生的應屆畢業生,他們沒有絲毫的社會實踐經驗。而一些汽車方面的專業課又需要有較強的社會實踐背景,例如汽車營銷實務、汽車保險理賠、二手車鑒定與評估、汽車綜合故障診斷技術等課程,如果缺乏實踐經驗,那么老師只能照本宣科,學生感覺這課就枯燥無味,這就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授課效率。
(二)實訓室資源建設方面
汽車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但很多院校實訓設備過于老化、陳舊、后續維護不到位造成的設備無法運行以及拆裝設備零部件缺失嚴重,造成部分實訓項目無法進行。例如,現在汽油發動機電控實訓臺架很多還是機械式分電器,而現在路面上的汽車都是電控點火了,機械式點火已經完全淘汰。
(三)基礎課教學缺乏感性認知
對于《汽車傳感器技術》、《汽車機械基礎》這樣一些專業基礎課的講解,大部分還是教師在講臺上將,學生坐在位置上聽,也許有些教師會借助多媒體課件,很少使用實物模型,這種講臺式的教學環境中,學生上課就是簡簡單單的聽聽與記筆記,根本形成不了深刻的印象。
(四)實訓教學環節與社會及生產實踐脫節
無可置否,現在很多高職高專為了使得培養的學生能更好的符合市場對汽車人才的需求,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其中改革的重點就是增加實訓的環節和實訓的課時比重,使得學生有更多的實踐動手的機會。但是,目前高職高專實訓教學環節也存在著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現象,具體表現在:實訓設備及實訓操作方法跟不上生產企業的發展需要。造成大學畢業生進入企業以后不能立馬適應崗位,而是需要用人單位花長時間的精力與資金進行再培訓。
二、對高職高專汽車專業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實施者,只有教師具備復合型、高素質的水平,才能保障培養的學生具備高技術性。現對教師培養談以下幾種措施:鼓勵理論課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下企業鍛煉,參加國家技能培訓,和企業一線技術人員交流溝通,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教師的理念與實踐指導方法不與企業生產脫軌。同時,應經常的組織專業教師到各個兄弟院校進行鍛煉、觀摩和交流學習,從而學習對方教學的優點和特色,了解汽車專業的最新技術發展動態,及時對自己不足或需要借鑒的方面進行調整。也可以將外面的技術專家請進學校開展講座或者擔任外聘兼課教師。從一定程度上彌補“雙師型”教師隊伍的不足,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二)改善實訓環境,加大實訓設備投入,合理布局
提升高職高專院校汽車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必須要對實訓環境及設備進行改善和加大投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訓室的設計、建設應該要盡可能參照生產企業的實訓基地建設,盡可能貼近生產、技術、管理、服務第一線,這種真實的職業環境,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一個與生產高度相似的環境下來進行學習,得到與企業同等環境下的訓練。高職高專院校的實訓基地一般有兩種方式,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如果能將這兩種實訓基地建設互相的補充和配合,共同搭建學生技能實踐的平臺。一是在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上,增加設備的投入,對一些淘汰的設備進行更新,對實訓室要做好整體規劃,分類布局,例如,汽車發動機拆裝實訓室、汽車底盤構造實訓室、汽車發動機電控實訓室、汽車電器實訓室、汽車自動變速器拆裝實訓室、汽車車身電控實訓室、汽車美容裝潢實訓室、汽車噴漆實訓室、汽車鈑金實訓室。合理的規劃方便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二是在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上,建立互惠互贏的合作關系,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聯系,這樣也可以提現校企合作的優勢,根據企業的發展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三)加強對專業基礎課的重視程度,改進專業基礎課的教學模式
專業基礎課是為了后續的專業核心課做鋪墊,結合當代汽車教育發展模式,應該對一些貼合汽車發展的專業基礎課程進行一些調整,合理設置專業課程,在汽車就業大環境改變的情況下,有必要對汽車專業方向做適當的改變,課程的開設也應該盡量為汽車市場服務,對一些淘汰的技術,應該及時做刪減,這樣更有利于結合市場,培養適合當今汽車發展的高技術人才。教學過程關系中,要慢慢體現學生為主題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
(四)緊跟汽車發展步伐,務實校企合作,實訓基地與時代發展不脫節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實訓設備都是僅供教學使用,根本不能用于真實的生產過程。國外,很多職業院校完全可以利用實訓基地的設備進行生產,創造經濟效益,使得設備利用率也有效提高,通常高職實訓設施的配備情況遠遠落后于新產品市場投放速度。因此,高校有必要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對高校實訓設施、實訓教材進行必要的補充完善、適時更新,以滿足新時期人才培養的需要。加強校企聯姻,形成優勢互補,是建設高水平高校教學實訓基地的重要途徑。
總之,汽車發展的規模與技術在不斷的提高,汽車后市場所需要的服務技術人員也越多,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高職高專是提供技術人才的基地,只有把學校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搞上去,合理的進行課程設置,以汽車市場就業為導向,做到汽車企業需要什么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人才,汽車企業用什么設備,我們就采購什么設備,使得高職高專汽車教育勇不褪色。
【參考文獻】
[1]雷佑新.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的啟示 [J].經濟師,2004.
[2]姜紹忠,閻文兵.高校汽車專業教學改革淺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9.7.
[3]劉霞.高職汽車專業教學資源的優化探討[J].企業導報 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