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慧心
摘 要 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不斷發生著變化,學生管理工作也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問題,通過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實行輔導員與專業導師相結合、創新學生工作機制、完善綜合測評方法以及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等對策和措施,改進學生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能以完成預定目標。
關鍵詞 學生管理 以人為本 創新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4.079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QI Huixin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0)
Abstract Under the new form, the thought and behavior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en changing constantly, and there are some unsuitable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students. By setting up a student centered management idea, combining the instructors with the professional tutors, innovating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students, perfect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other 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student management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so a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Keywords student management; people-oriented; innovation mechanism
學生是高校服務和教育的對象和目標,是高校存在的意義所在。想要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必然要加強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組成部分——學生管理工作的落實。
1 加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1 新技術、新形勢、新思想要求加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高校之間競爭日趨激烈,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往方式不斷受到新通訊技術的影響,人們的閱讀、學習和交流變得可以越來越碎片化、無所不在和無時不在,學生的需求和思想也越來越多樣化、差異化和層次化。在新形式和新時代下,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理念、模式和途徑已不能完全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和工作目標要求,學生管理工作,需要對學生管理工作進行分析和思考,并不斷地完善和創新學生管理方式方法。
1. 2 高校管理工作改革和創新的需要
目前,高等教育迎來一個又一個發展機遇和挑戰,生存和發展環境不斷地變化著,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暴露出很多問題和不足,高校管理工作需要針對這些弊端進行改革和創新。
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也成為一個結構復雜的社會組織,這種復雜中,還普遍留存著同其他事業單位類似的一些詬病,如人浮于事、形式主義、效率低下等,這些問題交纏在一起,當然有一些也是社會問題,就會影響高校的發展。[1]所以,高校需要改革內部治理方式,強化自身管理,創新激勵機制等,學生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也需要在工作中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思路、完善辦法和落實實踐。
2 目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問題分析
2.1 整齊劃一的學生管理方式與學生特質的個性化多樣化之間存在矛盾
即使同一個專業內,有著統一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但學生作為不同個體,成才和學習的路徑還是存在著微妙差異和各種不同。比如有的學生極為擅長專業知識和技能,有的學生極為擅長學生活動組織;有的學生習慣于教師的口手相傳、按部就班,有的學生卻喜歡自學和攻關;有的學生喜歡集體討論、頭腦風暴,而有的學生卻喜歡獨自苦讀、深入鉆研等。不同的學習和思考方式,不同的個性、態度和處事方式,使學生群體呈現出特性迥然不同、表現形式各樣甚至有些五花八門的狀態。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刻板、僵化的管理方法和溝通方式,就不能滿足學生管理工作和人才培養目標。
2.2 管理人員重視不足精力不足與學生管理工作量大之間存在矛盾
多年來,高校一線的學生管理工作一般采用輔導員帶班制或班主任制。由于高校常把工作重心放在科研和教學等方面,對學生管理工作常常重視不足,認為只要學生不出問題和事故就一切良好,帶班輔導員或兼職班主任也通常由剛參加工作的比較年輕的教師擔任。年輕教師雖然在年齡上與學生沒有代溝,溝通也比較容易,但是由于年輕教師社會經驗相對少,有時難以對學生的思想素質、專業學習、就業目標和職業規劃等給予合適的指導和幫助。其次,由于年輕教師個人發展和成長需求強烈,個人精力時間被嚴重分散,比如常常是在讀博士,或者承擔課題研究和撰寫論文任務,或為教授課程準備等等,不能把所有精力和時間用在研究和實踐學生管理上,甚至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思想動態知之不多。學生工作需要精細化管理、個性化指導,需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需要管理者用心、耐心和費心,大量細致的工作需要學生管理工作人員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需要運用春風化雨般的滋養和制度執行的手段來雙管齊下,達到管理目的。
2.3 學生干部隊伍素質不均衡與學生工作難度強度大之間存在矛盾
