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輝 鐘奇鋒 張卓洲
【摘要】:作為主要的原生態資源之一,自然保護區的經營和管理一直是國家普遍關注的問題,如何才能實現自然保護區的開發利用,實現自然保護區的合理快速發展,對于環境保護來說也具有重要意義。從當前的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管理過程來看,其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在深入分析南昆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特點的基礎上,較為詳細的闡述了生態旅游經營管理模式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經營管理;優化模式
1、概述
對于絕大多數的自然保護區來說,由于其保持著非常好的原生態特性,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程度較低,因此具有良好的自然屬性,如果將其作為生態旅游項目進行開發和利用,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由于人們向往原生態的旅游和生活環境,良好的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管理模式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生態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但是,在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一定要正確的處理好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如果開發利用過度,不僅起不到生態旅游的目的,還會給自然保護區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
2、當前我國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經營管理模式分析
廣東龍門南昆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廣東省1984年建立的六個省級自然保護區之一。自1984年建立自然保護區以來,保護區的“自然生態系統”比較顯著,屬于以保護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為主,兼具開展自然保護、科學研究、科普教育、生態旅游和多種經營于一體的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的旅游經營業雖然已經有所發展,但在旅游經營管理上尚在摸索,不能滿足旅游管理的需要,旅游管理基本上屬于傳統管理模式。
傳統管理模式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2.1由政府部門統一管理的經營模式
對于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經營來說,由政府部門統一集中管理是最為常見的形式之一。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政府部門在其中主要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并不參與到實際的經營和管理過程中,凡是處于自然保護區內部的居民和住戶,都可以為來往的游客提供一定的餐飲和住宿,以及旅游等服務,但是這些服務形式都應該在政府部門的統一監督和管理下進行,在收入模式的分配方面,由政府部門按照不同居民的勞動強度進行統一分配[1]。
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管理形式,當地居民由于缺乏相應的收入激勵,因此在工作實踐中一般都處于一種散漫的狀態,工作積極性不高,對旅游經營性的參與認識不足。
2.2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統一管理
在自然保護區的經營管理過程中,管理處是主要的管理部門,而生態旅游也是自然保護區日常管理中的一部分,因此由管理處管理也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形式。在大多數情況下,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都會以成立生態旅游公司的形式,對生態旅游過程中的各種經營管理活動進行集中管理。
前幾年,南昆山自然保護區設置了生態旅游公司,負責旅游資源的開發和管理,而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工作仍然由保護區管理處負責。
這種多頭管理的形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的規模和經營管理效率,但是卻對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的不利影響,對自然保護區以后的持續發展帶來潛在的危害。
2.3壟斷經營管理模式
除了以上兩種常見的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經營管理模式之外,還有一種比較普遍的形式,那就是壟斷經營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之下,自然保護區都是將生態旅游的經營管理權限以承包的方式交給相關企業,由企業負責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的統一管理,政府在其中只收取一部分承包費。
還有一種情況是,政府負責生態旅游的經營管理,而將其中的部分項目通過招投標的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在這兩種常見的管理模式之下,政府和投資企業之間很難在生態旅游的管理過程中達成一致意見,對于自然保護區的更好發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南昆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在經歷了先是由生態旅游公司管理,2015年根據上級對事業單位不能直接經營管理企業的要求,經上級研究同意并批準,后期通過惠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進行公開招投標確定承包人發包給個體企業經營管理,而其又將經營管理權轉讓,使南昆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旅游管理一直沒有大的發展、進步。
3、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經營管理模式優化策略
3.1由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負責生態旅游的經營和管理
在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業發展實踐中,保護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是第一位的,不能因為過分的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環境保護,當二者之間出現沖突的時候,也應該優先考慮生態環境的保護。
從當前的發展形勢來看,由自然保護區的政府管理機構進行生態旅游的經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因為對于政府組織來說,在經營管理實踐中,考慮較多的是如何更好的保護自然資源環境,避免因為過渡開發而造成的環境破壞,而不是像企業那樣過多的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
除此之外,如果將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游建設交給相關的企業,其中就會存在諸多的問題[2]。如南昆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承包周期短(最多不超過5年)導致頻繁的變換承包人,承包人沒有長遠的考慮,對旅游的基本建設投入和對設施的改造缺乏信心,以致影響旅游發展;另一種情形是生態旅游交給了私人承包,由于過度的發展“旅游”,而使自然生態遭到了破壞。
由于目前我國法律在自然保護區方面的立法不夠完善,對于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的監測水平也尚未形成統一標準,如果企業過度利用自然資源,政府在其中很難進行有效監管,這對于自然保護區生態資源體系的建設和發展都是十分不利的,但是如果由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進行生態旅游的經營管理,就可以很好的避免這一問題。
3.2讓社區充分參與其中
在生態旅游開發過程中,除了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保護區的環境資源,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對當地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起到積極作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比如,云南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在經營過程中就采用了這種形式,讓社區參與經營和決策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提供食宿和交通工具,改變了當地居民在生態旅游開發過程中的弱勢地位,大大提升了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的經營和管理效率。
而生態環境的開發和破壞程度,對于當地居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應該讓當地居民充分的參與到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經營和管理過程中,這也是當前自然保護區開發和利用的主要趨勢。
作為“廣東省物種寶庫”,南昆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不但是理想的科研、教學基地,旅游事業不斷發展,以南昆山天堂頂為南昆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最高峰,以保護區所在的位置南昆山生態旅游區上坪尾為中心,依據保護區特殊地位、生態環境的特點和地理位置,位于保護區周邊的地區,南昆山生態旅游區由于地理環境位置獨特、旅游資源豐富,游客逐年遞增;而南昆山自然保護區的旅游、科研和保護工作,也吸引著大批的科研工作者和中外游客。
4、結束語
自然保護區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保護、利用和改善自然環境的戰略基地,也是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證生物資源持續利用的核心區域,是生態保護紅線中保護級別最高的區域,是生態安全空間格局的重要節點。如果保護區依托投資興建,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野生動植物保護、生態建設為一體,加速南昆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建設步伐,提高保護區的管理水平和建設更有效的管理和保護系統,對我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及研究都將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額爾敦格日樂,永勝.西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旅游資源評價與生態旅游開發的困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7(24):9-10,13.
[2]張瀟.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與科普宣教設計研究[J].中國林業經濟,2017(4):80-81.
[3] 廣東龍門南昆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11-2020)(中國林業出版社)。
作者簡介:朱文輝,男,(1972.6-)河源龍川人,本科學歷,林業工程師,主要從事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研究方向:林業研究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