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發
【摘要】: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系民族未來的大計。良好生態環境是普惠民生的福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我們要清醒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全民義務植樹開展30多年來,促進了我國森林資源恢復發展,增強了全民愛綠植綠護綠意識,但我國總體上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植樹造林,改善生態,任重而道遠。作為一名林業工作者,必須將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任務。文章針對加強營林工作,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林業;營林工作;可持續發展
1、營林工作的落實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與基礎
要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必須夯實營林工作。加強營林工作意義重大,一是營林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能夠持續性的提高森林覆蓋率,在相關工作的落實過程中,減少固有的錯誤決斷。例如,營林工作的部署之前,開展林業的發展評估與分析,進行自然環境的勘查與調研,一方面提高營林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促使營林的范圍和綜合效果不斷的鞏固。二是營林工作的實施過程中,能夠產生良好的宣傳作用,督促大家主動的加入到營林工作團隊當中,擁有更多的社會力量注入,可確保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盡快實現。三是營林工作的良好落實,還可以對既往的一些環境污染問題,做到良好治理,在未來的社會建設中,可以提供更有力的生態支撐。因此,在營造林過程中要以現代林業建設理論為指導,應用生態經濟學、景觀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遵循自然生態規律,以科技為支撐,生態與經濟發展相協調,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堅持適地適樹適種源的原則營造具有地方特色、生長穩定、抗逆性強、生態功能良好的森林,確保林業工作取得實效,進而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2、加強營林工作,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森林可持續經營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沒有可持續經營的森林就不可能有可持續發展的林業,而營林工作是否取得實效直接關系著森林的可持續經營。
2.1積極做好春季造林綠化工作。春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也是造林、綠化的絕佳時間。就林業可持續發展本身而言,應不斷的做好春季造林綠化工作。首先,各級政府及相關林業主管部門要主動作為,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很高的位置,從思想和行動上重視營造林工作,強化對本轄區營造林工作的組織領導,層層壓實責任,充分加強各部門間的合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帶頭植樹造林,研究解決造林綠化工作遇到的實際問題,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引導市民植樹造林,將義務植樹常態化,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的保障。有些地方的造林、綠化完全是從效率上出發,對于質量的把控表現出很大的不足,這種現象的出現,特別容易導致造林的短期繁榮,長期損失巨大,彌補的難度也較高。
2.2規范造林關鍵環節,提高建設質量。要通過執行多元化的營林管理手段保證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實現,在營造林的關鍵環節,要進一步提升營造林的管理水平。相關部門要率先垂范,制定相關制度及實施方案,對轄區的營林工作有準確定位,進行嚴把控,規范重點工程建設立項審批、質量監控、督導檢查等關鍵環節,創新工程質量監管方式,對造林工作的階段性操作,要進行仔細的檢查和判斷,確保在造林的效果上,能夠獲得大幅度的提升,減少傳統工作的缺失和不足。在造林工作的管理過程中,對相關問題保持高度關注,總結各地在推進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中好的做法、好的經驗,同時認真研判存在的問題、面對的困難,力爭攻堅克難、全力做好造林綠化工作。落實跟班作業機制,創新方式利用新媒體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管,組建林業生態工程監管微信群,監管人員、技術人員、施工管理人員實時交流討論,嚴格把控種苗質量關、整地挖穴關、栽植施肥關、撫育管護關,努力做到“事前指導、事中檢查、事后核實”,從源頭把控,確保工程質量。
2.3注重森林管理和保護。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在過去是比較高的,后來伴隨著砍伐與破壞力度的加大,森林覆蓋率出現了嚴重的降低現象。一是將封山護林工作做到實處,鞏固造林成果。在貫徹實施《森林法》過程中,采取得力措施,進一步加強封山育林工作,對水源林、所造林全封三年,禁止放牧和打柴割草,對其余山林實行半封或輪封,成立封山護林委員會或領導小組,選派護林員巡山。二是設立林政資源管理機構,貫徹執行《森林采伐限額管理暫行辦法》,落實“以營林為基礎、造管并舉、造多于采、采育結合、綜合利用”的工作方針,建立森林資源檔案,實現資源動態監測,一手狠抓擴大森林面積,一手狠抓控制森林采伐量,實行木材生產“一本賬”計劃,嚴格執行憑證采伐、憑證收購、憑證放行的“三憑證”制度,減少消耗。三是加強森林火災防管力度,建立森林防火機制,健全防火機構,充實防火隊伍,加強森林防火“四網兩化”(即預測預報網、了望網、通訊網、道路隔離帶網及隊伍專業化、撲火機具化)設施建設。四是有效防治森林病蟲害,為森林資源護航。根據《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主動作為,成立森林病蟲害防治站,積極研究、試驗森林病蟲害防治方法,推廣高效的綜合防治經驗,設置專職測報員,實行森林病蟲害防治目標管理制度。
2.4加大宣傳報道的力量。在加強營林工作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在多個層面來共同努力,僅僅依靠單一的工作模式是無法得到良好效果的。要不斷提高營林工作的社會支持率,必定要充分利用媒體宣傳報道的力量。社會上的媒體宣傳、報道,可以進行更多的正確操作指導,確保民眾內心擁有較高的保護意識,主動參與到營林工作當中。比如,在春季造林的時期,調動各種新聞媒體的力量,深入開展造林綠化宣傳工作,綜合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信息快報等各種載體,做好關于造林方式、典型以及經驗的宣傳報道,會使林業知識和文化更具滲透力和影響力,市民知林、懂林、愛林的氛圍越發濃厚,更利用形成全社會合力推進林業生態建設的良好氛圍,調動全社會力量投入造林綠化中,為春季植樹造林活動的推進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結束語:
綠色生態城市是我們林業人不懈的奮斗目標,營林工作的合理加強,能夠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由此創造的社會效益是顯著的。盡管我國已經意識到保護森林和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但之前遭受嚴重破壞的林業還沒能恢復原狀,營林工作依然復雜且艱巨,這需要相關部門要協調好造林、管護和發展的關系,繼續加大造林力度,增加植樹造林投入,提高營林技術水平,同時發動全民參與,促使林業能夠在當前的基礎上得到可持續發展,締造更強大的城市綠肺,推動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凡.加強營林造林工作,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16(13):253.
[2]張黎黎.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營林管理措施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36(09):15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