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添華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新華云山學校,廣東 廣州)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數學教學的優化與調整,更加強調教與學的良性互動。數學課堂建立合作學習小組,以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促進課堂教學的組織開展,為數學教學注入豐富的課堂資源,促進有效數學教學的實現。
以合作學習為導向的數學課堂,需要建立在明確的合作學習任務,促進教與學的互動構建。教師在明確任務的過程中需要夯實三點:一是立足教材內容,從重點知識出發,將知識點以任務的形式進行創設,提高知識學習的趣味。二是緊扣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任務的創設要具有啟迪性、探究性,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三是任務要適時、適當,能夠確保任務契合課堂進程,同時也能面向全體學習。任務難度要適當,能夠在問題任務的探究中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為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創設良好的條件,發揮任務驅動作用。
在“畫對稱圖形”的教學中,教師的任務設定,以“問題+任務”的方式,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開啟合作學習,促進學生更好地互動交流,點燃枯燥的數學課堂。
師:同學們請看PPT(如圖所示),大家可以畫出以上三個圖形的對稱圖形嗎?

教師的任務以學生“合作+動手”操作的形式開展。教師的“問”充分立足課時知識點,并通過實踐的指導性,激發學生對新課的興趣,也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總結何為對稱圖形?重點要素有哪些?對稱圖形的特點是什么?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在組建學習小組、明確教學任務之后,要基于課堂走向,適時地將知識點輸入課堂,引導學習小組更好地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發散思維。關鍵在于把握三個方面:一是建立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之上,通過興趣的激發,促使合作學習課堂的實現;二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思”“問”,都是形成有效合作學習的重要元素;三是在學生自主學習深入學習轉變時,教師的教學輸入,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為互動式數學課堂創設良好的教學條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畫對稱圖形”的課堂輸入中,教師的問題任務,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此時的教師并未“乘勢追擊”,而是給予合作學習小組互動交流的時間,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師的任務。很快學生畫出了對稱圖形,且意猶未盡的感覺。教師見狀,抓住學生興奮點,繼續輸入教學內容。
師:各小組都畫得很好,但同學們是如何畫出來的呢?有什么依據嗎?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
小組1:我們小組沿著對稱軸l,將圖形進行對折,畫出了關于l對稱的對稱圖形。
小組2:我們小組沒想到什么好辦法,照著樣子畫的!
小組3:我們小組依據兩邊等距離的方法,畫出了圖形的各條邊,但不知道這樣畫對不對。
……
在合作學習中,各組完成了自己的實踐任務,同時交流討論中總結各自的“知識點”。很顯然,各小組的數學思維存在差異,但合作學習的推進,就是需要“差異性”的存在,以促進知識的融通,進而實現對知識的有效理解。教師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適時輸入重點知識教學,就是要引導合作學習小組,通過實踐、探究,總結“對稱圖形”的定義及特點,這是本課時教學的重點、難點。雖然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欠火候”,但學生的思考與總結,圍繞知識點展開,讓課堂教學更加熱烈而有效。最后,教師給出回答。
師:對稱圖形和原圖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新圖形上的每一點都是原圖形上對應點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
學習評價是合作學習小組運行的重要環節,要求以生為本,基于多元互動式評價,提高合作學習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轉變評價方式,以師生互動更好地評價教與學,為教學優化與調整,提供良好的評價因子。教師應從學生出發,通過評價反饋,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學”融入思想情感;其次,學生基于教師的教學以及自身的體驗感受,對教師的“教”進行評價,讓教師知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于更好地解決,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發展,應堅持“生本”理念的踐行,轉變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理念,以開放式數學課堂,促進有效教學的實現。以合作學習的視角,促進教與學的良性互動,為學生的“學”搭建了開放式的課堂空間,為教師的“教”優化課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