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教育"的觀念不斷得到普及,"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的整合,即混合式教學模式(Blended Learning)已成為一種趨勢。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可以隨時隨地地使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學習。本文從高職學生的特點入點,研究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相關理論,并探討了通過對課前內容的整合,課堂活動和課堂實踐的整合來實現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高職英語;整合;應用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的學習、生活方式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這就使得信息技術要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互聯網+教育”的觀念不斷得到普及。有越來越多的學校老師也加入到混合式教學模式Blended Learning中來。相對于中小學生的課堂教學,高職學生在線上學習上受到的限制更少,可以隨時隨地使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因而,高職教學中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更需要探討。
1.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概述
《Blended learning 白皮書》中認為混合式教學是一種教學方式,結合了面對面教學、自主教學和在線學習。何克抗教授2003年12月在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第七屆大會上首次正式倡導這一概念,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謂混合式學習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李克東教授也指出:“混合學習 (BlendedLearning) 是人們對網絡學習(e-Learning)進行反思后,出現在教育領域、育技術領域中較為流行的一個術語,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對面(Face to Face)教學和在線(Online)學習兩種學習模式有機地整合,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種教學方式?!?/p>
2.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課堂的應用
2.1 高職學生群體的特點
高職學生,相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很抵觸老師課堂內容的“滿堂灌”式講解,學生能力也參差不齊,學習興趣相對缺乏,學習基礎較弱。如果對高職學生開展傳統的課堂知識灌輸,成績較好的學生會覺得課內知識太簡單,不屑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更是覺得課內知識毫無作用,不愿意學習。此外,高職學生有較為寬松的課外時間,與社會互動也較為頻繁且更容易獲取網絡知識。而且每位高職學生都配有網絡學習使用的設備,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線上學習。這相對于中小學生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在高職學生中開展“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從一定程度上能夠因材施教,讓學習較好的學生選擇相對有深度的線上課外拓展內容,學習較薄弱的學生選擇相對更感興趣的線上知識,能夠極大地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線上+線下”的有效的課堂教學。
2.2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課堂中的實施步驟
2.2.1 課前內容的整合
有效教學內容是基于信息技術上的高職英語課程內容與優質的網絡教學資源的整合。這種整合并不是簡單地內容相加,而是對教學資源的重新規劃。首先是基于微信公眾號的社交網絡教學資源平臺的整合。通過高職大學英語公眾號公布高職英語教材的課程內容、傳播課程微視頻、發帖回復、及時推薦最新學術觀點等。結合微信公眾號的混合式教學,一方面同步了教材,另一方面實現了知識的拓展。其次是基于移動端的教育APP網絡教學資源平臺的整合,其中包括在線開放課程共享平臺以及Boxfish教育在線平臺APP。教師制作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視頻,并在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共享平臺上發布,實現視頻教學,教師端可以布置在線開放課程平臺上的學習任務,導入相關的測試題,并與學生進行互動發帖,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與學生課外時間的互動。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Boxfish教育在線平臺APP來推送與課程內容的延伸拓展部分,提高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
2.2.2 課堂活動的整合
有效的課堂活動是教師有效組織學生開展與課內知識相關的一系列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高效課堂的回歸。學生基于教師課堂內容的拓展推送,對所學知識有了一定的把握,在課堂中更能參與課堂活動。同時,學生也能通過課外拓展知識的提前預習,與其它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更多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中的展現。使學生置身于知識展示、語言游戲、問題討論、方案制定、小組匯報等語言應用活動之中,共同在“做”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2.2.3 課后實踐的整合
課后的實踐,是混合式教學模式中不可缺心少的一個環節。學生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根據需要可以利用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對沒有理解的個別知識點進行再學習,遇到問題也可以通過微信、QQ 進行溝通交流,并提交課后作業。 老師進一步通過微信、QQ 平臺和學生進行交流、推送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根據需要繼續在平臺上學習,查看及反饋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完成本次學習任務的評價總結,學生通過查漏補缺,進一步鞏固學習,并準備新一輪的學習。
3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職英語教師的角色轉變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
3.1 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借助優質的網絡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接觸到更多拓展性的課外知識,從而結合實際的課內知識,推送給學生,引導學生參與到拓展性課外知識的學習活動中,并能通過教育在線平臺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在學習有任務疑問時,引導學生去探索新知識。
3.2 學習活動的組織者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推送的各種整合性優質網絡教學資源,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并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在混合式教學課堂中更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同伴之前的分享學習能夠得到很好地體現。學生個體化發展也能得到更好地展現。教師在混合式課堂中扮演的就是一個活動組織者的身份,組織學生更好地參與活動,展現自我。
4 結束語
線上優質教學模式和線下課程知識的混合式整合教學,符合現如今高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在課前融入在線學習,學生可以利用課外時間觀看視頻,掌握教學的基本內容;在課堂內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各種學習活動,使學生參與其中;在課后通過線上實踐來真正實現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 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 2004(3):1-6.
[2]王濟軍,李曉慶,郭曉珊.“互聯網+教育”變革路徑研究進展[J].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6(9):1-5.
[4]李向紅. 淺談“混合式教學”[J].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 (01):83-85.
[4]諶莉.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 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7,23(04):41-44.
[5]周世平.“在線學習”與“課堂學習”的互動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
[6]許敏. 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與翻轉課堂的實踐與研究[J]. 科技展望,2017,27(17):246.
作者簡介:
趙素君(1981—),女,講師,碩士,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應用語言系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