學生干部隊伍是最直接的學生管理者,是影響學生工作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是高校學生管理人員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所以一支精干高效、執行力強、素質過硬的學生干部隊伍對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實際上,有的學生干部在開會得到信息后,再傳達到普通學生時,就會不自覺地遺漏一些信息,或者根據自己的主觀理解再次傳遞信息時出現偏頗,這都與學生干部的素質有著重要關系。如果學生干部本身領悟力和執行力較強,在學生工作指令層遞傳達時,就不會出現模棱兩可的現象。如果有的學生干部自身就有些糊里糊涂,沒弄清事情緣由、條件限制以及具體任務,可想而知,作為學生干部再次通知和組織學生時,會出現什么樣的混亂現象。作為學生干部,如果沒有較高的信息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個人魅力,也無法起到學生榜樣和表率的作用。所以如何選拔出綜合素質高、品學兼優的學生干部,協助教師做好學生管理具體工作,擔當起分內的責任和任務,也是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2.4 學生集體意識不夠等思想狀況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目標之間還有差距
現在的高校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以自我為中心思想較重,集體意識以及班級觀念相對較弱,再加上學生接觸各種社會信息的渠道多,價值趨向、意識形態、行為方式等都受到社會現狀的沖擊。所以,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還是任重而道遠。
3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3.1 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工作理念
在學生管理工作實踐中,高校一直以來都是以強制性管理為主,學校已經習慣于用制度對學生進行約束,往往會運用各種硬性的規定來管理學生。[2]
學生管理者應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思想,重視學生的需求和差異,而不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把學生看成流水線上的產品。學生作為社會人,具有精神追求和人際交往需要,具有個體需求和不一樣的思想行為方式。“以學生為中心”思想,要求關注學生的成長發展,確定學生主體地位,摒棄強制的方法,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到學生管理中,并廣泛聽取學生意見,了解學生心聲和思想動態,并要求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改變學生管理模式。堅持管理和服務相結合的原則,拋棄學生只能服從和聽話的思想,建立亦師亦友的工作關系,設身處地為學生解決問題并提供指導。
3.2 強化學生管理工作隊伍建設,實行輔導員與專業導師相結合
輔導員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第一陣營,普遍的職能定義更多的偏向事務管理工作,輔導員往往是一個人同時負責幾個班,通常是以一管多,無法做到精細化管理和具體化指導。而班級專業導師制的配備,是對學生管理工作隊伍建設的良好補充和增強。高校教師大多只主要關注教學和科研,而對教育對象卻知之甚少,不了解學生情況和需求,怎么提供合適的教育呢?所以,班級專業導師的配備,可以增強專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專業導師可能不具體操心班級的具體事務,但是卻能對學生的學習發展、專業成長和就業等方面給予指導和幫助。專業導師與輔導員之間不是一種代替關系,而是一種取長補短的彌補關系,對學生管理工作和學生培養都非常有利。同時,輔導員的壓力有所減輕,學生的訴求有了更多的被關注,可以說對專業教師、輔導員和學生三者積極性的調動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當然,可能不是所有的專業教師都有意愿做班級專業導師,這就需要出臺具體的制度辦法,來激勵和引導專業教師的工作意向,辦法可以是彈性制的。
3.3 創新學生干部選拔機制,使綜合素質高、符合工作要求的學生干部能夠脫穎而出
高校學生干部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學生干部要求政治立場堅定、品學兼優、具有高度責任感和團隊精神。在選拔學生干部時,老師應盡量創造更多的機會和環境,讓更多的學生能力得到鍛煉和展現。學生干部確定應該是一個動態地適應原則,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發現有學生干部不能很好地適應和完成學生管理工作,就應該進行必要的替換,給予別的學生發揮才能的機會。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對學生干部進行必要的培訓和指導,使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和成長發展。
3.4 完善綜合素質測評辦法,正向引導和激發學生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作為高校對學生綜合評價的重要方式,是以學習成績為基礎,綜合生活、實踐等多個領域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和素質考量。一套科學合理的測評體系,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形式的變化,動態地進行適度調整。
綜合素質測評的內容和方法對學生的行為起著“指揮棒”和導向的作用,指標、權重和標準的設定要具有可操作性、科學性和合理性,要切實可行,從不同的方面和層次評價學生,由此得出的評價結果能更全面準確地接近學生的真實綜合素質情況。學生綜合測評網絡信息化的實現,會使測評工作更加透明、及時和便捷,所以一套科學的學生綜合評測系統的設計和實踐會為此項工作錦上添花。
3.5 學生管理工作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
學生管理工作從根本上說也是做人的工作,二者的結合和交融就非常必要,思想政治工作應融入到學生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學生管理工作堅持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的原則,把學生學業管理、自我管理和紀律管理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結合,才能取得完美的協同成效。
首先利用制度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促使學生養成規矩意識和紀律意識,但規章制度要有一定的彈性,既不能限制學生的思想和活力,又不能使學生無所顧忌;其次,在法規和制度允許的范圍內,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合理疏導和適度鼓勵,允許多元化思想和創新思維的碰撞,給予適當指點,引導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創新或變革等;最后,通過規范社團管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責任感、集體意識和擔當精神。
總而言之,面臨新形勢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雖然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新問題、新困難和新挑戰,但只要分析形勢,與時俱進,以學生為本,創新學生管理機制和完善學生測評辦法,與思想政治工作想結合,強化學生管理工作隊伍建設,就會更好地發揮管理效能,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取得理想業績。
參考文獻
[1] 羅志敏.高校治理改革:怎么做才是“真改革”.光明日報.
[2] 李順鎖.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困境和出路[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